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谁在“入侵”检测市场 与SGS等大鳄掰手腕

2015.1.16

  2014年,一方面,第三方国有检测机构改革雷声轰隆隆。另一方面,新建实验室、扩建实验室的消息不绝于耳,不论是跨国机构,还是国内的机构的并购、大笔投资新建。往往忽略了新“入侵者”的身影,下面认证君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不容忽视的“入侵者”。

  谁在“入侵”第三方检测市场?

  企业自有实验室转型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

  以云南白药集团为例,跨界投资2000万元建成检测公司,据称已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等认可,涉及领域主要是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检测,标志着云南白药集团正式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而“云南白药”们并不孤单,这些上市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据了解,多家大型电子企业把自建的品控质检实验室开放出来,投入到第三方检测市场。这些实验室大多已经获得了国家相关实验室的认可。长期的质量内控需要,实验室硬件配置和人员管理都有一定的基础,设备投资少则几千万,多则过亿。如富士康集团,在此就不列举了。

  检测行业上游的仪器厂商

  虽然中国仪器市场的“大蛋糕”比十年前大了很多,但仪器厂商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此,多家仪器厂商已经开始涉足第三方检测领域。近三年左右,普析通用、聚光科技、钢研纳克、厦门睿科、先河环保之等仪器公司或新建或扩建检测公司,纷纷涉足到第三方检测市场。日本仪器公司岛津2006年在中国成立检测公司,进入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

  高校实验室拓展校外检测市场

  高校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累积了大量的仪器设备,目前大部分主要是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需求。但近年来身处金字塔的高校实验室或多或少跟社会企业有了接触或合作。据了解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公司化运作,想抓住第三方检测的社会化服务商机。当然,也有人评价高校的这一行为是不务正业。

  像当年国内第一家检测机构上市一样,国有检测机构的改革再次刺激了检测业。除了国内这些进军检测业的“新军”,另一股更为强劲的重要力量就是国际检测机构。无论这些“新军”是“贵族”还是“土豪”,一旦进入检测业,就必将与国有、外资以及先进入的民营机构抢夺市场。而在这样一场抢夺战中,他们凭什么与实力雄厚的外资机构掰手腕?

  国际检测机构占据优势

  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从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检测市场全面放开,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纷纷进入国内,原有市场规模和机制均发生巨大变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008年以后,全球检测产业年增长幅度达6%,远高于全球经济年均2.1%增速,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检测市场,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服务产业,检验检测在国际国内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院长梁耀铭对记者表示,2010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产值为12.8亿元,占医检市场的1%;2011~2015年预测年均增长率为39%,2015年产值将达到67.8亿元,“比如,中国医检发展迅速,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发展了近100年,而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快速兴起阶段”。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存在的民营检测机构有华测检测、谱尼检测、诺安检测等,外资检测机构有美国的YL、英国的Intertek、瑞士的SGS、法国的BV、德国的TÜV等。这些检测机构通常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机制灵活,尤其是外资检测机构仪器精良、人员技术水平高端,在检测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加。

  有质检总局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政府检测机构在日常的监督检验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型检验往往缺乏充足的人力和技术力量。这些国际检测机构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外,更重要的是我国依然属于出口大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大买家的影响。由于社会性质、思维方式、做事方式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检测机构很难得到国外买家的广泛认可,国内检测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制约。

  检测机构市场化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由政府出面推动,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2014年开始,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市场化”和“检管分离”。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化之外,有一方观点也认为,检测机构不应该完全市场化,一些国有的检测机构仍然应该保留,因为一旦进去市场,企业会因为逐利忽视食品药品监管的公共安全属性和社会责任感。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内部出现系统性失灵,这是持该方观点的人经常用来作佐证的一个例子,药品的审批检测出现巨大漏洞,严重依赖外部评审专家而不是内部专业人员,多个药品因安全性问题撤市,最大的当属“瑞素灵”事件,该药适用于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但是,治疗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造成了94人肝脏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通过建立政府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政府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服务,而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以美国FD A为例,该机构在全美下设15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医学、化学和食品工程学博士做技术支撑。

  未来的市场将出现国有、民营、外资相互厮杀的惨烈场景。在这个新的格局里,谁将占据有利地位,谁又将在市场开疆扩土的过程中,甩开对手,这个谜底如今依然模糊,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