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利润几何?土壤检测成本核算

检测家
2023.8.09
5356c00d9976d02ce845a9698c32348c.gif


本文授权转载自土壤两地书公众号

(ID: liang15195892949)


编者按防冲声明)


(1)切记这只是部分检测单位核算的成本价,没有普适性!师友们谨慎冲,带着自己的调查结论冲,看完防冲声明2、3、4再冲!不然容易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2)相关人员万万不可用本文核算的成本价去衡量检测单位报价的高低及技术服务水平!!!各家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规模效应、管理水平、业务多元与否、对员工的剥削程度等对报价都至关重要;

(3)若相关检测机构成本价高于本文,很正常。地理位置好、商务费用高、员工薪资高等等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切不可因为报价高就认为钱都被检测单位赚去了;

(4)若相关检测机构成本价低于本文,也很正常。规模大、管理水平高、业务覆盖领域多元等都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切不可因为报价低就否定检测单位的服务水平;

(5)拜谢此文的撰稿人和帮助核算成本的检测单位及个人,希望检测行业能越走越好。最后把费孝通老先生的16字箴言献给环保浪潮中的你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先来讲个老梗,——问:“部队里面哪个兵种最可怜?”   答:“炮兵连炊事兵(背黑锅、带绿帽、看别人打炮)!” 那么咱们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谁最可怜最惨呢?在我看来,第三方土壤环境检测机构堪比炮兵连的炊事兵


下面的内容大家可以看作一个从业者的吐槽或是诉苦,亦或者是给想要进入环境检测行业的环保同仁们一个参考,也可算嘤鸣以求友。


如果所写的内容和部分读者的认知有出入,也可当个乐呵看。


土壤检测行业概况


先说个人对土壤检测的理解:土壤检测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之一,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治理、环境执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是生态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此外土壤检测是一个重资本投入劳动密集型技术服务类行业




初期投入


土壤检测机构设立之初,需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从业单位初期固定资产投入大(2.2章节将对土壤专项实验室的部分固定资产投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土壤专项实验室设立起步价在1000万。


在土壤相关的资质获取、项目承接以及其他的生产资质获取,甚至包括商业盈利行为中都没有对注册资本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土壤专项实验室最初的注册资金都是1000万或者大于1000万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成立一家土壤专项实验室就需要花这么多钱。




利润几何?


可能看完第一条以后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初期花钱多没关系,后面赚回来就好了啊。”但是钱真的这么好赚回来的吗?大家心里环境检测的利润大概是多少?10%还是20%?


由于土壤检测这个细分领域目前只有实朴检测上市,那么我们就从实朴的财务数据来看看利润率怎么样。

4f5728afe330acd441723adc8a3917c2.png

从上表来看,利润似乎还是挺可观的。除了2022年整体数据存在下滑以外,在2021年前实朴检测每年都能保证至少15%以上的营收增长,净利率也从未低于10%。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朴2017年年报显示当年的应收票据及账款为4076.51万,这个数字在2022年年报中增长到了3.85亿,增长了约3.4亿。而2018至2022年实朴的净利润为1.88亿。


也就是说从经营现金流来看,持续运营是通过额外的资金注入支持的。注入的资金成本是多少?长期未收的应收账款是否会存在坏账的情况?对净利润的影响会有多大?我不是财务专业的,就不做计算了。


总之核算下来土壤检测行业与“利润丰厚”这个词应该是不大挂钩的。




应收账款及成本支出


检测机构另一个痛点是应收账款的问题。根据实朴检测2022年审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实朴检测应收账款账面原值为47,354.89万元,坏账准备为9,432.66万元,占实朴检测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的30.70%。”而“实朴检测2022年度营业收入35,146.96万元。”


此外检测机构在成本构成中,只有较少部分来自于外部采购,大部分的成本支出来自于人工、日常开销等,对于这部分费用,大部分时间是没有延迟支付的选项的。本文将在第2章详细介绍土壤检测的成本核算,大家看完后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




行业监管


近两年生态环境部对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加严,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看到各地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收到通报或者处罚(我在这里不是为被处罚的同行们报不平。当你决定踏过红线的时候,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某些地区(如浙江、广东等)在土壤环境工作中也会增加额外的质量检查工作,这类工作本身的意图是好的,但是一个区域又有多少懂专业、有经验的专家来完成这项工作呢?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争取尽量客观的来描述土壤检测行业的现状和难点。




杂谈


大家认为一份土壤检测报告各个步骤综合得分是多少才算一份合格可用的检测报告呢?我心里的答案是65分。


是不是觉得很低?但是仔细想想一份土壤检测报告后面有着调查单位的布点、钻探单位的取样、采样人员的现场样品分装、性状记录等工作;流转到实验室后有样品风干、萃取、浓缩、消解一系列的制备工作;接着再是上机分析、数据分析、汇总、审核、报告编制,到最后的签发。


就从分样、前处理、分析、报告编制这四个检测单位涉及的步骤来看,后一个步骤都会受到前一个步骤的影响,那我假设每个步骤都能做到90%的完美,那么四个步骤的综合是多少呢?0.9^4=0.6561。抛开人员的问题先不说,目前沿用的导则、标准、仪器设备本身就不尽完美。更何况是人呢?


土壤检测成本核算


土壤圈一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的利润全被第三方检测机构赚去了。对于该说法,我不直接评价对与错。不妨让我以土壤样品(45项+石油烃)为例,给各位同行算算检测的成本。当然我算的成本并不具有完全的适用性。在第三方检测工作中规模效应的影响是很大的,体量较大的单体实验室在边际成本上相对于中小型实验室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本次我将以投资金额在1000-2000万之间,年营收在1000-2500万之间的土壤实验室或土壤事业部来列举一下土壤检测各个环节的成本。




采样部分


这个部分对于不同区域存在一定的区别,区别主要来自于不同钻探设备带来的效率差异


例如华东、山东等区域主要使用GeoProbe进行钻孔取样,单机每天可以取约10个左右的土孔(不考虑加班的情况)。那么一组来自检测公司的采样团队(2-3人加一台采样车)一天可以取出40个左右的样品。这里以每组两人一车(一车按一人计算)简单计算一下:

663b53ce36cc36a99fffcf01fb4e4041.png

此外在加上采样所需的棕色玻璃瓶、顶空瓶、搅拌子、自封袋等容器耗材的费用。每个样品的采样费用约为25元左右。当然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容器大部分不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吗?没错,但是在重复使用中存在损耗,清洗也存在人工水电等成本,另外还有像顶空瓶盖这样的一次性用品。每个样品计不到4块的耗材,其实不算高。


对于广东、天津、四川等主要使用30钻的区域,由于传统钻机的效率低于GP。每天约能钻取5-6个土孔,单日单组约能产出20-25个左右的样品。另外加上广东区域的人员成本略高于其他城市。单样品的采样成本约为50块。


这里取平均35元/个样品。当然这个数值应该是一个比较接近真实值的最低成本,由于土壤检测存在一定的淡旺季,全年能做到现场团队单人单月20日采样出勤的单位应该是不多的。


地下水的部分就不在这里分析了。一是地下水样品量较小,二是地下水的采样成本十分高。按照现在市场上的报价,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地下水的采样部分,检测机构一定是亏钱的。




实验室部分


(1)仪器设备


前面提到土壤专项实验室设立起步价1000万,那1000万的投资可以买多少设备?


这里主要列举的是土壤实验室需要的大型仪器,列举的价格为全新主流的仪器价格。可能各个实验室的采购价格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我相信差距不会太大。二手仪器价格不统一,且二手仪器所需要额外的整备以及维护费用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里就全部以全新仪器为例。

ff24e5b60934868e3b190525b58bd4bd.png

这里取一个平均值650万的大型设备投入,再加上小型设备仪器其他配套仪器约50万(这个数值估算的偏低)。那么需要投入700万的成本才能搭建一个“全合规”且最大日均产能100个样品的土壤实验室。另外需要指出,全年日均产能能达到理论最高日均产能60%以上的实验室是非常少的。


(2)装修


由于土壤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功能分区,例如风干制备室、金属前处理、有机前处理、有机仪器室、金属仪器室、理化前处理、理化仪器室、冷库(有的实验室用的是冰箱)、土壤留样室、危化品室、危废储存间等等。土壤实验室的面积一般不会小于1500平米。实验室的装修又需要大量的台面、通风橱、气路等投入。平均装修成本在1500-2000块一平(当然有的地方可能比较便宜,或者有的公司能租赁到具有实验室装修的场所,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这个成本的差距不会太大)。在实验室装修上又会支出200-300万。到这里1000万的初始投入基本就不太够用了。


(3)合计


这里记录一下:设备投入700万,以10年折旧计(参考《地质仪器设备折旧标准》(DZ/T 0403-2022)中实验室测试仪器设备,本次实验室设备按10年折旧年限计算;实际上,实验室设备多按5-8年来折旧的);装修投入300万,以5年折旧计(受住房租期限制,一般情况是5年)。每年将产生130万的折旧成本。

其他: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的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实施日期是2018年8月1日。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壤专项实验室以及综合环境实验室的土壤事业部成立时间晚于2018年的,或者在2018年以后开始采购或增购用于土壤检测的仪器设备,截至今年这些实验室按照会计准则每年仍然会产生折旧费用。对于已经在财务上折旧完的设备,它们每年所产生的维修和维护费用是远高于较新的仪器的。




人员成本


一般投入在1000-2000万之间的土壤实验室或事业部,人员数量基本会在40-100人之间,根据公司的销售额有所差异。


这里我们按上面700万设备来算(总投入应该是稍大于1000万的),要使这样的实验室持续运转大概需要50人。


(1)现场人员:10人,成本已在2.1采样部分计算,这里不重复计算;

(2)以40人(除现场人员)计算。平均底薪5000,绩效奖金补贴为底薪的50%,公司承担的社保为每月每人1000(这个数额应该不算高,毕竟里面包括了总经理,总监,主管等收入较高的人群),平均8500元/人。每月将会产生34万左右的人员成本。




日常开销(房租、水电、办公等)


房租、水电、办公等开销与地区的关系较大,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房租成本较高每平米每月的租金在40-70之间的较多,而江苏、湖南、湖北等地这个数额可能在20-40之间,其他三线城市应该会更便宜一点。取个较为平均的价格按35元/平计算,刚刚提到了实验室最小的面积要求大概在1500平左右。那么一个月的房租则需要5.25万。


土壤实验室有较多的大功率设备动辄8-10千瓦的功耗,再加上空调的用电,水电费按2万元/月计算。另外实验室气体费用不太好均摊到每个样品上分析,正常土壤实验室一个月大概会有5000-10000元的气体费用。


其他办公成本需1万/月(包括打印机租赁、纸张、快递等日常开销)。


相对保守计算,每月日常开销8.5万。




试剂耗材


这里直接上表格。

ae7c7b5a0f9e8a550bb6934a5ce1215e.png

根据使用仪器的不同以及试剂耗材采购渠道的差异,这个价格对于各家实验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实验室中并不是每一个样品都是“计费”样品,实验室平行、实验室空白、曲线点位、质控样、加标样、以及其他体系要求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同样会消耗这些试剂耗材。


一般来说这部分的消耗会增加15%-20%的成本,也就是折合到一个样品中的成本约为100元




销售成本


一般检测机构的销售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15%-20%(这里说的是成本不是销售额,有些区域,这项成本实际上可能达到30%-50%)。由于前面算人员成本的时候已经计算了销售人员的底薪,这里就取10%计算。




合计


情形

每月22天计算,日理论产能100个,月产能2200件样品,实际产出以理论产能的60%计,即为1300个样品;设备/装修投入以10年/5年折旧年限计;规模50人左右。


成本核算

(1)采样成本:单个样品采样成本35元;

(2)实验室部分:每年130万的折旧均摊到每月约10.8万,单个样品平均摊销的费用为10.8*10000/1300=83元;

(3)人员成本:每月人员成本(除去现场)34万,单个样品平均摊销的费用为34*10000/1300=262元;

(4)日常开销:日常开销8.5万/月,每个样品平均摊销的费用为8.5*10000/1300=65元;

(5)试剂耗材:单个样品的试剂耗材成本100元;

(6)销售费用:取成本10%,按60元/样品计算;

(7)综上,单个样品平均摊销的费用为35+83+262+65+100+60=605元。


605元/样的成本,是不是大家感觉已经很高了?很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成本是没有计算进来的


例如6%的增值税、仪器的维修与维护等,此外动辄6个月到12个月以上的账期,贷款或者其他渠道的资金成本是多少?还有很多额外的成本?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粗略地算了一下,把这些成本计入,真实的成本应该在605元/样的基础上增加15-20%左右


我相信有很多检测机构土壤45项的报价是低于这个成本的,其中像华测、实朴、康达、国检、中检等老牌土壤检测机构,他们因成立时间较长,有部分设备已经完成折旧且人员效率高、供应链整合完整、拥有优质的融资渠道可拿到最低成本的资金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检测机构,低成本可能是基于市场拓展的考量,也可能是通过牺牲质量做到的。我们不过分的追求完美,但是真实和相对准确是不可跨越的底线。


小结



2020年之前,依靠土壤检测行业红利,部分土壤检测机构的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2020年之后,土壤检测业务增速下滑,利润也在断崖式下降,市场已然是一片红海。部分业务单一的检测机构不单单是遇到了瓶颈,更是遇到“how to be,or not to be”的问题。


最后希望所有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能有机会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更多的成绩,除了提供检测服务外,能更多地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实际工作中去,帮助完善现存的导则标准,提高服务效率,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章素材来源: 土壤两地书,已获授权,禁止二次转载侵删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


 • end • 

大家还在看

·

中纪委曝光!1500万仪器设备,回扣1600万!

·

11.87亿!谱尼测试2023半年报发布,核心业务稳健增长!

·

又一检验检测研究院揭牌!整合11家事业单位职能

fd224baeefcaac6db907a5a1ddfac2a1.gif
ecbedae84eada98c52e509675e0d7c2f.jpeg
c4fcefb476646531e8673c63c42b9b57.png

土壤两地书

9de4a5ddd26f4e665191d1ac87bf5f39.gif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租赁

5f065bba2afab1345ad9d3d74bebebc3.png

求分享

b9cd0dc36eedbc6afcfc7c0282ea7ed1.png

求点赞

aef67dba6bdc49a5fb01a841cabdf9f6.gif

求在看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