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鉴检测可靠性
400-6699-1171000

分析测试百科网 认证会员,请放心拨打!

首页 > 产品展示 > 可靠性工程 > 碳中和

碳中和

分享:
咨询留言
青铜会员

诚信认证:

工商注册信息已核实!
扫一扫即可访问手机版展台
资质证书更多>>

广州市科技服务示范机构

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参考报价: 面议 型号: 碳中和
品牌: 科鉴检测 产地: 广东
关注度: 暂无 信息完整度:
样本: 暂无样本 典型用户: 暂无
咨询留言

400-6699-1171000

碳中和

简介: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2021年2月0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观测显示,我国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了和世界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必要性:

研究显示,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而无需依赖永久性、大规模、基于自然的碳汇解决方案。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中国201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11.8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分别为95.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和17.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据了绝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而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多也是由工业生产部门造成。 

因此,作为排放主体的工业生产企业,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直接责任主体,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碳达峰、碳中和的指标任务。企业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顺应时代趋势,为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贡献。这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企业应尽早制定和实施碳中和战略,有利于在“碳中和”明确成为长期国家战略时下抢占市场有利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具体服务:

 

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不含范围3):

– 基于国家标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查、盘查服务

 

– 基于ISO 14064标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验证服务

 

企业级年度碳中和以及大型活动碳中和:

– 大型活动碳排放量全面核算

 

– 用于实现碳中和的碳信用资产的采购代理和撮合

 

碳排放全面核算和数据披露(包含范围3):

– 基于GHG Protocol系列标准的碳排放全面核算(包含范围3)

 

– CDP披露评级咨询服务(中英文报告代写)

 

– 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LCA)分析

 

– ESG报告咨询、编写(中英文)

 

– 符合GRI标准和ISAE 3000标准的数据披露文档编写(针对特定披露项目)

 

– 碳信用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议 

 

科学减排目标设定和战略执行:

– 范围1、范围2排放的核算以及减排目标模型设定

 

– 范围3碳足迹测算和目标设定

 

– 制定符合SBTi要求的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计划并评估可行性

 

– 向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提交目标

 

– 其他净零排放目标建议

 

– 能效提高和能源转型评价和咨询 

 

推动供应链碳中和:

–深度合作,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制定高度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部分标准:

DB11/T 1861-2021 企事业单位碳中和实施指南

DB11/T 1862-2021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

DB5101/T 41-2018 成都市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实施指南

LY/T 3116-2019 中国森林认证 碳中和产品

BS PAS 2060-2014 碳中和演示规格

BS PAS 2060-2010 碳中和演示规范


碳中和信息由科鉴检测可靠性为您提供,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碳中和报价、型号、参数等信息,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注:该产品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不可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等相关用途

移动版: 资讯 Webinar 服务谱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