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0.01 电线和电缆综合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527 条与 电线和电缆综合 相关的标准,共 36

本部分适用于绕组线导体的尺寸,与导体材料和绝缘类型无关。

Basic dimensions of winding wires Part 1: Diameters of conductors for round winding wire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2003-06-24
实施
2004-02-01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6:伸长率 ——试验方法7:回弹性 ——试验方法8:柔韧性和附着性 ——试验方法11:耐刮 ——试验方法18:热粘合和溶剂粘合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1
实施
2000-05-01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9:热冲击 —试验方法10:软化击穿 —试验方法15:温度指数 —试验方法12:失重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6: Thermal propertie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0
实施
2000-06-01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5:电阻 ——试验方法13:击穿电压 ——试验方法14:漆膜连续性 ——试验方法19:介质损耗系数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5: Electrical propertie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0
实施
2000-05-01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12:耐溶剂 ——试验方法16:耐冷冻剂 ——试验方法17:直焊性 ——试验方法20:耐水解和耐变压器油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4: Chemical propertie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0
实施
2000-05-01

GB/T 4074.2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4:尺寸测量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s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0
实施
2000-05-01

GB/T 4074.1为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般规定,同时也规定了GB/T 4074使用的名词术语的定义。GB/T 4074.1~4074.6的内容一览表见附录A。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1: General

ICS
29.060.01
CCS
K12
发布
1999-11-10
实施
2000-05-01

本标准规定了用来测定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时释出的烟密度的试验步骤,并详细介绍被试电缆或光缆的制备、组装及燃烧方法,推荐有关评定试验结果的要求。

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burning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Part 2: Test procedure and requirements

ICS
29.060.01
CCS
K13
发布
1998-12-21
实施
1999-10-0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例如一些电缆或光缆被水平燃烧时释出的烟所使用的试验装置的细节。在有焰燃烧或无焰燃烧条件下。透光率(I)可以用来作为比较不同电缆或光缆或判断是否符合特定要求的手段。

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burning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Part 1: Test apparatus

ICS
29.060.01
CCS
K13
发布
1998-12-21
实施
1999-10-01

本标准第2部分规定了取自电缆或光缆各组件上的材料在燃烧时释出气体的酸度的测量方法。 注 1有关电缆或光缆标准应说明要做试验的电缆或光缆的组成和发生争议时应采用的计算方法(见第8章)。 2本标准中术语“电缆”是指传输能量和信号的所有绝缘金属导体电缆。

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degree of acidity of gases by measuring pH and conductivity

ICS
29.060.01
CCS
K13
发布
1998-12-21
实施
1999-10-01

本标准第1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取自电缆或光缆结构的以卤化聚合物为基础的混合物和含卤添加剂混合物,在燃烧时释出的除氢氟酸外的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释出卤酸量小于5mg/g的样品。 本方法不能用来确定混合物或材料为“无卤”。对于此类混合物或材料,以及所有卤酸的相当含量小于5mg/g的混合物或材料推荐采用GB/T 17650.2规定的方法。

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halogen acid gas

ICS
29.060.01
CCS
K13
发布
1998-12-21
实施
1999-10-01

本标准规定了电缆和软线用的导体从0.5~2000mm经标准化的标称截面、单线根数、单线直径及其电阻值。 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用途的导体。只有当电缆标准指明时,才适用于特定设计电缆用的导体,例如压力电缆用导体,特软电焊机电缆用导体,或具有特短节距成缆的特种软电缆用导体。

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

ICS
29.060.01
CCS
K13
发布
1997-10-28
实施
1998-11-01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制品喷霜的定义、要求、析出物检测及评价方法(文件内容)

Evalu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Frost Precipitation in Cable Materials

ICS
29.060.01
CCS
C292
发布
2024-04-29
实施
2024-05-29

本文件规定了高精密大电流新能源储能控制线束的正常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New energy storage control wire harness of high precision and large current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4-28
实施
2024-05-01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电缆低碳产品的评价要求、产品生命周期报告编制方法、评价方法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电缆低碳产品评价。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product evaluation Wire and cable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4-17
实施
2024-04-22

IEC 63355:2022 specifies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halogens in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CMS) products or system components made completely or partly of combustible material(s). The determination is made by combustion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combustion product by ion chromatography.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how CMS products or system components can be declared as halogen-free.

Cable management systems - Test method for content of halogens

ICS
29.060.01
CCS
发布
2024-01-31
实施

6 电缆结构的一般要求 6.1 导体 芯数:1芯。 导体应符合GB/T 3956和JB/T 8734规定的要求: ——第1种实心导体; ——第2种绞合导体; ——BVR类导体。 每根导体20℃时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1、表2及表3中规定的最大值。 表1  第1种实心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Ω/km  不镀金属 镀金属 0.5 36.0 36.7 0.75 24.5 24.8 1.0 18.1 18.2 1.5 12.1 12.2 2.5 7.41 7.56 4 4.61 4.70 6 3.08 3.11 10 1.83 1.84 16 1.15 1.16 25 0.727 — 35 0.524 — 50 0.387 — 70 0.268 — 95 0.193 — 120 0.153 — 150 0.124 — 185 0.101 — 240 0.0775 — 300 0.0620 — 400 0.0465 — 表2  第2种绞合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Ω/km  圆形 紧压圆形 不镀金属 镀金属 0.5 7 — 36.0 36.7 0.75 7 — 24.5 24.8 1.0 7 — 18.1 18.2 1.5 7 6 12.1 12.2 2.5 7 6 7.41 7.56 4 7 6 4.61 4.70 6 7 6 3.08 3.11 10 7 6 1.83 1.84 16 7 6 1.15 1.16 25 7 6 0.727 0.734 35 7 6 0.524 0.529 表2  (续)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Ω/km  圆形 紧压圆形 不镀金属 镀金属 50 19 6 0.387 0.391 70 19 12 0.268 0.270 95 19 15 0.193 0.195 120 37 18 0.153 0.154 150 37 18 0.124 0.126 185 37 30 0.0991 0.100 240 37 34 0.0754 0.0762 300 61 34 0.0601 0.0607 400 61 53 0.0470 0.0475 表3  BVR类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Ω/km   不镀金属 镀金属 2.5 19 7.41 7.56 4 19 4.61 4.70 6 19 3.08 3.11 10 49 1.83 1.84 16 49 1.15 1.16 25 98 0.727 0.734 35 133 0.524 0.529 50 133 0.387 0.391 70 189 0.268 0.270 95 259 0.193 0.195 120 259 0.153 0.154 150 336 0.124 0.126 185 427 0.0991 0.100 6.2 绝缘 6.2.1 材料 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应为以下聚氯乙烯混合物: 固定敷设用耐热70℃电缆        PVC/C型 内部布线用耐热90℃电缆        PVC/E型 不同型号聚氯乙烯混合物的试验要求见表6规定。 6.2.2 挤包绝缘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在剥离绝缘时,应不损伤绝缘体、导体或镀锡层(若有),并通过检验及手工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6.2.3 厚度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符合表4及表5第3栏的规定值。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90%-0.1mm。 厚度测量结果应按GB/T 5023.2中的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4及表5第4栏的规定值。 表4  300/500V电缆电线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种类 绝缘厚度规定值 mm 70℃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0.5 1 0.6 0.015 0.75 1 0.6 0.012 1.0 1 0.6 0.011 表5  450/750V电缆电线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种类 绝缘厚度规定值 mm 70℃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1.5 1 0.7 0.011 1.5 2 0.7 0.010 2.5 1 0.8 0.010 2.5 2 0.8 0.009 4 1 0.8 0.0085 4 2 0.8 0.0077 6 1 0.8 0.0070 6 2 0.8 0.0065 10 2 1.0 0.0070 16 2 1.0 0.0050 25 2 1.2 0.0050 35 2 1.2 0.0043 50 2 1.4 0.0043 70 2 1.4 0.0035 95 2 1.6 0.0035 120 2 1.6 0.0032 150 2 1.8 0.0032 185 2 2.0 0.0032 240 2 2.2 0.0032 300 2 2.4 0.0030 400 2 2.6 0.0028 6.2.4 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 绝缘聚氯乙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能保证正常工作。 应按表6规定的试验检查,并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聚氯乙烯(PVC)绝缘非电性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混合物的型号 试验方法    PVC/C PVC/E 标准编号 条文号 1.1.1 1.1.2 1.2 1.2.1 1.2.2 1.2.3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a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a  N/mm2 % ℃ h N/mm2 % % %   12.5 125 80±2 7×24 12.5 ±20 125 ±20   15.0 150 135±2 10×24 15.0 ±25 150 ±25  GB/T 2951.11 GB/T 2951.11 GB/T 2951.12 9.1 9.1 8.1.3.1 2 2.1 2.2  失重试验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失重 ——最大值  ℃ h mg/cm2  80±2 7×24 2.0  115±2 10×24 2.0 GB/T 2951.32  8.1 3 3.1 3.2 非污染试验b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老化后机械性能  ℃ h  80±2 7×24  100±2 7×24  GB/T 2951.32   8.1.4    同1.2.2和1.2.3   4 4.1 4.2 热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试验结果  ℃ h  150±2 1  150±2 1 GB/T 2951.31  9.1    不开裂   表6  (续)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混合物的型号 试验方法    PVC/C PVC/E 标准编号 条文号 5 5.1 5.2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 ——刀口上施加的压力 ——载荷下加热时间 ——温度 试验结果 ——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 %  见GB/T 2951.13—2008中8.1.4 见GB/T 2951.13—2008中8.1.5 GB/T 2951.31  8.1    80±2 50 90±2 50   6 6.1 6.2 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c ——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   -15±2  -15±2 GB/T 2951.14  8.1    见GB/T 2951.14—2008中8.1.4和8.1.5      不开裂   7 7.1 7.2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c ——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最小伸长率  ℃ %  -15±2  — GB/T 2951.14  8.3    见GB/T 2951.14—2008中8.3.4和8.3.5       20  —   8 8.1 8.2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c ——施加低温时间 ——落锤重量 试验结果   ℃   -15±2  — GB/T 2951.14  8.5    见GB/T 2951.14—2008中8.5.5 见GB/T 2951.14—2008中8.5.4 见GB/T 2951.14—2008中8.5.6   9 9.1 9.2 热稳定性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试验结果 ——最小平均热稳定时间  ℃ min  — — — —  200±0.5 180  GB/T 2951.32  9   a  变化率为老化后的中间值和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再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b  如果适用。   c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低温试验温度规定为-15℃,但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允许调整试验温度。 6.2.5 绝缘线芯识别 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用着色绝缘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识别,除用黄/绿组合色识别的绝缘线芯外,电缆的每一绝缘线芯应只用一种颜色。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以下条件: 对每一段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7 标志 7.1 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电缆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厂名标志是制造厂名称或商标的标志。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压印及其他合适方法印字在绝缘上。 7.2 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275mm。 7.3 耐擦性 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GB/T 5023.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应符合要求。 7.4 清晰度 所有标志应字迹清楚。 8 成品电缆试验 8.1 电缆的耐电压试验 300/500V成品电缆应进行AC 50Hz 2000V/5min浸水试验,不击穿,无放电闪络现象。  450/750V成品电缆应进行AC 50Hz 2500V/5min浸水试验,不击穿,无放电闪络现象。 8.2 燃烧性能要求 8.2.1 单根垂直性能 单根阻燃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单根阻燃性能 代号 样品外径d mm 供火时间 s 合格指标 试验方法 Z d≤25 60±2 1)上夹具下缘与上炭化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 2)上夹具下缘与上炭化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40mm; 3)试验过程中燃烧低落物未引燃试样下方的滤纸。 GB/T 18380.12a 和 GB/T 18380.13  25<d≤50 120±2    50<d≤75 240±2    d>75 480±2       a  导体总截面积0.5mm2以下细电线电缆或细光缆采用GB/T 18380.12试验方法供火时可能熔断,应采用GB/T  18380.22的试验方法,并不进行GB/T 18380.13的试验。 8.2.2 成束燃烧性能 成束阻燃性能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  成束阻燃性能 代号 样品外径d mm 供火时间 s 合格指标 试验方法 ZA 7 40 试样上的炭化范围不应超过喷灯底边以上2.5m。 GB/T 18380.33 ZB 3.5 40  GB/T 18380.34 ZC 1.5 20  GB/T 18380.35 ZDa 0.5 20  GB/T 18380.36 a  适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12mm的小电线电缆或光缆以及导体标称截面积小于或等于35mm2的电线电缆。  8.3 耐火性能 耐火性能应符合表9的要求。 注:特殊工况条件下,试验时间可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确定。 表9  耐火性能 代号 试验时间 试验电压 合格指标 试验方法 N 90min供火+15min冷却 额定电压 1) 2A熔断器不断 2) 指示灯不熄灭 GB/T 19216.21 8.4 交货长度 长度100m,成圈无接头。长度大于100m,可根据客户需求,协商确定交货方式。 长度误差应不低于0%。

PVC insulated flame retardant and fire-resistant cables with rated voltage 450/750V and below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1-15
实施
2024-02-15

4  电压标示和材料 4.1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缆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本文件中电缆的额定电压 U0 /U(Um)标示如 下: U0/U(Um  )=3.6/6(7.2)kV,6/6(7.2)kV,6/10(12)kV,8.7/10(12)kV,8.7/15(17.5) kV, 12/20(24)kV,18/20(24)kV,18/30(36)kV,21/35(40.5)kV,26/35(40.5)kV。 在电缆的额定电压标示 U0/U(Um  )中: ——U0  为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为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Um  为设备可使用的“最高系统电压 ”的最大值(按 GB/T 156)。 对于一种给定应用电缆的额定电压应适合电缆所在系统的运行条件。为了便于选择电缆,将系统划 分为以下三类: ——A 类电缆: 该类系统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 能在 1min 内与系统分离; ——B 类电缆: 该类系统可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做短时运行,接地故障时间按 JB/T 8996 的规定应 不 超过 1 h;对于本文件包括的电缆,在任何情况下应不超过8h及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任 何一年接地故障的总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25h; ——C 类电缆: 包括不属于 A 类、 B 类的所有系统。 在系统接地故障不能立即自动解除时,故障期间加在电缆绝缘上过高的电场强度, 会在一定程度 上 缩短电缆寿命。如系统预期会经常地运行在持久的接地故障状态下,该系统可划为 C 类。 用于三相系统的电缆,U0  的推荐值见表 1。 T/HSXLXH 003—2023 表 1  额定电压U0 推荐值 系统最高电压 Um kV 额定电压U0 kV  A类、B类 C类 7.2 3.6 6.0 12.0 6.0 8.7 17.5 8.7 12.0 24.0 12.0 18.0 36.0 18.0 21.0 40.5 21.0 26.0 4.2   绝缘混合料 表2给出了本文件中绝缘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表2  绝缘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运行温度 绝缘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   正常运行 短路(最长持续 5 s) 聚丙烯绝缘 P 105 250 表 2 中的温度由绝缘混合料的固有特性决定,在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其他因素的考虑也 是 重要的。 例如正常运行时,如果直接埋入地下的电缆按表2所示导体最高温度在连续负荷(100 %负荷因数) 下运行,电缆周围土壤的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土壤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能会 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关于连续负荷载流量的导则可参照 JB/T 10181。 短路温度的导则可参照IEC 60986 IEC 61443。 4.3护套混合料 表 3 给出了本文件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表3  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护套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聚氯乙烯(PVC)                    H-105                                        105 无卤低烟阻燃(LSF)              H-105W                                     105                                                                表13     电缆绝缘性能要求                     实验项目     序号     (混合料代号见4.2)                                              单位                                     PP  1 老化前机械性能(CB/T 2951.11-2008中9.1    1.1 抗张强度,最小                                                    N/mm?                                       18  1.2 断裂仲长率,最小                                                                                               400   空气烘箱老化后机械性能(GB/T 2951.12-2008中8.1    2.1 处理条件    2.1.1温度(偏差±3 K)                                                                                                135  2.1.2持续时间                                                                                                                168  2.2 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小                                            N/mm2                                15  2.3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小                                                                                         400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8意    3.1 压力计算系数k                                                                                                          0.7  3.2 温度(偏差+2 K)                                                               ℃                                        130  3.3 时间                                                                                                                                  6   3.4 最大压痕深度                                                                                                          10   "低温性能试验《GB/T2951.14-2008中第8章)末          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4.1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4.1.1温度(偏差±2 K)                                                                                                  -25  4.1.2断裂伸长率,最小                                                                                                   20  5 吸水试验(GB/T 2951.13—2008 中9.2 重量法)   5.1 温度(偏差±2 K)                                                        ℃                                          85 5.2 持续时间                                                                         h                                        336 5.3 重量最大增量                                                             mg/cm'                                 0.5 6 收缩试验(GB/T 2951.13—2008 中第10章)   6.1 标志间长度L                                                               mm                                         200 6.2 温度(偏差±3 K)                                                          ℃                                         130 6.3 持续时间                                                                          h                                            1 6.4 最大允许收缩率                                                          %                                            4 4.3护套混合料 表 3 给出了本文件中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表3  不同类型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护套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聚氯乙烯(PVC)                    H-105                                        105 无卤低烟阻燃(LSF)              H-105W                                     105 4.4   工作温度 4.4.1  电缆正常运行时的导体允许的长期最高温度为 105 ℃。 4.4.2  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5 s), 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为 250 ℃。 T/HSXLXH 003—2023 5  导体 导体应是符合GB/T 3956的第1种或第2种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是第1种或是第2种 铝或铝合金导体, 导体也可是纵向阻水结构。其铝合金导体具体化学成分见GB/T31840.2附录A,导体 的各项性能应符合GB/T31840.2中5.3和5.4的规定。 6  绝缘 6.1   材料 绝缘应为聚丙烯挤包成型的材料。 6.2  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见表4。 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层的厚度不应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表4中额定电压6/6 kV、8.7/10 kV、18/20 kV电缆分别与6/10 kV、8.7/15 kV、18/30 kV电缆结构 完全相同, 详见表1。 表 4 聚丙烯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 截面积 mm2 额定电压U0/U(Um )kV 下的绝缘标称厚度 mm   3.6/6(7.2) 6/6(7.2) 6/10(12) 8.7/10(12) 8.7/15(17.5)  12/20(24) 18/20(24) 18/30(36)  21/35(40.5)  26/35(40.5) 25 35 50~185 240 300 400 500~1600 2.5 2.5 2.5 2.6 2.8 3.0 3.2 3.4 3.4 3.4 3.4 3.4 3.4 3.4 4.5 4.5 4.5 4.5 4.5 4.5 4.5  5.5 5.5 5.5 5.5 5.5 5.5  8.0 8.0 8.0 8.0 8.0  9.3 9.3 9.3 9.3 9.3  10.5 10.5 10.5 10.5 10.5 注1:不宜采用任何小于表中给出的导体截面积。如果需要更小截面积,可用导体屏蔽来增加导体的直径( 见7.2 )或增加绝缘厚度,限制在试验电压下加于绝缘的最大电场强度不超过表中给出的最小导体 尺寸计算得出的场强值。 注2:对标称截面积大于 1000mm2 导体,可增加绝缘厚度以避免安装和运行时的机械伤害。 7  屏蔽 7.1   概述 所有电缆的绝缘线芯上应有金属屏蔽层。 单芯或三芯电缆绝缘线芯的屏蔽,应由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组成。 7.2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应是非金属的半导电材料,由挤包热塑性半导电料或在导体上先包半导电带再挤包半导电 料组成。挤包半导电层应与绝缘紧密结合,其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 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7.3  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由非金属半导电层与金属层组合而成。 T/HSXLXH 003—2023 每根绝缘线芯上应直接挤包与绝缘线芯紧密结合或可剥离的非金属的热塑性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 界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需要时,可以在每根绝缘线芯上包覆一层半导电带。 金属屏蔽层应包覆在每根绝缘线芯的外面,并应符合第 10章的要求。 8  三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 8.1   通用要求 三芯电缆的缆芯与电缆的额定电压有关。 8.2~8.4 不适用于有护套的单芯电缆成缆的缆芯。 8.2   内衬层和填充 8.2.1  结构 内衬层可挤包或绕包。 圆形绝缘线芯电缆只有在绝缘线芯间的间隙被填充时,才可采用绕包内衬层。 挤包内衬层前可用 合适的带子扎紧。 8.2.2  材料 用于内衬层和填充的材料应适应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除纵向阻水型电缆外, 内衬层和填充物应采用非吸湿性材料。 无卤电缆的内衬层和填充应符合表 15规定。 8.2.3  挤包内衬层厚度 挤包内衬层的标称厚度见表 5。 表 5  挤包内衬层标称厚度 单位为毫米 缆芯假设直径 挤包内衬层标称厚度   >25.0 >35.0 >45.0 >60.0 >80.0 =25.0 =35.0 =45.0 =60.0 =80.0 1.0 1.2 1.4 1.6 1.8 2.0 8.2.4  绕包内衬层 缆芯假设直径为 40.0mm 及以下时,绕包内衬层的标称厚度取 0.4mm;当大于 40.0mm时,则取 0.6mm。 绕包内衬层采用单根或多根带材重叠绕包而成,不应露出缆芯或下层包带。当多根带材料绕包时, 每一根均应重叠绕包。 8.3   具有统包金属层的电缆(见第 9 章) 电缆的缆芯外应包覆内衬层。内衬层和填充物应符合 8.2 规定。 如果电缆每个绝缘线芯均采用半导电屏蔽并统包金属层,其内衬层应采用半导电材料,填充物也可 采用半导电材料。 统包金属层不适用于额定电压 U 为 35kV 的电缆。 8.4   具有分相金属层的电缆(见第 9 章) 各个绝缘线芯的金属层应相互接触。 若电缆分相金属屏蔽缆芯外具有另外的同样金属材料的绕包金属层(见第 9 章),电缆的缆芯外 应 包覆内衬层。 内衬层和填充物应符合 8.2 规定。内衬层和填充物也可采用半导电材料。 当分相与统包金属层采用的金属材料不同时, 应采用符合 13.2 中规定的任一种材料挤包隔离套 将 其隔开。 若电缆没有统包金属层(见第 9 章),只要电缆外形保持圆整,可省略内衬层。 T/HSXLXH 003—2023 9  单芯或三芯电缆的金属层 本文件包括以下类型的金属层: a) 金属屏蔽(见第10章); b) 同心导体(见第11章); c) 金属铠装(见第12章)。 金属层应为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形式组成,包覆在单芯电缆上或三芯电缆的单独绝缘线芯上时应是非 磁性的。 可采取措施使金属层周围具有纵向阻水性能。 10  金属屏蔽 10.1    结构 金属屏蔽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带、金属丝的同心层或金属丝与金属带的组合结构组成。 金属屏蔽 可为金属套或在统包屏蔽情况下符合10.2规定的铠装。 选择金属屏蔽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 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也为了电气安全。 金 属屏蔽绕包的搭盖和间隙应符合10.2规定。 10.2   要求 10.2.1  金属屏蔽中铜丝屏蔽的电阻,适用时应符合 GB/T 3956 规定。铜丝屏蔽的标称截面积应根据故 障电流容量确定。 10.2.2  铜丝屏蔽由疏绕的软铜线组成, 表面可采用反向绕包的铜丝或铜带扎紧,相邻铜丝的平均间 隙应不大于 4mm。相邻铜丝平均间隙的定义和计算应符合 GB/T 11017.2 中 6.5.2 的规定。 10.2.3  铜带屏蔽应由一根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重叠绕包铜带间标称搭盖率为 15%,最小搭盖率 应 不小于 5 %。要求时, 可采用其他结构。 屏蔽原材料软铜带应选择符合 GB/T 11091 规定的铜带。 铜带标称厚度为: ——单芯电缆: ≥0.12mm; ——三芯电缆: ≥0.10mm。 铜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 10.2.4  额定电压 U 为 35kV 且标称截面积为 500mm2  及以上电缆的金属屏蔽应采用铜丝屏蔽结 构。 11  同心导体 11.1    结构 同心导体的间隙应符合10.2.2规定。 选用同心导体结构和材料时,应特别考虑腐蚀的可能性, 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也为了电气安全。 11.2   要求 同心导体的尺寸、结构及其电阻值要求, 应符合10.2规定。 11.3   使用 如要求采用同心导体结构,可在三芯电缆的内衬层外,对单芯电缆也可直接在半导电绝缘屏蔽层上 或适当的内衬层外包覆同心导体层。 12  金属铠装 12.1    金属铠装类型 本文件铠装类型如下: a) 扁金属线铠装; b) 圆金属丝铠装; c) 双金属带铠装。 T/HSXLXH 003—2023 d)铝合金连锁铠装 注:铝合金连锁铠装只适用于35kV以下电缆。 12.2   材料 圆金属丝或扁金属丝应为镀锌钢丝、不锈钢丝(非磁性) 、铜丝或镀锡铜丝、铝丝或铝合金丝。 金属带应为镀锌钢带、不锈钢带(非磁性)、铝带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工业等级的热轧或冷轧 钢带。 连锁铠装用铝合金带应符合GB/T31840.2-2015中附录C的规定。 在要求铠装钢丝层满足最小导电性的情况下,铠装层中可包含足够的铜丝或镀锡铜丝, 以确保达 到要求。 选择铠装材料时,尤其是铠装作为屏蔽层时, 应特别考虑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 也 为了电气安全。 除非采用特殊结构, 用于交流系统单芯电缆的铠装应采用非磁性材料。 注: 用于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以磁性材料为主的铠装即使采用特殊结构, 电缆载流量仍将大为降 低。 12.3   铠装的应用 12.3.1  单芯电缆 单芯电缆的铠装层下应有挤包或绕包的内衬层,厚度应符合8.2.3或8.2.4规定。 12.3.2  三芯电缆 三芯电缆需要铠装时,铠装应包覆在符合8.2规定的内衬层上。 12.3.3  隔离套 当铠装下的金属层与铠装材料不同时,应采用13.2中规定的一种材料, 挤包一层隔离套将其隔开。 隔离套应经受GB/T 3048.10规定的火花试验。 如果在铠装层下采用隔离套,可代替内衬层或附加在内衬层上。 在金属层周围具有纵向阻水结构的电缆不必采用隔离套。 隔离套的标称厚度应按公式(1)计算: Ts=0.02 Du+0.6                               (1) 式中: Ts  ——隔离套标称厚度, 单位为毫米(mm); Du  ——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计算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结果应按附录B的规定修约到0.1mm。 电缆隔离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2mm时, 隔离套标称厚度取值为1.2mm。 12.4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的尺寸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应优先采用下列标称尺寸: —— 圆金属丝(细) :直径0.8mm、1.25mm、1.6mm、2.0mm、2.5mm、3.15mm; —— 圆金属丝(粗) :直径4.0mm; ——扁金属线: 厚度0.8mm; ——钢带: 厚度0.2mm、0.5mm、0.8mm; ——铝带或铝合金带:厚度0.5mm、0.8mm; ——连锁铠装用铝合金带: 厚度 0.5mm、0.6mm、0.7mm。 12.5   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 铠装圆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分别见表5、表6和表7。 T/HSXLXH 003—2023 表 5  铠装圆金属丝标称直径 单位为毫米 铠装前假设直径 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 — >10.0 >15.0 >25.0 >35.0 >60.0 ≤10.0 ≤15.0 ≤25.0 ≤35.0 ≤60.0   0.8 1.25 1.6 2.0 2.5 3.15,4.0 表 6  铠装金属带标称直径 单位为毫米 铠装前假设直径 金属带的标称厚度  钢带 铝带或铝合金带   >30.0 >70.0 ≤30.0 ≤70.0 0.2 0.5 0.8 0.5 0.5 0.8 表 7  连锁铠装用铝合金带标称厚度 电缆铠装前外径 d/mm 铝合金带的厚度/mm   >20 >40 ≤20 ≤40   0.5 0.6 0.7 电缆铠装前假设直径大于15.0mm时,扁金属线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电缆假设直径为15.0mm 及以 下时, 不应采用扁金属线铠装。 12.6    圆金属丝或扁金属线铠装 金属丝铠装应紧密,即使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很小。必要时,可在扁金属线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 疏绕一条标称厚度最小为 0.3mm的镀锌钢带, 钢带厚度的偏差应符合16.6.3规定。 采用粗圆金属丝铠装时,当铠装下隔离套或内衬层的标称厚度计算值小于2.0mm时,隔离套或内 衬 层的标称厚度应取值为2.0mm。 12.7   双金属带铠装 当采用双金属带铠装和符合8.2规定的绕包内衬层时, 内衬层应采用包带垫层加强。如果铠装金属 带厚度为0.2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总厚度按8.2的标称值再加0.5mm;如果铠装金属带厚度大于 0.2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总厚度按8.2的规定值再加0.8mm。 绕包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总厚度的测量值应不小于规定值的80%再减0.2mm。 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使外层金属带的中线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上方,每层金属带间隙率 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 13  外护套 13.1    概述 所有电缆都应具有外护套。 外护套通常为黑色,但也可按照供需双方协议采用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环 境。 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外护套应经受GB/T3048.10规定的火花试验。 13.2   材料 T/HSXLXH 003—2023 外护套应为符合表3规定的热塑性材料(聚氯乙烯、无卤低烟阻燃材料)。 如果要求在火灾时电缆能阻止火焰的蔓延、发烟少以及没有卤素气体释放,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型 护套材料。 无卤低烟阻燃(H-105W) 电缆的外护套应符合表 15 规定。 外护套应与4.4规定的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 在特殊条件下(例如为了防白蚁)使用的外护套, 可能有必要使用化学添加剂, 但这些添加剂不 应 包括对人类及环境有害的材料。 注:例如添加剂不希望采用的材料包括1): ——氯甲桥萘(艾氏剂) :1、2、3、4、10、10-六氯代-1、4,4a、5、8、8a-六氢化-1、4、5、 8-二甲桥萘; ——氧桥氯甲桥萘(狄氏剂) :1、2、3、4、10、10-六氯代-6、7-环氧-1、4、4a、5、6、7、8、 8a-八 -1、4、5、8-二甲桥萘; ——六氯化苯(高丙体六六六): 1、2、3、4、5、6、-六氯代-环乙烷Υ异构体。 13.3  厚度 若无其他规定, 挤包外护套标称厚度值应按公式(2)计算: t os=0.035D os+1.0                 (2) 式中: t os  ——外护套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 os  ——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按公式(2)计算出的数值应按附录B的规定修约到0.1mm。 当单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4mm时,外护套标称厚度取值为1.4mm。当多芯电缆外 护 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8mm时,外护套标称厚度取值为1.8mm。 表13     电缆绝缘性能要求 序号 (混合料代号见4.2) 单位 PP    1 老化前机械性能(CB/T 2951.11-2008中9.1      1.1 抗张强度,最小 N/mm? 18    1.2 断裂仲长率,最小  400     空气烘箱老化后机械性能(GB/T 2951.12-2008中8.1      2.1 处理条件      2.1.1 温度(偏差±3 K)  135    2.1.2 持续时间  168    2.2 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小 N/mm2 15    2.3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小  400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8意      3.1 压力计算系数k  0.    3.2 温度(偏差+2 K) ℃ 130    3.3 时间      3.4 最大压痕深度  10     低温性能试验《GB/T2951.14-2008中第8章)末 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4.1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4.1.1 温度(偏差±2 K)  25    4.1.2 断裂伸长率,最小  20          

Power cables with polypropylene insulation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6 kV (Um = 7.2 kV) up to 35 kV (Um = 40.5 kV)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3-12-30
实施
2023-12-30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26/35 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水上光伏及浅滩用电力电缆的术语与定义、使用特性、产品命名、技术要求、试验与要求、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水上光伏及浅滩环境的交流额定电压26/35 kV及以下电力线路用铜芯、铝芯、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ed water photovoltaic and shallow power cables with rated voltage 26/35 kV and below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3-12-27
实施
2023-12-27

3 术语和定义  4 绝缘厚度尺寸检测  4.1 线缆绝缘厚度检测 4.2 绝缘最薄处厚度检测 4.3 绝缘偏心度测量公式  4.4 绝缘厚度测量结果计算 4.5 绝缘厚度测量结果表示 5 检测结果符合性判定  5.1 判定规则 . 5.2 判定公式  5.3 结果说明  5.4 判定图分析 6 符合性判定应用  6.1 依据判定规则检测判定  6.2 依据技术标准检测判定  6.3 依据客户要求检测判定  7 检测结果报告要求 7.1 报告基本要求  7.2 报告特殊要求  7.3 报告符合性声明 7.4 符合性判定风险  附录 A(资料性) 绝缘厚度尺寸测量结果符合性判定实例

Specifications for Testing and Assessment of Wire and Cable Products Part 3: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Insulation Thickness and Dimensions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3-12-25
实施
2023-12-2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