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D5780-95(2002)
静态轴向压缩加载下永冻层中各个叠层的标准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ndividual Piles in Permafrost Under Static Axial Compressive Load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ASTM D5780-95(2002)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ASTM D5780-95(2002)
发布
1995年
发布单位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替代标准
ASTM D5780-10
当前最新
ASTM D5780-18
 
 
适用范围
该测试方法将提供特定测试温度下特定失效载荷的失效时间、蠕变速率和失效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小于失效载荷的载荷在特定测试温度下蠕变速率和施加载荷之间的关系。针对特定土壤温度的桩设计可以通过将长期应力限制在长期强度以下或通过限制结构设计寿命内的允许沉降来控制。该测试方法的目的是提供岩土工程师评估极限强度或长期沉降的基本信息。在与设计温度不同的特定地面温度下进行的桩测试获得的数据必须通过使用来自附加桩测试、实验室土壤强度测试或已发布的相关性(如果适用)的数据校正到设计温度,以提供适当的方法更正。对于打入桩或灌浆桩,破坏会发生在桩/土界面处。对于泥浆桩,破坏可能发生在桩/泥浆界面或泥浆/土界面,具体取决于泥浆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以及冻结粘结强度。在设计测试程序和解释测试结果时必须考虑破坏表面的位置。动态载荷必须单独评估。
1.1 本测试方法涵盖测试单个垂直桩的程序,以确定桩对轴向施加到桩上的静态压缩载荷的响应。该测试方法适用于永久冻土中的所有深基础单元,其功能与桩类似,无论其安装方法如何。该测试方法分为以下部分:部分参考文件2术语3意义和用途4测试桩的安装5施加载荷的设备6测量移动的设备7安全要求8加载程序9标准测试程序10测量桩移动的程序11报告12精度和偏差13关键字14注释18212;指定为“可选”的设备和程序仅当包含在项目规范中时才需要,或者如果没有指定,则只能在负责基础设计的工程师批准的情况下使用。 “应”一词表示强制性规定,“应该”表示建议性或建议性规定。祈使句表示强制性规定。本文包含的注释、插图和附录是解释性或建议性的。注28212;该测试方法不包括测试结果的解释或测试结果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有关影响测试结果解释的一些因素的评论,请参阅附录 X1。合格的岩土工程师应解释测试结果以预测桩的性能和容量。
1.2 以英寸-磅为单位的数值应视为标准值。括号中给出的 SI 单位仅供参考。
1.3 本标准并不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如果有)。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监管限制的适用性。第 8 节给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说明。

ASTM D5780-95(2002)相似标准


推荐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变化与试验方法

02路面设计流程03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变化沥青面层设计参数:静态单轴抗压回弹模量→单轴压缩动态模量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设计参数:单轴压缩弹性模量(顶面位移→中段位移)粒料类材料底基层/路基设计参数:查表→三轴压缩回弹模量01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加载波形:半正弦波轴向加载试验频率:0.1-25Hz试验温度:-10℃, 5℃, 20℃, 35℃, 50℃位移测量:3个LVDT测量中段变形试验仪器...

专家解读丨详细分析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试验方法

而沥青混合料直接拉伸试验是在动态力学试验对棱柱体或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施加轴向动态拉伸荷载并测量其轴向变形来测量混合料模量或获取混合料疲劳模型为目的。图21 沥青直接拉伸仪及试验原理4.7.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新规范仍然要求使用浸水马歇尔使用残留稳定度和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来检验水稳定性。鉴于大家对于浸水马歇尔试验融劈裂试验都非常熟悉,此处不再赘述。...

一套方案助你开启专业级路面健康监测

这些传感器成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行业标准传感器。仪器设备包括:动态沥青应变计动态土壤压缩计动态混凝土应变计iSite™-HS 数据采集仪01动态沥青应变计(ASG/VASG)在高频(动态)条件测量柔性路面的轴向应变。这些低模量、坚固耐用传感器可以承受沥青摊铺时高温和振动碾压。动态沥青应变计采用了四个电阻敏感元件组成惠斯通电桥,因此很容易连接大多数数据采集系统。...


ASTM D5780-95(2002)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