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建水监测互动机制破水质争议“僵局”可期

2015.2.05

  近年来,全国发生多起城市自来水污染事件,“水质危机”已非危言耸听。去年底,央媒披露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等全国主要河流部分点位检出抗生素,甚至在南京自来水中检出抗生素,致饮用水安全问题更是令人担忧。

  据报道,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最近历时3月对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29个大中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进行取样,然后送往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显示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

  此次民间组织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水质取样检测原则进行,其可信度应较高。近一半被抽检城市水质指标或多或少不合格,显然让人并不乐观。其中发现超8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7成城市氟化物含量偏低,4城市水样浊度超标一倍,有的样本总大肠菌群总数超标17倍等,报道揭示这些问题的危险性不容小觑。如:余氯含量不达标一旦突发水污染事件,传染性强的病菌会进入每家每户而加大流行性疾病暴发的威胁;自来水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则致得肠炎之类传染病几率增大。

  此次民间组织抽检再证城市水质存在诸多问题,意在探索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之策,遏制污染蔓延,支持国家治理污染的行动,其效果关键在于与民间如何达成共识。应该说,对我国江河水质的污染状况并无回避与掩饰。环保部去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坦承,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近十分之一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Ⅴ类。

  在4778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点中,59.6%的水质较差甚至极差。现实的争议焦点在于,引自这些江河的自来水是否达标?正如在“自来水检出抗生素”事件中,南京、广州等地均称“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106项指标”,同时承认常规检测不包含抗生素指标。虽然随后供水部门称委托专业权威机构检测均未检出抗生素,但民间疑虑依然难消。

  与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屡遭质疑一样,“水质达到国家标准”“饮用水安全”等结论也总遭到民间吐槽。同时,民间组织单方行动所获取的数据及结论也往往得不到认同,甚至完全否定。这种官民间的水质争议“僵局”亟待打破。只有通过良性互动机制建立起官民互信关系,在水污染程度、治理路径、自来水水质实况等方面达成共识,而不是各自“隔空喊话”,让公众无所适从,最终才可望形成合力并进的局面。

  具体而言,针对社会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日甚,政府方面须尽快建立以法律、标准和政策引领并与国际接轨的水污染治理、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安全与流域水环境监测、分析能力以及风险监控与预警能力。尤其要适应水污染演变状况及时修改完善水质监测指标,诸如补上抗生素监测之缺等,形成严密且高标准的检测体系,不留下水质潜在危险性的漏洞。

  鉴于部分公众存在“吃水如吃药”等忧虑,要在水质评价方面建立官民互信,有待解开民间对数据“老不信”的症结。此中,除了检测细节与数据应公开透明以接受社会监督之外,主动让民间组织和独立专业权威机构介入水质检测是应有的选择。对民间组织主动而为的善意,更应加以重视和呵护。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