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析仪器分会2021年一季度简报节选

2021.4.07

  行业要闻(节选)

全球首个饲料中霉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标准发布

  记者11 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最新农业行业标准《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发布,并将于4月1日起实施。由该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制定的该项标准,是全球首个饲料中霉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标准,扩大了我国饲料及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监测范围,提升了风险发现能力。

   团队首席、中国农科院质标所研究员苏晓鸥介绍,饲料及农产品中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霉菌毒素由于种类多、结构差异大以及样品基质复杂等原因,多类毒素高通量检测一直是产业瓶颈。目前,检测标准和文献报道方法多为单一或单类霉菌毒素检测。

image.png

   团队着眼于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同时污染的现实问题,从基础理论入手,历时5 年攻关,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原理,研制出适合饲料基质中5 类37 种霉菌毒素同时净化的杂质吸附型净化柱,解决了样品基质干扰严重、兼顾不同种类危害物结构及理化性质差异巨大等两个关键技术难题,样品净化时间从40 分钟以上缩短至两分钟以内。基于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净化柱制定出农业行业标准《饲料中37 种霉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目前世界上饲料中霉菌毒素“一次提取、一次净化、一次上机”同步测定数量最多的标准方法。应用该方法参加2016 年度欧盟、2018 和2019 年度亚太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同步检测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全部满意。

    该项研究授权国家发明ZL1 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 篇;形成的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净化技术已向有关生物技术企业转让,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江桂斌院士、陶澍院士获2021 年ES&T 杰出成就奖

  1 月19 日,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ES&T)、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ES&T Letters)和 ACS 环境化学司(ENVR)联合颁发" 环境科学与技术杰出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获奖。

image.png

  该奖项是由ES&T、ES&T Letters 和ACSENVR 联合设立,以表彰那些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首届ES&T 杰出成就奖聚焦于亚太地区,虽然该地区拥有44 亿人口,环境和健康挑战极为突出,然而近年来亚太地区环境改变世人共睹、创新机会影响深远、各方合作也被不断加强。

image.png

江桂斌院士

  获奖理由:通过基础研究及其转化、引领与服务,促进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它新型污染物的了解与管理。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副主任。曾任国家973 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现担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院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领域涉及化学污染物与纳米材料的分析表征与示踪方法、形态与环境行为、分子毒理学与健康效应,以及环境分析仪器研制等。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态分析、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环境行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筛选与识别、纳米材料环境应用及其毒理效应等研究。现为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 类)“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专家组组长和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负责人。

  在国际SCI 收录杂志发表论文750 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5 部,主编POPs 系列专著16 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著名高校和研究所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650 余次。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安捷伦全球“思想领袖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image.png

陶澍院士

  获奖理由:通过基础研究及其转化、引领与服务,促进了对室内和大气污染的了解,推动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陶澍,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亚太分会主席。

  陶澍院士主要研究微量有毒污染物排放、行为、归趋和效应等区域尺度环境过程;建立了中国高分辨多环芳烃排放和全球多环芳烃排放清单;证明了同分异构多环芳烃在迁移过程中的分异;建立了多介质源解析方法;在污染物区域环境归趋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多介质模型、阐明了决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异的主要机理、建立多环芳烃从产生、迁移、暴露到健康危害的系统模拟方法、揭示了有机氯农药摄入量与人体组织残留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对中国人群的健康危害,将基因易感性等参数的变异特征引入风险模型,定量阐明了健康风险的变异和不确定性。

  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ES&T 论文18 篇。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973 课题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 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关亚风团队领衔研制微光探测器通过成果鉴定

  1 月27 日,由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 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李天初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的新产品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

  该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 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该微光探测器已形成产品,在单分子级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等多款仪器上应用,替代PMT 得到相同的检测信噪比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经权威机构检测和多家用户使用表明,该微光探测器具有比进口PMT 更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mage.png

  由于疫情原因,鉴定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该项目研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