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评论:雾霾覆盖近半国土 驱散灰霾岂能光靠风吹

2013.12.16

  上周,“十面霾伏”的情况一直持续,让不少市民“闷闷不乐”。但是只要一有风来到,或者冷空气南下,情况就会有所好转。上周五,期待已久的冷空气来了,但是强度偏弱,空气污染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于是有人又提起那句著名的笑谈:“环保基本靠吹。”

  灰霾并非东莞的ZL,从华北到东南沿海,近期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雾霾天气,覆盖了近一半的国土。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将灰霾天的成因简单归结为气象因素,显然是不科学的。虽然有关部门一说到灰霾天、雾霾天,必然会说天气因素影响,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将其归咎于老天爷不给面子。但希望有关部门千万不要说着说着,自己都相信这真的就是最主要因素了。

  研究表明,二次气溶胶、沙尘、生物质燃烧是灰霾天的三个主要成因。归根结底,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比如,PM2.5中的硝酸盐与硫酸盐的比值从本世纪初期的0.3持续增加到2010年的1.0以上,到今年年初比值达到2,这间接表明机动车急剧增多已成为我国大城市PM2.5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东莞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的现代制造业城市,车多自然不必说了,机动车早已突破200万台,再加上众多的加工厂,废气排放量可想而知。这些才是灰霾天的罪魁祸首,如果将灰霾天持续怪罪到天气头上,不免有偷梁换柱之嫌。

  治理灰霾自然不能仅仅靠风吹。那又该从何入手呢?在制定政策之前,至少应该对本地灰霾天气的成因、成分、来源等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说,按照现有的办法,诊断灰霾的来源,从采样、分析再到出报告,起码也要两个月左右。但最怕的是,这时候,天气已经好转,云已淡风已轻,公众关注热情减退,也没人再去管有没有采取应急措施了。

  再比如,PM2.5主要成分来源,目前研究得出的意见尚未统一,到底是汽车尾气排放为主,还是工厂废气是首害?“动手”之前总得找准目标才好。当然,这背后是否有不同行业的利益博弈,则更要谨慎和理性。要坚决避免利益因素左右科学结论,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有充分、严谨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

  灰霾治理是一项系统的环保工程,需要时间。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首都伦敦曾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被称为“雾都”,足见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之重。可经过上世纪半个多世纪的有效治理,雾都又重新变成了“看得见”的伦敦。伦敦治理灰霾天气用了半个世纪,我们想一夜之间,回到月朗星稀、空气清新的状态,也不太现实。所以灰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更不能无所作为,这就需要政策耐力。此外,还要有执行上的竭尽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灰霾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灰霾的制造者。因此,在呼吁政府对空气质量严密监测、加强灰霾治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作为个人,可不可以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作为企业主,有没有投入应有的资源处理污染物?虽然说,个人一点微小的努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唯有所有人都真正行动起来,空气质量才有彻底好转的可能。

  治理灰霾,显然不能靠天气,需要政府下大决心,制定有效的措施,并全力推行。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践行环保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还我们和子孙后代一片蓝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