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谷氨酸钠——一种经常被诋毁的调味剂分子

2023.7.03

  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该物质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1866年,德国化学家卡尔·海因里希·利奥波德·瑞特豪森将小麦麸用硫酸水解而得到的酸性氨基酸。1908年,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博士利用海带单独分离出味美成分,并证明了这种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钠盐,从而生产化学调味料投放市场。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一种盐化合物,分子式为NaC5H8NNO4。它是谷氨酸的钠盐,由谷氨酸分子中的一个质子被钠离子取代而形成。谷氨酸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了神经传导过程。

  物化性质:谷氨酸钠是无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并具有呈碱性pH值的溶液,沸点:225 °C。

  安全信息:谷氨酸是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并在动物体内扮演着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角色。味精则以其钠盐为主要成分,不仅能够提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还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谷氨酸,参与重要的生理活动,因而具备一定的营养功能。然而,由于某些媒体和错误的科学报道,公众对味精及含有味精成分的食品和调味剂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致使这个曾一度风靡的调味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诋毁。

  关于味精的安全性争议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一位美籍华裔医生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自己在用餐后出现了头疼、心悸、四肢发麻和乏力等症状,怀疑是因为食物中添加了味精。此后,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渲染,并逐渐将其命名为“中餐馆综合症”。这一消息对味精行业造成了重大冲击,许多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味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多个知名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SCF),都支持上述观点。更重要的是,所谓的“中餐馆综合症”或“味精症候群”后来被证实是伪科学的产物。

  味精作为一种调味品已经安全使用了一百多年。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安全机构一致认为味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调味剂,但前提是要合理适量地使用。具体来说,味精的最适宜浓度为0.2%~0.5%,最适溶解温度为70°C~90°C。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不要过多地使用味精,否则会影响提鲜效果并降低口感。此外,过量摄入味精中的钠离子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需要控制高钠调味料的使用量。为了保持味精的最佳效果,应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加入味精,避免在温度过高(120°C以上)或过低(100°C以下)长时间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味精失去结晶水并转变为无水谷氨酸钠。此外,部分无水谷氨酸钠还可能进一步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Sodium L-Pyroglutamate),这不仅会使味精失去鲜味,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自从1908年问世以来,味精作为一种营养美味、安全可靠的增鲜调味品,极大改善和提高了食物的风味。然而,由于过去的错误认知和误导,味精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指责。这种持久的污名化现象甚至延续至今。然而,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正视味精的真正价值,并为它正名。在日常烹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对味精的提鲜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了解。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味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提鲜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它的营养保健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