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对话Life Tech:Ion Proton台式基因组测序仪

2012.4.08

  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国推出新的台式基因测序仪:Ion Proton™。借助该技术产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

   这一新型测序仪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此前推出的同样基于这一技术的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 (PGM ™ ) ,已成为全球销售最快的测序仪。Ion 技术拥有快速、简单及可扩展等特征,能有效推进临床研究在癌症及遗传性疾病等诊断中的发展。

   同时在发布会上,Lif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总裁 Siddhartha Kadia,以及业务部门销售副总裁张焱也详细解析了有关基因组测序,以及Ion Proton ™ 的方方面面,对话纪要如下:


  主持人:很高兴能够请到各位媒体朋友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和记者会。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代表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两位负责人,其中的一位是Kadia博士,他是我们大中华地区的总裁,他是去年4月份就任这个职位的。

  Siddhartha Kadia:我代表公司欢迎大家,老朋友新朋友。。

  主持人:另外一位发言人是张焱博士,张焱博士是Life Technologies公司Ion Torrent部门的全球销售副总裁。

  张焱:大家好。

  主持人:基因测序这个话题对于一些人来讲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更多的今天到场的人来讲不是一个熟悉的话题,等一下我们两位发言人可以就这个问题,以及基因测序的广泛应用,为大家做一个介绍。今天我相信这个公司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比较新型的领域,接触的也不多。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邀请Kadia博士和张焱博士分别就公司的简介还有基因测序发展历史为我们大家做一个介绍,这样能够给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一个背景,谢谢。

  Siddhartha Kadia:公司的名字是Life Technologies,对我们公司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来讲,我们公司的技术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极快的速度,几乎等于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会看到最近二十五年当中的发展经历。同样我们会看到,最早的时候是从加利福尼亚一个汽车停车场的车库里起家的小公司,当时只有一千美金的销售额,但是成长到今日已经多达37亿美金。对中国的经济而言,在飞速发展二十多年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2012年我们会面临一个新的格局,对公司来讲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更大的环境当中,所有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总是起于今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变化,这点无论是宏观经济的转型,还是对于科技以及创新作为未来经济发展在生物技术的这个角度的巨大推动力,亦是如此。

   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够比中国这样更具代表意义。中国有着十三亿人口,这样大的一个体量,无论在健康医疗还是在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期待像Life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从中央政府来看,我认为中央政府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尤其是在创新相关的领域投资。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生命科学,可谓高瞻远瞩。我们已经看到在新的十二五计划当中,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支柱产业,生物产业对中国来讲有着不同方面的含义。正如右边这张彩图显示的,在各个板块中健康医疗会占据一个大头,占据40%。重要的还有农业、医疗、健康以及食品安全。我等会儿再跟大家详细介绍,在这些板块当中,Life Technologies公司都能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在能源领域,如果我们继续过度地依赖于矿物等化石燃料,包括石油以及煤炭,中国又将会很快出现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头疼话题,而在生物能源方面我们公司有成熟的技术,可以提供长期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从生物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和重要业务增长的基石。放眼全球,Life Technologies是全球最为著名的生物科学技术工具的提供者,我们会帮助那些旨在于改变生活,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家-从最前端的实验室的一个细节做起。

   最后,在讲完这张PPT之前,想要再次重申一点。无论是政府腰包掏出来的钱,还是对于相关运营方投资的这些人力和精力,他们的回报和价值将远远地超过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行业正处于初升期,是朝阳产业。

   Life Technologies是一家有着37亿美元收入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多达五万个之多。在160多个国家都有我们的用户,雇员10400。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们有75000个客户。我们还有达4000个产品知识ZL和产权。所以这是一个形象的图片,更好地展示出我们是这样一个公司,不断地创新,推出新的产品。我们50000个产品系当中,每年会新增几百个新的成员。

   大家刚刚看到的发布仪式,展示了我们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技术。在生产仪器,同时也生产这些仪器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必要的产品,包括耗材。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每个设备背后有耗材的需要,所以我们对客户建立起了无微不至的亲切的合作关系。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好地接近,知道他们怎么样使用这些设备,并且想着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

   从中国的业务来讲,这张图可以很好地清楚地展示出我们目前在中国已有的相关业务。从基础科学的角度来讲,在基础科学从事的研究队伍来讲,你仔细地问问他们,他们用的到底是哪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很有可能他们就是用的我们公司提供的产品。

   第二个领域就是生物制药,很多药品它的主要药料来源还是以生物方向居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Life Technologies就会积极掳起袖子去生产药品或者是生产相关疫苗,我们是帮助那些生产商,在他们生产过程当中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持。

   第三个领域就是法医鉴定。我们大家都已经听说过在很多的法医调查和刑事案件当中,用DNA分析进行破案。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应用也是应用我们的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

   第四个是食品安全与动物健康。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食品安全对于中国目前以及未来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我们公司提供的技术会在中国重大的一些事件当中和膳食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等等。

   另外一个非常激动的或者令人感兴趣的领域,就是食品供给安全,这个食品供给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大家可以想象到食品的供给安全和保障实际上更多地是和农业相关,你要知道一点,13亿人口每天吃饭要怎么样解决,这已经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为中国政府感到非常欣慰,钦佩他们有这样一个远景和勇气,在明年以及未来更多的年当中,会大胆地使用一些创新的生物科技方面的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稳定增收,并且用这些工具帮助稳定粮食供给。我们的产品有很多会有效地帮助在农业方向,利用生物技术的工具来实现粮食增产,稳定增收。

   最后一个领域就是临床诊断领域。我们在临床诊断的时候发现中国面临着双重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既面临着在发展中国家多见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国同时又面临着在很多富裕国家和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非传染病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糖尿病等等。唯一能够解决这两个双向挑战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投资与创新,推出低成本的一些临床诊断的技术。正如上午我们所看到的发布会展示出的Ion Torrent系列,它如果能够成功地应用到临床市场当中,将会对中国的医疗健康提升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这张PPT展示出我们的客户,包括中国和中国之外。右边的清单显示出,包括第一行制药企业以及生物技术公司研究机构,这里包括食品安全以及法律调查的机构,当然也有学界、医院、诊所还有政府机构,最后还有食品及药品的制造商。这里我们会看到中国业务的布局图,我们称之为大中华区的一个本地化的布局,我们有五个点。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对我们有何等非凡的意义,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已然明了。在全球Life Technologies的雇员当中,有10%是在中国。我们的员工队伍当中25%以上的人拥有硕士以及硕士以上学位。我们有五个业务网点,刚才我已经提到了这五个点的名字,当然也有三个物流中心。

   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同意我的说法,就是在推动创新的过程当中,更多时候需要找到本地的合作伙伴。所以最后一点,关于本地的合作伙伴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2012年成功地与达安基因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所以对于分布于很多不同的板块的客户而言,通过这样一个合作机会,我们会有更多的业务机会。

   这就是关于公司的简要介绍,下面我会请张博士继续跟大家分享公司相关产品方面的一些信息。大家可以看到张博士是我们中国同胞,所以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由她来帮助我们介绍公司。

  张焱:我用中文讲,可是我想翻译先生的口才真好,能不能把中文翻译成更好的中文。在大会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张幻灯片,主要就是讲测序技术是在十年之内发展的惊人技术,从耗材,从测一个人的全基因组,一亿美金现在降到一千美金,这是十万倍的缩小,我想任何一个别的技术,不管登月还是别的技术的发展,大家很难可以目睹这么一个惊人发展的经历。在座可能更关心的是这后面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可以达到用一千美金,几小时之内实现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最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今天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以想像我们已经完全改变了生命科学到底做的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研究的是我们珍惜生命的本质,我们每个人有什么不同,我们所有的遗传因素,所有的传染病,这些突变,这些结果。所有这些东西现在就可以非常完整地从最根本的角度来了解。

   今天只是一个起始,下面五年十年,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这个技术发展到这个水平,给我们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我想我们所有在Life Technologies公司这个平台上的同事,都觉得这个技术的发展非常激动人心。但它最长远的影响是我们需要时间,和大家一起目睹,怎么给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就像刚才我们说的,之所以觉得我们的测序平台和其他测序平台是完全不同的,就是我们完全借鉴了计算机半导体芯片四十多年几十亿美金的投资,发展起来非常成熟的工艺,所以我们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借着一个平台发展这么快,其他公司十年发展起来的这些产品,我们可以一年发展就可以达到他们十年发展的水平。

   就像我刚才说的,这是一个起点,再往下走我们还有很多更成熟的产品,不光是产品,而且是和我们客户一起合作,来开发上面的应用。我想在中国,刚才已经提到过,特别是对中国市场有一些有很深远影响的应用,是我们需要和中国的客户,大中华区的客户,一起合作来发展。像传染病、遗传病,像跟我们的生活都非常相关的这些方面。

   最后回到我们的芯片测试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同的概念。我们对下面的发展和应用非常有信心,把所有的测序这样一个高端应用变成非常简单的东西,有扩展性,而且非常简便快速,所以我们才有信心可以把测序这个技术应用变得非常广泛,和大家生活相关的这些应用都可以在下面几年发展起来。我想也就是一个开端,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下面可以回答一些问题,谢谢。


问答环节

  问:您好,我是来自上海本地的一个网站记者,我是做健康方面的。我刚刚看了一下你们发布会的仪器,非常感兴趣。我更关注的是诊断方面,我想知道这个仪器今天已经发布了,人在诊断方面能够感受到这个仪器对我们的受益大概会在多长时间里,比如是否有同类的医疗机构已经采购了这个东西。还有我关心到一个价格的问题,你们说到价格是在一千美元,是一个全序列的测序。这个是你们的建议价格吗,你们估计在国内的医疗机构的价格会在这个价格阶段吗,以后还会不会有降价的可能,因为目前这个价格对平民百姓还是有点高。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让普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这个设备并不是普通人自己在家里往身上一按就能操作的,更多的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一定的适当的培训才能完成,当然也有个适当条件,就是要完成国家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相关批复的程序之后,才能用在大规模的临床上。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从研究的层面来讲,对于这样一个设备,我们目的主要是找寻在中国已有的基因库中,对相关疾病中关注度高的疾病的一些影响因子在哪里,或者哪些位段的基因它的影响会更大一些,这个工作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已经开始了,并且很多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他们都排着队买我们的设备,因为你要知道在真正的临床应用之前,人们都急于发现想要发现具体是哪一个基因的段位,对某个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快速高效的特征,你要知道在三个小时之中我们就可以完成全基因测序,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要实现大的样本的调查和研究实验。

  张焱:我可以补充一下,您问这个问题是很深入的问题,因为我们发展这个测序平台,最终的目标就是用在临床上面。今天算是正式发布,实际在这之前已经有两个客户订购了我们的产品,其实非常有意思,这两个客户实际上都是做临床诊断的公司,其中有个公司是宁波的海尔施公司,我们很激动,他们今天有代表在这里参加这个发布会。我想他们有了这个仪器之后,肯定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怎么样把他们想做的应用放在我们的测试仪上面,我们肯定会跟他们很紧密地合作,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快。

   第二个就是价钱问题。我想说一下,其实我们现在看到临床诊断,最多的可能不一定是全基因组测序,人类基因组是非常庞大的,中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才是真正地和我们基因有非常多的关系。我们讲人的全基因组是三十亿长的碱基。我们现在想临床上的应用不会一开始就是全基因组,但最大最可能的应用可能是先测一些基因组,这只是打一个比喻。一个病毒一般的长度只是几千个碱基,所以你就可以想这个价格在什么上面。这种应用最后真正是运用到临床上,好比病毒或者是刚才我们说的癌症诊断,单独的基因组,价钱其实已经很低。第二,就是我们刚才一直在说的,今天是一个非常历史性的突破,大家都觉得一千美金是很关键的数字,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终结。再往下的发展,我觉得今天还是比较难预测,到底是多长时间降到多少钱,我觉得这还是比较难预测,但是我可以相信这个肯定会继续往下发展,我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想补充一下,到什么时间点每个人可以感受到这个技术的影响,其实世界上已经有人通过这个测序得到一些利益了,但是就像刚才说的,这是一个过程。好多人如果想得到这个信息的话,是通过一些research,不是正式地被认证的诊断机构,但是可以用它的样本来测序,这是for research use only,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让大家可以真正受益,我们在Life Technologies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我们的首席信息官。这个故事有一些长,他有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神经上有一些毛病,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他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很动人,给5岁的孩子的生日礼物就是轮椅,5岁的孩子已经不能走路了,瘫痪了。他当时就决定,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不如去测序。后来他就进行了基因测序,测序之后就在神经元上找到了基因,他有缺陷。一个星期之后给他们吃了对症的这个药,现在就完全恢复正常,他们9岁还是10岁,现在可以打篮球,过上了非常正常的生活。

   你问这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是个很好的过程,从现在到最后临床完全认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我想中间其实有很多病人已经开始受益,我觉得这个例子给我们很好的激励,让我们觉得做这个事情可以给大众带来很好的影响。

  问:你好,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咱们刚才也说到这个产品以后的临床应用可能是非常吸引人的前景,我作为一个外行想问一下,在美国,你们这个产品做临床应用,它的临床实验期是多久,然后在国内现在能不能开展这样的临床应用,或者说你们现在是不是已经申请了。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从上世纪末从美国开始,大家对癌症这种试剂盒的研发非常多,我不知道这个技术跟你们是怎么样的关系,是竞合的关系还是你们可以成为他们的上游,如果是上游的话,他下游的临床渠道这块是不是突破不了。另外在国内,我听说国内大家对基因库的保护或者种族上的保护是比较严格的,我不知道国外企业有没有资格去介入这一块。

   第二个问题跟上面有关,既然说我们独资的企业去做这个领域可能有一定困难,有没有考虑在国内进行渠道上的一些合作。我知道你们做了一个合资企业,现在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合资企业以后会发挥怎么样的角色作用,这块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您提到了是否已经递交给国家的SFDA做申请,有没有可能在国内展开临床实验,这个临床一般用多少时间。首先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现在在2012年已经向美国FDA局提交了这样一个申请,现在等待他的批复。这种批复可能需要有两种类型的批复,第一种是针对设备仪器本身的制造的批复,另外对于应用这个设备或者技术做一个平台,做检测用的单独的个别应用方案,也需要得到SFDA的批复才可以。一旦SFDA成功批复之后,只能说是通常情况下,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包括其他国内在内,他们相关的监管部门,像中国SFDA,会更多地去参照美国的SFDA他批复的结果以及相关评价,来作为其评判及批复的依据。所以我认为如果从这个应用的角度来讲,对中国将有更多的内涵和应用,因为有很多机构已经表示希望能够尽早地使用这样一个应用方案,并且尽早获益。哪怕不能早于美国,也不要在美国之后太远,差不多的时间就可以了。在这方面已经有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您问起了合资厂的相关事项,从临床诊断这个角度来讲,目前与达安基因合作,主要是依据我们已有的一个ZL技术来展开,在这个方向一些相关工作开展。当然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没有确定跟谁合作,因为现在还在拭目以待,要找寻最佳质量,最有实力并且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大家要不断地进行合作。

  张焱:我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往下发展的策略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平台和别的平台不一定完全一样,我们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刚才已经说了,SFDA的认证,实际不光是平台,不同试剂盒不同的应用,这两个实际是两个步骤。我们现在会把我们的平台申请SFDA认证,我们会和所有的诊断公司合作,他们会把他们所关注的试剂盒,他们的应用在我们平台上跟他们联手,他们会作为一个主动者去申请的不同的非常广的试剂盒本身的认证。所以从我们厂家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做的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把这个平台在市场上推的越广越好,这样的话真正把所有临床上的应用发展起来,才更快。这是我们现在最注重的一个方面。刚才第二个问题你提到,和以前已经发展的癌症的试剂盒有什么关系。以前的试剂盒一般都是一个基因或者一个突变点,单一地来做。我们现在等于是把几十个基因甚至上百个基因同时来做,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哲学上的想法的不同。

   现在大家一问是什么癌症,是乳腺癌或者是肺癌,这个癌症的定义是按器官来定义,其实这不是特别精确的。如果癌症有这个基因的突变,其实同样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别的癌症。测序仪把这个根本,不是光看现象,而是找它的根本。以后如果用我们这个测序仪这样的方式,会说你这个癌症是BRCA的癌症,还是说Kras的癌症,还是说AKG的癌症,完全是不同的。这样的话才真是可以对症下药,这样的话就可以说我有一个药,专门是对BRCA这个癌症的,就可以来治这个病,而不是治表面现象。我觉得肯定会有一些过渡期,这个时间会比较长,不管从科学的角度还是医生的角度,和病人一起来接受新生事物,到底怎么做转换,这都需要一个过程。这种用基因的方式来认定癌症,我觉得最后肯定会取代现在的试剂盒,但这需要一个时间。

  问:你好,我是上海商报记者王强。今天上午我听了张博士和你们专家的演讲眼睛一亮。我关心的是食品安全,我们很多病,从基因检测可以查到你三代的基因,但是生活中的食品会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导致生理上和各方面的基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新的病种。我的意思是我们上海政府也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政府也很重视食品安全,这个渠道是公司能够把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政府一起合作,这是一个问题。奥运会也好、世博会也好,体现我们中国作为一个食品大国的责任心。安全也是一个幸福指数,这方面我们除了跟合作伙伴合作以外,跟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实现这方面的战略合作,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在想大家谈癌色变,对癌症谈的比较多,上海有不少儿童有自闭症,很多先天性的病。我认为不是检查的问题,因为这些病,可能很晚才发现是自闭症,以后再治疗的话就来不及了。所以有没有可能给我们的儿童的慈善机构、儿童的医院帮助,婴儿诞生以后也要关注他的反应,要重视对他进行检测,这方面我感觉是预防为主,不是一千美元降到一百美元,这是普通大众的医疗普查问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接触过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家长都很痛苦,就是因为不懂得科学,没有很多医疗机构进行科普宣传,错过了最佳的基因检测时间。实际上应该早发现,我不懂,请教这方面的专家,发现早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有没有可能跟儿童医院,跟儿童慈善机构,在上海设立一个公益的项目,也提醒我们公司关注做这方面的典范。

  Siddhartha Kadia: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您的问题问的非常好,并且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关于食品安全,它是个特殊的行业。我们现在更想去了解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当中相关的市场需求什么样,所以在新进员工当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对这个行业的客户需求耳熟能详的人士加盟我们Life Technologies,让我们更多地意识到,有的时候并不只是在国家大的层面,在省市地方层面都会有相关构,有这样一个现成的渠道可以去拓展我们的业务。举个例子,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有国家疾控中心,有省疾控中心,也有地方的市级的疾控中心。我们业务希望通过组织架构,成功将医务领域拓展到中国所有的地方。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于这些客户群体来讲,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信息共享,让他们了解到这个事情可以怎么样做,通过什么平台和技术来做。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相关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采取相关的制备流程,以及更尖端的工具,能够保证食品安全这样一个表现。这个食品安全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从生物的角度来讲,第二是从化学角度来讲。中国的媒体在最近几年更多的关注化学这个层面,食品安全包括添加剂的成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在牛奶当中的三聚氰氨,以及地沟油当中的化学成分,致癌物质的情况。所以未来我们认为最大的挑战最大的威胁,健康方面的威胁,食品安全方面的威胁应该不是来自于化学方面的威胁,更多的应该在生物方向,因为可以想像,生物方向的这些食品安全造成的问题,更多情况下会造成非常广的传染或者传播的格局。

   回答您关于儿童在出生前的筛查,就相关的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儿童是非常宝贵的群体,他对国家对家庭都是如此,是未来的希望。中国有着13亿的人口,其中也会有比较大的儿童群体,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很多家庭孩子的数据急剧减少,更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对于父母来讲,在这一个宝贝身上,要保证他健康,并且做到在产前进行筛查,将一些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我们认为新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目前就新生儿出生现有的实验的情况及做法。以往的技术是不够的,从有效性时效性来讲,很难做到在出生早期两周之内进行一个有效的筛查,而现在这个技术已经能够保证这一点。这是我之前所说的,这个大方向的应用和其他应用一样,都要取决于我们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的最终数据,这里面包括找到具体的突破点,以及相关影响的基因序列,这一点是有先决条件的。

  问: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解放日报》的记者,我有两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一个就是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我可以理解在诊断人的基因中是怎样操作的,因为我平时跑医院这一条,但是食品安全我不知道怎么跟读者解释,因为本来食品的种类就非常多,我想请教一下这大致是怎样的操作流程。另外,我们新发布的仪器是全基因组的测序,想请张博士帮我们解释一下。您刚才讲到人体的基因是无限的,所谓的全基因组也是它30亿当中的一个。已知的跟疾病有关的基因占整个全基因组的比例多少,这是个比较具体的问题。

  Siddhartha Kadia:首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去年我们知道在德国爆发了大肠杆菌病毒造成死亡的事件,据科学界他们的理解,这样一个新的大肠杆菌的变种病的序列是不同于以往的菌种序列,所以如果用传统的工具进行测序的话,可能花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推出了PGM。当时正好在大肠杆菌爆发疫情之前刚刚推出,是1月份的时候。当时PGM已经有两个客户,一个是中国的实验室,还有一个是德国的实验室。他们几乎是同时找到了大肠杆菌新的变种的基因测序,所以能够让全世界的健康医疗行业就此做出快速的响应,有效地避免和控制了整个疫情的扩散。你要知道PGM的设备是在去年3月份进行发布的,而在短短的几周之后就出现了大肠杆菌的疫情情况。但是时间之快,快的超出人们的想象。在几个小时以后人们就已经宣传,在中国和德国已经找到了它测序的全序列,这是个非常快的反应。

   对于食品安全来讲,好消息是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大肠杆菌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即便是在德国造成了死亡事件,但是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和糟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好的一面就是在传染病预防包括流行性食品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快速测序,能够有效控制疫情的扩展,所以这点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刚才提出的,大家想象一下在德国和中国两个技术实力明显不对称的国家之间,使用了这个平台以后,中国能够和德国一样,在非常短的时间当中找到它的基因整个测序,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如虎添翼的。

  张焱:我替你解释一下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可以这么想,人的全基因组一共有30亿个字母,30亿个字母中间,我们并不能了解到每个字母的含义,30亿个字母之间大概有10%是被转录然后被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就是我们细胞里面最基本的结构。就等于30亿个字母中间10%最后变成基因,剩下的90%,现在的认识一般是它的功能是控制什么时候转录,或者有一些别的功能,咱们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3万个基因中间,大概有一部分功能咱们是了解比较透彻的,剩下的还是一个过程的问题,特别是测序,有了这个功能之后,慢慢地在科学方面对这些基因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深入。我们说全基因组测序,只是因为全基因组是最难做的一个事情,因为很多实验室只是研究当中的一部分,但是最宏大的理想就是把全基因组给测下来。我们用这个作为一个标杆,我们现在可以做到这个水平,真正在应用中间,很多就是选其中的一些基因来做。它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有的疾病是比较单纯比较容易,一个基因有突变,就可以造成一个疾病,这是一个比较直截了当的东西。像癌症就有可能有很多基因都要突变,最后才变成了非常恶性的病。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测序,我想以后会非常快地把病理都给搞的很清楚。

  问:其实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基因,3万个基因去影响。

  张焱:对,多多少少是一部分,不光是人,任何动物的基因组都是复杂的,这个东西肯定是需要以后几代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一起来做。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把速度加的非常快。以前我记得我做研究生的时候,我整个五年研究生生涯就看一个基因,看一个基因是什么样子,了解一部分。现在突然间知识爆发了,完全改变了我们怎么去想生物,现在不光是一个基因,而是看整个基因组跟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觉得很激动,就是这个年代真是属于生命科学的年代,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了解我们自己,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东西。

  问:所以现在还是没办法预计,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接下来会有哪些变化发生?

  张焱:这个像波纹式的,同一个时候进去,下面一层再下面一层。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定量的话现在很难,生命科学大家都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

  问: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新民晚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个跟肿瘤靶向药物相关的话题,有一方面在做一些基因测序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在一些变异基因的科研方面,你们这边为主导还是以制药公司为主导,你们在这方面目前的进展情况怎么样?谢谢。

  张焱:现在我们是提供这个平台,最高端的这些科研问题当然都是在我们客户他们实验室里进行完成,我们其实最主要的客户在中国都是科研院所、高等学府和医院等,我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所有关注的实验室和专家,我们和他们一起合作,满足他们技术上的需求,跟他们合作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事情,去发表文章。像我们现在很多客户在医院里面,他们第一手可以和病人接触,可以知道病人治疗的方式治疗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实转到刚才提到的问题,就是数据库。如果让测序这个平台真正在医疗上,特别是癌症上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非常主要的成分就是要有很多的数据。这么多病人,他们得的癌症,他们治疗的结果,他们有什么基因突变,单靠我们一个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和我们的用户,和制药公司一起合作。我个人觉得最后,大家肯定会达成协议,不同单位一起合作,怎么样把全球或者是中国或者是医院,不同的水平来建立一些数据库,这样的话大家可以把科研非常快速地进行到下一个地步。

  问:我是生命科学编辑部的编辑,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手册最后一页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产品是仅供科研使用,不适用于动物或人类的治疗过程诊断,我不知道这句话怎么理解。

   第二个问题,新一代科研医疗诊断领域的用户大概占多大比例。我感觉像测序仪在科研领域可能用的比较多,如果在医疗领域,虽然现在有两个客户都是医疗诊断领域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观念是生病以后才去考虑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才能考虑到用我们这个仪器。要想达到治病的境界,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我想知道的是,我们预期这个仪器在科研领域跟治疗领域各占多大比例。

   第三个问题,在发布会的时候,有位嘉宾也提到这个问题,三系列测序仪老用户的升级换代的问题,因为测序仪售价很高,新一代测序仪出来以后,面临着老一代测序仪比较尴尬的情况,这跟iPhone、iPad好像不太一样,因为iPhone、iPad纯属于消费品,新一代出来不会影响老一代版本的使用,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它存在一个性价比的问题。而测序仪,在科研领域,新的测序仪出现以后,老测序仪占很大的劣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一代测序仪出来以后,旧一代可能要面临淘汰。对这一部分用户,不知道公司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听了下面的人讨论,现在政府对家电补贴还有以旧换新,我不知道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就是这三个问题,谢谢。

  张焱:第一个问题说for research use only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意思很简单,现在我们还没有SFDA认证,如果有了SFDA认证的话,他认证的意义就是可以用于诊断,现在还没有认证只能是供研究使用。

   第二个问题,科研上的运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科研上有一些比较大的基因测序中心,为其他所有的实验室提供一些服务,这是他们运作的方式,是在科研上。但是我们当时设计这个仪器的最起始的概念,是希望它完全分布性的,因为它非常容易,非常快。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要铺到临床上。现在的客户群,在美国基本上50%左右都在和医学方面有关临床方面有关的科研,因为现在不能完全做临床诊断,但是都是和医学方面有关的科研发展。我觉得我们至少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最终到临床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

   第三个问题,我需要更清楚地解释一下,PGM和Proton,并不是Proton取代PGM,不是这样一个关系。PGM和Proton,因为它的通量不同,是完全有不同的应用的,所以起始的概念就是它两个是并存的,可以想这个问题,如果一个病人进来,我们只是想知道他身上有什么病毒,或者病毒乙肝是怎么分型,想要测序的方法来做。实际上高通量的Proton,因为通量太高了,需要合并几千甚至上万的病人样本,然后一起做,才可以达到最后的通量可以最好的利用。实际上临床,并不能跟这个病人说我还有9999个病人,他们的样本进来之后我才一起给你测序,这时候PGM,我们觉得在医疗上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它的通量比较低,所以很多病人进来之后样本可能就可以很快给你测序,马上给你很好的结果。而且它的整个机器整个耗材所有的东西,整个花费都是跟它相匹配的。可能刚才我没有讲的很清楚,因为通量的不同,所以对样本的数量、测序的长短,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一些考虑的。

   补充一下,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个促销,如果已经买了PGM的客户,想再加一个Proton,这样的话他们是有很高的优惠的。

  Siddhartha Kadia:说到技术行业本身的特质,背景就在于技术这个行业更多的时候是以技术来说话,以技术赢得天下,如果自己不能够不断地创新,提出新的产品,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这样做,这样你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主持人:我们今天这个记者会就到这儿,谢谢各位。

  Siddhartha Kadia:谢谢。

  张焱:谢谢。

文章提到的仪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