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

毅新质谱
2016.9.12

新生儿代谢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遗传代谢病就是有代谢功能缺陷的一类遗传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遗传代谢病(IEM)都是罕见病,虽然一些病人可存活至成年,但这类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种类繁多,尤其是常在早期即累及神经系统,也可导致各种类型的免疫异常,预后很差,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代谢缺陷逐渐被发现。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因由基因遗传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基因突变造成,发病期不仅仅是新生儿,覆盖全年龄阶段。对于这类疾病要做到早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早干预。随着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使许多疑难重病有了明确的诊断。目前已报道的IEM疾病种类多达500多种,虽然单一病种患病率低,但种类繁多,总体发病率约在1/2555。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家长容易忽视,同时由于病例少见,医生容易误诊或难以确诊。但是一旦出现异常,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很高,是导致儿童夭折或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11月制订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对我国目前的两个主要筛查病种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随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筛查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指导,其新生儿筛查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

 

传统的筛查方法(如Guthrie细菌抑制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都属于“一种实验检测一种疾病”,费用高、周期长,不适用于多种疾病的群体筛查。1990年,Millington等首次将串联质谱(MS/MS)应用于新生儿筛查,此项技术快速、可靠,能在2分钟实现内对一个标本进行几十种代谢产物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省钱、最高效的筛查方法。

 

目前串联质谱法可用于以下代谢疾病检测:

串联质谱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单次检验项目多、灵敏度较高(通常是达到纳克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尤其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目前欧、美、澳洲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疾病筛选。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技术。另外串联质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疾病生物标记物(Biomarker of Diseases),临床毒物学(ClinicalToxicology),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等等,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如HPLC分析辅助诊断技术将更广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