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Cell子刊发表评论性文章

2018.11.13

  杜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针对葡萄糖代谢途径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一发现公布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同期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林圣彩教授对此做出了点评:“Carbohydrates: not all that bad?”,阐述了最近发现的葡萄糖代谢的新途径及其在细胞氧化还原稳态中的作用,并对目前流行的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害的观念做出评论。

105659_201811131540541.jpg

  葡萄糖作为来源于植物淀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然而,在如今诸如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专业研究和普通人群都极为关注食源性碳水化合物的阴暗面。这导致了高碳水化合物对健康有害的观念在人群中扎根,并催生和推动了多种低碳水饮食方案。

  林圣彩教授指出,杜克大学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对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可能就提出了挑战。这个研究小组在葡萄糖代谢途径成为经典知识的数十年后,发现葡萄糖经由糖酵解成为丙酮酸后,竟能直接转变为乙酸。这条途径与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经典途径平行发生,并且生成的乙酸和乳酸类似,也能经由细胞分泌至胞外而被其他细胞作为能源物质来利用。

  有趣的是,线粒体代谢产生的活性氧能直接通过亲核攻击促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酸。这表明,丙酮酸作为葡糖糖代谢物可以通过该途径承担抗氧化因子的功能。

  林圣彩教授认为,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论断,即葡萄糖以一种利他主义的方式来消减细胞内部的活性氧。结合之前经典的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和丝氨酸合成途径产生还原力的发现,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之前关于葡萄糖导致细胞内活性氧上升而造成细胞伤害的发现是有局限性的,不一定能推广到体内所有细胞类型和细胞所处的环境。甚至在诸如缺氧和剧烈运动等条件下,葡萄糖的抗氧化角色有可能更为重要。

  而最近发表于《Lancet Public Health》的一项对包含超过40万人的数据的荟萃分析指出,相对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远比低碳水饮食方案造成的死亡率要低,这也支持了关于碳水化合物并非洪水猛兽的判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