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分析

2022.1.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6 岁,脐部结节伴周期性疼痛2 年。2 年前患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手 术,术后半年脐部手术切口末端出现米粒大小丘疹 并缓慢长大,丘疹触痛,疼痛与月经周期一致。皮肤 科情况:脐部暗红色分叶状结节,直径分别为 0. 6 cm 和1. 5 cm,质硬,压痛( 图1) 。患者既往体健, 20 岁结婚, G3P1,顺产。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 皮内散在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的腺体浸润,周围可见 疏松间质( 图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 真皮内浸 润的腺体 ER、PR、p63 均阳性,其周围间质 ER、PR、 CD10 阳性,腺体及间质Ki-67均约 10%阳性( 图 3) 。 诊断: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3 个月前,患者于本院 行“脐部结节切除术”,术后恢复好,无复发。

1594815019550511.png

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患者常 有腹部手术史,临床特征表现为结节、肿块及与月经 周期相关的疼痛。本病为良性,但存在恶变潜能,恶 变风险为0. 3% ~1%[1]。组织病理上,内膜腺体由 线状排列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胞质嗜碱性,卵圆 形泡状核位于基底部,有时可见显著核分裂象,基质 由小的梭形细胞组成,常有水肿,偶尔可见蜕膜 化[2]。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间质细 胞表达 CD10,其敏感性为 88% ~ 96%[1]。其他标 记物还包括 ER、PR、角蛋白 7、desmin、von Willebrand 因子、环氧合酶-2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本病应与脐部转移癌进行鉴别,该病临床上表 现为脐部可触及的结节,脐部转移癌典型的原发肿 瘤是腺癌,最常见的来源包括胃、卵巢及结肠[3]。 最近有学者发现,脐部的良恶性结节在皮肤镜下具 有不同的表现模式,有助于鉴别诊断[5]。除了转移癌之外,其他的鉴别诊断还包括结节性黑素瘤、化脓 性肉芽肿、瘢痕疙瘩、胚胎遗迹( 如脐瘤、脐尿管未 闭、脐部息肉) 等,通过组织病理可进行鉴别。本病 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较多,故临床 诊断困难。因此,对于腹壁的结节、肿块,伴有与月 经周期相关的疼痛时,应想到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可能性,建议做病理检查证实。治疗上,本病以手 术切除病变为主。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