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粮食形势六问:耕地减少对粮食安全影响几何?

2010.9.25

    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尤其是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使粮食生产备受关注。前期国际粮价上涨,更使粮食价格问题成为焦点。粮食形势关系国计民生,半月谈系列刊物《时事资料手册》2010年第5期就这一问题刊发专稿。

banquan9.jpeg

资料图: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一问:我国粮食生产供应有没有出现问题?

  答: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末粮食库存与年度粮食消费量的比值)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在粮食连续6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取得好收成,总产达 2462亿斤,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仍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其中,夏粮的主要品种冬小麦产量还高于上年,实现了连续第7年增产。

  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上升。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态势。但上半年的气候极端异常,其滞后影响仍然成为粮食生产的严重桎梏,并直接导致早稻因灾小幅减产――早稻是夏粮和秋粮之间的一季粮食作物,所幸其所占的比重很小,并未对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秋粮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年粮食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主要取决于秋粮。据新华社8月18日报道,目前我国秋粮长势总体较好。下半年我国有能力做到继续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在促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为稳定今后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尤其是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使粮食生产备受关注。前期国际粮价上涨,更使粮食价格问题成为焦点。粮食形势关系国计民生,半月谈系列刊物《时事资料手册》2010年第5期就这一问题刊发专稿。


  二问:国内粮价会不会因灾上涨?

  答:据国家发改委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分析人士认为,其中有对粮食生产因灾减产的预期因素,但重要的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调控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7月,多数地区新麦收购价格趋于平稳,前期涨幅较高的粳稻收购价格在国家调控作用下略有回落;籼稻、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升但升势趋缓,大豆收购价格略有下降。

  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但要高度关注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后期天气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国家高度重视稳定秋粮生产工作。 8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抗灾救灾、施肥、预防病虫害、农资种子供应等一系列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


  三问:全年粮食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能不能实现?

  答:今年初,我国确定了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8月份南方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秋粮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前期的持续低温洪涝增加了晚稻遭遇“寒露风”的风险,而后期台风、热带气旋集中多发也将加重病虫害的威胁,晚稻及秋粮生产将面临“大考”。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我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其中,玉米预计比上年增加1200万亩,北方一季稻、南方中稻预计与上年持平。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认为,由于早稻占全年水稻生产不到20%,关键是要抓好中晚稻的田间管理,只要中晚稻田间管理抓好,没有大的气象灾害,今年全年丰收还是很有希望的。

  针对可能遭遇的“寒露风”和病虫害,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控,特别是对水稻“两迁”害虫(指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害的重发区域,实施区域间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抓好后期灾害防御,全力夺取晚稻和秋粮好收成。


  四问:最近国际市场粮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国内粮价是否会受其影响?

  答:国际市场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当待观察,即便出现大幅上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粮食连续6年丰收,库存充裕,可以妥善应对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内粮价总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加大储备粮食的投放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7月份以后,粮价已趋于稳定。从下半年看,当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同时,国家加大了对粮食市场调控的力度。后几个月,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着力把握好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五问:外资进入是否会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答:近年来,在农业和粮食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有了一定发展。目前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领域主要是在食用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和粮食加工等方面。如外资企业生产的食用植物油所占比重较大,2008年达到50%左右。

  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的一些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对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有一定作用。但在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以及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对此,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中就明确,今后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开发生产、大豆和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方面,只允许中方控股。下一步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管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健康发展。


  六问:耕地减少形势对粮食安全构成多大影响?

  答: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多年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节约集约用地得到大力推进,补充耕地力度逐年加大,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据土地变更调查,1997年~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减少的耕地主要在4个方面: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和灾毁耕地,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大头。同期,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20万亩,主要用于平衡建设占用和灾毁。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

  减少耕地不可避免,关键是只有实现减少耕地可控,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要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就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始终坚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本刊集纳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供读者参考。

  ◆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我国将全面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

  ◆国家将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力争到2020年,商品化供种水平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20年,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比2009年提高约16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35亿亩,比2003年增加了1.44亿亩。

  ◆我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