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对真菌毒素的防治措施

2019.10.17

对真菌毒素的防治应覆盖从生产到入口前的全过程,即从生产、储运到购买加工直至上餐桌。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要防治病虫危害,如花生荚果最易受蛴螬、白蚁和线虫等地下害虫侵袭,土壤中和害虫所携带的黄曲霉菌就会从虫损部位感染荚果,因而受地下害虫侵袭的花生荚果黄曲霉毒素含量通常很高。受锈病、叶斑病以及玉米螟虫侵害而枯死的花生荚果的黄曲霉感染率较高。


生产上主要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使用抗病虫品种,实行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做好病虫害防治,培养健壮花生植株,提高植株抗真菌侵染的能力等。


其次,培育抗病虫品种。霉菌对玉米的侵染大多是在害虫(如玉米螟)造成伤口之后乘虚而入。根据农业部2017年9月30日颁布的“玉米中黄曲霉素减控技术规程”(NY_T_3107-2017,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品种选择:优先选用抗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病害、其他病虫害和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 ”。因此,培育抗虫品种是抗霉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而转基因技术是选育优良抗病虫品种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也会对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作出贡献。


再次,在储运和加工过程中防止有害真菌污染也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从采收、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和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予以严格把关。


笔者建议,我国应将防止真菌毒素污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监管范围,对食品和饲料进行更严格和普遍的真菌毒素检测,尽量减少其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这包括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特别是加工食品应有针对性地增加真菌毒素的检测项目,以增强食品加工者的安全意识和保证消费者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严格把住食品进口关,对进口食品和饲料特别是来自容易被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高的地区进口的食品要制定严格的真菌毒素含量检测制度,防止其从境外输入。


通过科普宣传使公众广泛了解真菌毒素及其危害和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摄入污染严重的食品。例如,有的农民在玉米、小麦收获脱粒前去除明显的发病穗,也有的在粉碎加工前要增加淘洗和加工后迅速干燥的环节,虽然会增加一些劳动量,却会产生较好的减少污染的效果。


同时,应当加强对真菌毒素防治的研究,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包括栽培、育种、储存等尽量减少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真菌毒素污染。国家转基因专项研究除重点资助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作物外,也应关注容易被真菌毒素污染且常被食用的作物,如花生、干果和调味品等,以及会直接影响我们肉蛋奶质量的饲草作物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