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2018.8.26

  子宫内膜息肉为局部子宫内膜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它可发展为腺瘤样增生,甚至癌变。超声作为子宫内膜息肉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手段,尤其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为佳,本文通过175例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在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共17例,年龄22—59岁,平均41.45岁。患者因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等原因就诊。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GE 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8MHz。检查时,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检查者戴一次性手套,将阴道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外套无菌安全套,缓缓置入阴道内,在阴道内进行多角度扫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内膜回声及厚度、息肉位置、大小、数目、有无血流信号等。检查时间多为内膜增生期或分泌期。
  2 结果
  2.1本组17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全部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病理符合率为85.71%,误诊率为:14.29%。误诊病例中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12例。
  2.2子宫内膜息肉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息肉为内壁乳头状回声向宫腔内突出,一般较规则,多为强回声,也可为中、低不均质回声,多数底部有蒂,基底宽呈梭状或椭圆形,内夹杂散在大小不等类圆形无回声或蜂窝状较稀疏的回声,与子宫壁界限清,当宫腔内有少量积液时病灶更易识别[1]。子宫内膜息肉直径约为0.5cm—2.0cm,病变仅位于子宫内膜层,宫腔多无明显变形。
  2.3彩色多普勒表现显示血流信号149例(85%),未显示血流信号26例(15%),显示血流信号的149例中大部分为在息肉周边、根部及内部见星点状、短棒状及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40。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围绝经期前后发病率最高。子宫内膜息肉是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由分布不规则的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2],常有蒂向宫腔内突起,多发生于宫腔底部,也可以发生于宫体和宫颈,质柔软,可变形,表面光滑,呈粉红色,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也可继续出血、坏死。虽属于良性增生性病变,但仍存在一定的潜在恶变危险,有研究[3]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为0.54%,恶变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绝经状况、子宫异常出血、服用他莫昔芬、息肉大小等。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表现需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宫内残留物相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肌瘤形态较圆,息肉为略长形,肌瘤可探及周围环状血流信号,而息肉仅基底部可见少许血流。子宫内膜癌为内膜不规则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宫腔内可见不均质囊实性回声,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为低速低阻动脉频谱,RI<0.40。子宫内膜增生声像图也表现为内膜明显增厚,但从增殖期起就开始增厚,一般均匀增厚,内见散在小无回声,无明显团块样改变,至分泌期内膜回声开始均匀增高,也有回声不均匀者,血流信号少见。宫腔内残留物多有流产史或宫腔手术史,其内回声不均,但与内膜有清晰界限。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优势:以往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经腹部探头频率低,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膀胱充盈情况、肥胖、子宫位置等。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虽然符合率高,但是费用高、操作复杂。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频率高,接近检查部位,内膜图像显示清晰,大大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且费用低、操作简单,更容易为广大患者及医院接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