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0.01 电线和电缆综合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527 条与 电线和电缆综合 相关的标准,共 36

IEC 61084-2-3:2017 specifies requirements and tests for cable trunking systems (CTS) and cable ducting systems (CDS) intended for the accommodation, and where necessary for the electrically protective separation, of insulated conductors, cables and possibly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electrical and/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stallations. The maximum voltage of these installations is 1 000 V AC and 1 500 V DC. Slotted cable trunking systems are intended for mounting inside cabinets in electrical and/or communication system installations. This document does not apply to conduit systems, cable tray systems, cable ladder systems, power track systems or equipment covered by other standards.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EC 61084-1:2017.

Cable trunking systems and cable ducting system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Slotted cable trunking systems intended for installation in cabinets

ICS
29.060.01
CCS
发布
2021-07-01
实施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电缆测控系统终端的术语、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10 kV智能电缆系统,其他电压等级的电缆系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10 kV Intelligent Cable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 Intelligent Cabl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Terminal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30
实施
2021-08-13

本文件规定了10 kV智能电力电缆附件的术语、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10 kV智能电力电缆用户外终端、户内终端、中间接头及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

10 kV Intelligent Cable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4 Accessories for 10 kV XLPE Insulated Intelligent Power Cable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30
实施
2021-08-13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10 kV智能电力电缆附件及智能电缆测控系统终端安装工艺、质量评定及验收等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10 kV智能电力电缆附件的户内终端、户外终端和中间接头、屏蔽可分离连接器及智能电缆测控系统终端的安装。智能电缆附件安装除满足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相关标准和附件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0 kV Intelligent Cable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5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30
实施
2021-08-13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10 kV智能电缆系统的总则、技术组成、安装和验收等。 本文件仅适用于额定电压10 kV智能电缆系统的新建、改造和运行维护。

10kV Intelligent Cable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1 Guideline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30
实施
2021-08-13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固定安装的额定电压1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智能电缆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尺寸和试验要求。 本文件不适用于纵向阻水结构的电缆,以及特殊安装和运行条件的电缆,例如架空电缆、采矿工业、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其附件),以及水下或船舶的电缆。

10 kV Intelligent Cable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3 10 kV XLPE Insulated Intelligent Power Cable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30
实施
2021-08-13

本文件规定了自固化绝缘防护包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提高架空线、线夹、裸露电气连接点等部位电气绝缘性能的可室温自固化绝缘防护带状片材。

Self-curing insulating protective coating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6-07
实施
2021-06-09

Wire and cable test methods (Trinational standard with NMX-J-556-ANCE-2021 and UL 2556)

ICS
29.060.01
CCS
发布
2021-04-01
实施

本文件规定了位移传感高温压力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型式试验和其他试验、总体要求、试验系统技 术特性、试验方法。

Displacement sensing test method of pressur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for PVC compounds insulating and sheathing material of electric and optical cables

ICS
29.060.01
CCS
M749
发布
2021-03-30
实施
2021-03-30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 300/500V 耐高温高强度阻燃硅橡胶绝缘软电缆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成品电缆试验、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Rated voltage 300/500V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high strength flame retardant silicone rubber insulated flexible cable

ICS
29.060.01
CCS
C291
发布
2021-03-30
实施
2021-03-30

本文件规定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试验设备、试验接线、安 全距离、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为 10 kV~500 kV 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Guidelines for on-site AC withstand voltage test of XLPE insulated power cable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1-03-11
实施
2022-06-30

????? TB 团体标准 T/AHDD02—2021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划分指南 Guide for Classification of Important Performance of Wire and Cable Products ????? 2021 - 01 - 28发布 2021 - 03 -25实施 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电线电缆种类 7 4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划分 7 5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划分附录 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及《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给出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安徽)、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百商百德电缆有限公司、常州凯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显儒、田兆云、何春园、邢朝军、叶汉森、徐成业、魏正枪、陈慧娟、魏善恒。 考虑到本标准中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的鉴别。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划分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的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的具体分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 3428   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 GB∕T 5013.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13.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13.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GB∕T 501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T 501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GB∕T 5013.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 GB∕T 5013.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乙烯酯橡皮绝缘 GB∕T 5013.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8部分:特软电线 GB∕T 5023.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一般要求 GB∕T 5023.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23.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T 502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GB∕T 502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GB∕T 5023.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GB∕T 5023.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GB/T  6109.1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 部分:一般规定 GB/T  6109.2 漆包圆绕组线 第 2 部分:155 级聚酯漆包铜圆线 GB/T  6109.3 漆包圆绕组线 第 3 部分:120 级缩醛漆包铜圆线 GB/T  6109.4 漆包圆绕组线 第 4 部分:130 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GB/T  6109.5 漆包圆绕组线 第 5 部分: 180 级聚酯亚胺漆包圆铜线 GB/T  6109.6 漆包圆绕组线 第 6 部分: 220 级聚酰亚胺漆包铜圆线 GB/T  6109.7 漆包圆绕组线 第 7 部分:130L  级聚酯漆包铜圆线   GB/T  6109.9 漆包圆绕组线 第 9 部分:130 级聚酰胺复合直焊聚氨酯 漆包铜圆线   GB/T  6109.10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0 部分:155 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 线  GB/T  6109.11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1 部分:155 级聚酰胺复合直焊聚氨 酯漆包铜圆线   GB/T  6109.12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2 部分:180 级聚酰胺复合聚酯或聚 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GB/T  6109.13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3 部分:180 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 圆线   GB/T  6109.14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4 部分:200 级聚酰胺酰亚胺漆包铜 圆线   GB/T  6109.15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5 部分:130 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 包铜圆线   GB/T  6109.16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6 部分:155 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 包铜圆线   GB/T  6109.17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7 部分:180 级自粘性直焊聚酯亚胺 漆包铜圆线   GB/T  6109.18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8 部分:180 级自粘性聚酯亚胺漆包 铜圆线 GB/T  6109.19 漆包圆绕组线 第 19 部分:200 级自粘性聚酰胺酰亚胺 复合聚酯或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GB/T  6109.20 漆包圆绕组线 第 20 部分:200 级聚酰胺酰亚胺复合聚 酯或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GB/T  6109.21 漆包圆绕组线 第 21 部分:200 级聚酯-酰胺-亚胺漆 包铜圆线   GB/T  6109.22 漆包圆绕组线 第 22 部分:240 级芳族聚酰亚胺漆包铜 圆线   GB/T  6109.23 漆包圆绕组线 第 23 部分:180 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 线 GB/T  9330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GB/T  12527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T  12706.1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GB/T 12706.2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电缆 GB/T 12706.3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 kV(Um=40.5 kV)电缆 GB/T 14049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GB/T 17048  架空绞线用硬铝线 GB/T 17937  电工用铝包钢线 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 23308  架空绞线用铝-镁-硅合金圆线 GB/T 31840.1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GB/T 31840.2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 kV)和30 kV(Um=36 kV)电缆 GB/T 31840.3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JB∕T 8734.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1部分:一般规定 JB∕T 8734.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2部分:固定布线用电缆电线 JB∕T 8734.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 JB∕T 8734.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4部分:安装用电线 JB∕T 8734.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5部分:屏蔽电线 JB∕T 8734.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6部分:电梯电缆 JB∕T 8735.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JB∕T 8735.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JB∕T 8735.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3部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3 电线电缆产品种类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控制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架空绞线、架空绝缘电缆、漆包圆绕组线、额定电压1kV到35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4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等级划分(具体见附录1~8) 将电线电缆产品性能重要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代号分别为A、B、C。 (1)A类。单位产品的极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A类。 (2)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称为B类。 (3)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称为C类。 附录1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绝缘平均厚度  √  3 绝缘最薄处厚度 √   4 铜带厚度  √  5 铜带重叠率  √  6 内衬层最薄处厚度  √  7 金属护套最薄处厚度  √  8 铠装金属丝、带(直径、厚度、宽度)   √ 9 金属带间隙率   √ 10 护套平均厚度   √ 11 护套最薄处厚度  √  12 电缆最大外径   √ 13 表面   √ 14 印刷标志检查   √ 15 20℃导体直流电阻 √   16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 √   17 工作温度下绝缘体积电阻率 √   18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  19 4h电压 √   20 电缆冲击电压后工频电压 √   21 电缆弯曲 √   22 电缆局部放电 √   23 tanδ测量 √   24 热循环后局部放电 √   25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26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7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8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9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30 绝缘成品段老化  √  31 绝缘失重  √  32 绝缘热冲击  √  33 绝缘高温压力  √  34 绝缘热延伸  √  35 绝缘热收缩  √  36 绝缘吸水  √  附录1(续)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绝缘低温弯曲  √  38 绝缘低温拉伸  √  39 绝缘低温冲击  √  40 绝缘耐臭氧  √  41 绝缘硬度  √  42 绝缘弹性模量测定  √  43 绝缘热稳定  √  44 绝缘可剥离  √  45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  46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47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  48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49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50 护套浸油后机械性能  √  51 护套成品段老化  √  52 护套热延伸  √  53 护套失重  √  54 护套热冲击  √  55 护套高温压力  √  56 护套吸水  √  57 护套收缩  √  58 护套低温弯曲  √  59 护套低温拉伸  √  60 护套低温冲击  √  61 护套炭黑含量  √  62 护套刮磨  √  63 成品电缆单根燃烧性能 √   64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性能 √   65 成品电缆无卤性能 √   66 成缆电缆低烟性能 √   67 耐火性能 √   附录2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绝缘平均厚度  √  3 绝缘最薄处厚度 √   4 铜/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厚度  √  5 铜/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重叠率  √  6 引流线结构   √ 7 编织屏蔽单线直径   √ 8 编织屏蔽密度 √   9 成缆方向和节距   √ 10 内衬层最薄处厚度   √ 11 铠装金属丝、带(直径、厚度、宽度)   √ 12 金属带间隙率   √ 13 护套平均厚度  √  14 护套最薄处厚度  √  15 电缆最大外径   √ 16 表面   √ 17 印刷标志检查   √ 18 20℃导体直流电阻 √   19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 √   20 绝缘线芯耐电压 √   21 成品电缆耐电压 √   22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23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4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5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6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27 绝缘非污染性  √  28 绝缘失重  √  29 绝缘热冲击  √  30 绝缘高温压力  √  31 绝缘热延伸  √  32 绝缘热收缩  √  33 绝缘吸水  √  34 绝缘低温弯曲  √  35 绝缘低温拉伸  √  36 绝缘低温冲击  √  附录2(续)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  38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39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  40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41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42 护套非污染性  √  43 护套失重  √  44 护套热冲击  √  45 护套高温压力  √  46 护套吸水  √  47 护套收缩  √  48 护套低温弯曲  √  49 护套低温拉伸  √  50 护套低温冲击  √  51 护套炭黑含量  √  52 成品电缆单根燃烧性能 √   53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性能 √   54 成品电缆无卤性能 √   55 成缆电缆低烟性能 √   56 耐火性能 √   附录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导体导通  √  3 绝缘平均厚度  √  4 绝缘最薄处厚度 √   5 编织/缠绕屏蔽单线直径   √ 6 编织/缠绕屏蔽密度  √  7 成缆方向和节距   √ 8 护套平均厚度  √  9 护套最薄处厚度  √  10 电缆最大外径   √ 11 表面   √ 12 印刷标志检查   √ 13 椭圆度   √ 14 20℃导体直流电阻 √   15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 √   16 绝缘线芯撕离  √  17 绝缘线芯耐电压 √   18 成品电缆耐电压 √   19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20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1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2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3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24 绝缘非污染性  √  25 绝缘失重  √  26 绝缘热冲击  √  27 绝缘高温压力  √  28 绝缘热收缩  √  29 绝缘热稳定  √  30 绝缘低温弯曲  √  31 绝缘低温拉伸  √  32 绝缘低温冲击  √  33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  34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35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  36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附录3(续)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38 浸矿物油后抗张强度  √  39 浸矿物油后断裂伸长率  √  40 护套非污染性  √  41 护套失重  √  42 护套热冲击  √  43 护套高温压力  √  44 护套低温弯曲  √  45 护套低温拉伸  √  46 护套低温冲击  √  47 电缆曲绕  √  48 电缆静态曲绕  √  49 铜皮软线的弯曲性能  √  50 铜皮软线荷重断芯  √  51 200℃最低热稳定性  √  52 成品电缆单根燃烧性能 √   53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性能 √   54 耐火性能 √   附录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导体中心间距   √ 3 可焊性  √  4 绝缘平均厚度  √  5 绝缘最薄处厚度 √   6 护套平均厚度  √  7 护套最薄处厚度  √  8 电缆最大外径   √ 9 表面   √ 10 印刷标志检查   √ 11 椭圆度   √ 12 平均值   √ 13 20℃导体直流电阻 √   14 绝缘电阻 √   15 绝缘线芯耐电压 √   16 成品电缆耐电压 √   17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18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19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0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1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22 绝缘空气弹老化性能  √  23 绝缘热延伸  √  24 绝缘耐臭氧  √  25 绝缘高温压力  √  26 撕裂性能  √  27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  28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9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  30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31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32 浸矿物油后抗张强度  √  33 浸矿物油后断裂伸长率  √  34 护套热延伸  √  35 护套低温弯曲  √  36 护套低温拉伸  √  附录4(续)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电缆耐磨  √  38 电缆曲绕  √  39 电缆静态曲绕  √  40 电缆不延燃性能 √   附录5 架空绞线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单线接头  √  3 绞向和绞合节径比 √   4 截面积 √   5 抗拉强度 √   6 断裂伸长率  √  7 导线20℃直流电阻 √   8 锌层重量 √   9 应力-应变  √  10 蠕变  √  附录6 架空绝缘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绝缘平均厚度  √  3 绝缘最薄处厚度 √   4 成缆方向和节距   √ 5 电缆最大外径   √ 6 单芯电缆拉断力  √  7 导体承载绞线拉力  √  8 表面   √ 9 印刷标志检查   √ 10 20℃导体直流电阻 √   11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 √   12 成品电缆耐电压 √   13 4h电压 √   14 冲击电压与交流电压 √   15 局部放电 √   16 弯曲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电 √   17 热循环后局部放电 √   18 tanδ与电压和温度关系  √  19 耐漏电痕迹 √   20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21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2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3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4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25 耐候性能(0~1008h)  √  26 耐候性能(504~1008h)  √  27 热失重  √  28 抗开裂  √  29 高温压力  √  30 热延伸  √  31 热收缩  √  32 吸水  √  33 低温卷绕  √  34 低温拉伸  √  35 低温冲击  √  36 弯曲试验  √  附录6(续) 架空绝缘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高密度聚乙烯绝缘熔体指数  √  38 绝缘粘附力(滑脱)  √  39 半导电剥离   √ 40 熔融指数  √  41 燃烧性能 √   42 耐磨性能  √  附录7 漆包圆绕组线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外观   √ 3 最大外径   √ 4 外径偏差  √  5 导体不圆度  √  6 最小漆膜厚度和最小自粘层厚度  √  7 20℃直流电阻 √   8 伸长率  √  附录8 额定电压1kV到35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1 导体单线根数或导体单线直径   √ 2 绝缘平均厚度  √  3 绝缘最薄处厚度 √   4 铜带厚度  √  5 铜带重叠率  √  6 内衬层最薄处厚度  √  7 金属护套最薄处厚度  √  8 铠装金属丝、带(直径、厚度、宽度)   √ 9 金属带间隙率   √ 10 护套平均厚度   √ 11 护套最薄处厚度  √  12 电缆最大外径   √ 13 表面   √ 14 印刷标志检查   √ 15 20℃导体直流电阻 √   16 工作温度下绝缘电阻 √   17 工作温度下绝缘体积电阻率 √   18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  19 4h电压 √   20 电缆冲击电压后工频电压 √   21 电缆弯曲 √   22 电缆局部放电 √   23 tanδ测量 √   24 热循环后局部放电 √   25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  26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27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  28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29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30 绝缘成品段老化  √  31 绝缘失重  √  32 绝缘热冲击  √  33 绝缘高温压力  √  34 绝缘热延伸  √  35 绝缘热收缩  √  36 绝缘吸水  √  附录8(续) 额定电压1kV到35k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序号 电线电缆产品性能参数 重要度等级   A B C 37 绝缘低温弯曲  √  38 绝缘低温拉伸  √  39 绝缘低温冲击  √  40 绝缘耐臭氧  √  41 绝缘硬度  √  42 绝缘弹性模量测定  √  43 绝缘热稳定  √  44 绝缘可剥离  √  45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  46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  47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  48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49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变化率  √  50 护套浸油后机械性能  √  51 护套成品段老化  √  52 护套热延伸  √  53 护套失重  √  54 护套热冲击  √  55 护套高温压力  √  56 护套吸水  √  57 护套收缩  √  58 护套低温弯曲  √  59 护套低温拉伸  √  60 护套低温冲击  √  61 护套炭黑含量  √  62 护套刮磨  √  63 成品电缆单根燃烧性能 √   64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性能 √   65 成品电缆无卤性能 √   66 成缆电缆低烟性能 √   67 耐火性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idelines for Classification of Performance Importance of Wire and Cable Products

ICS
29.060.01
CCS
C411
发布
2021-01-28
实施
2021-06-10

目     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材料消耗一般要求及消耗水平分级 1 5 评价程序 3 附录A 电线电缆消耗量计算方法 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及《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给出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凯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百商百德电缆有限公司、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安徽)、华远高科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巫春生、徐志敏、周光亚、张家文、徐成业、周友芝、陈慧娟、魏正枪、凌宗勇、李才有、张建国、叶小军。 考虑到本标准中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的鉴别。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消耗水平分级和评价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会员企业,为提升日常主要原材料消耗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利润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15 -2012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115 -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要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是指电线电缆结构中原材料价值较高或对电线电缆使用性能影响较大的原材料。 3.2 预期消耗量 按本文件附录A给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量。 3.3 原材料消耗水平 为生产合格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与预期消耗量之差,所得之差与预期消耗量之比称为原材料消耗水平。 4 原材料消耗一般要求及消耗水平分级 4.1 一般要求 4.1.1 一般规定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电缆按不同的类别进行评价,制定本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管理办法和先进、合理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保持原材料原始记录并按规范完成统计报表。 计量器具及配备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 4.1.2 原材料消耗主要影响因素 原材料消耗主要有下列影响因素: a) 电缆原材料的质量水平; b) 员工的技能水平; c) 工装设备的先进性 d) 加工工艺的合适性; e) 管理方法的合理性。 4.1.3 原材料消耗评价及计算方法 企业可以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预期消耗量三个方面对原材料消耗进行评价和控制。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算方法按公式(1)进行计算:                      m1=M1/Q1     ┉┉┉┉┉┉┉┉┉┉┉┉(1) 式中: m1——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量, 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M1——某种原材料统计消耗量,单位千克(kg); Q1——合格产品产量, 单位千米(km)。 原材料利用率计算方法按公式(2)进行计算:                                 r=Ma/Mb*100      ┉┉┉┉┉┉┉┉┉┉┉┉(2) 式中: r——某种原材料利用率,%; Ma——合格产品中所包含的某种原材料量,单位千克(kg); Mb——生产合格产品所投入的某种原材料量,单位千克(kg)。 原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4.2 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及计算方法 4.2.1 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 A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小于或等于 1%的为A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A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A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优良。  B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1%小于或等于 3%的为B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B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B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较好。 C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3%小于或等于 5%的为C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C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C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一般。 D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 5%的为D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D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D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较差。 4.2.2 原材料消耗水平计算方法 原材料消耗水平计算方法按公式(3)进行计算:                           n=( m1-W)/ W *100    ┉┉┉┉┉┉┉┉┉┉┉┉(3) 式中: n——原材料消耗水平, % ; m1——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W——原材料预期消耗量,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5 评价程序 5.1 企业应有以节约原材料为目的的负责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小组,负责开展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等相关工作。 5.2 企业应有专业人员依据本文件附录A确定主要原材料的预期消耗量。 5.3 评价小组应查看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际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工作,确保数据完整和准确。 5.4 当电线电缆材料消耗水平等级评价较低时,企业应找出原材料消耗水平等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使其达到更高一级的原材料消耗水平等级。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计算方法 A.1   概述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计算方法应结合相关产品标准中的导体假定直径、挤包或绕包材料的标称厚度和假设直径计算方法确定的缆芯直径。 A.2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A.2.1   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公式(A.1)计算。                           ┉┉┉┉┉┉┉┉┉┉┉(A.1) 式中: W1——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1——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导体假定直径,单位为毫米(mm); ρ1——导体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2   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2)计算。                                  ┉┉┉┉┉┉┉┉┉┉┉┉(A.2) 式中: W2——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2——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挤包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挤包厚度,单位为毫米(mm); ρ2——挤包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3  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3)计算。    ┉┉┉┉┉┉┉┉┉┉┉(A.3)式中: W3——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3——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绕包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n —— 绕包带层数;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绕包带厚度,单位为毫米(mm); k  ——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重叠率或间隙率。重叠绕包采用1-k,间隙绕包采用1+k; ρ3——绕包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4  编织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编织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4)计算。   ┉┉┉┉┉┉┉┉┉┉┉(A.4)式中: W4——编织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4——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编织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p——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单向覆盖系数: k  ——编织交叉系数,其值为1.02; ρ4——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表A.1   电缆常用原材料密度 名   称 材料密度(g/cm3) 铜或镀金属铜 8.89 铝或铝合金 2.7 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 0.95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1.5 聚氯乙烯 1.5 挤出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1.2 氟塑料 2.2 硅橡胶 1.25 钢  带 7.8 云母带 1.3 备注:本表只列出了常用原材料的密度,未列出的原材料密度可依据相关标准或文件规定的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level of wire and cable

ICS
29.060.01
CCS
C419
发布
2021-01-28
实施
2021-06-15

目     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产品种类 3 3 检验依据 3 4 抽样 4 5 检验项目及方法 6 6 判定原则 12 7 异议处理 1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及《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给出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安徽)、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百商百德电缆有限公司、常州凯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邹强、王峥、汪淼、许德赢、王磊、夏喜明、魏正枪、陈慧娟。 考虑到本标准中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的鉴别。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从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产品种类、检验依据、抽样、检验项目及方法、判定原则、异议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质量抽查工作的要求。供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 2 产品种类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控制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架空绞线。 3 检验依据 凡是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 9330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GB/T 12706.1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GB/T 12706.2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电缆 GB/T 12706.3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 kV(Um=40.5 kV)电缆 GB∕T 5013.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13.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13.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GB∕T 501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T 501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GB∕T 5013.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 GB∕T 5013.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乙烯酯橡皮绝缘 GB∕T 5013.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8部分:特软电线 GB∕T 5023.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一般要求 GB∕T 5023.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5023.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T 502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GB∕T 502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GB∕T 5023.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GB∕T 5023.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JB∕T 8734.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1部分:一般规定 JB∕T 8734.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2部分:固定布线用电缆电线 JB∕T 8734.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 JB∕T 8734.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4部分:安装用电线 JB∕T 8734.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5部分:屏蔽电线 JB∕T 8734.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6部分:电梯电缆 JB∕T 8735.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JB∕T 8735.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JB∕T 8735.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第3部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 GB/T 12527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T 14049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 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4 抽样 4.1 抽样型号与规格 4.1.1 抽取的样品应为同一型号规格、同一批次的产品。应优先抽取企业主导产品。 4.2 抽样方法 4.2.1 在企业成品库内或市场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表明合格的、近期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一年以内)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在抽样时能够证明同一产品在六个月内经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抽查的,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得重复抽查。对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的跟踪抽查和为应对突发事件开展的监督抽查,不适用前两款规定。抽样时产品的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或寄送检验机构。 4.2.2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随机数一般可使用随机数表等方法产生。 4.2.3 若被抽查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证书,则在其获得的有效证书范围内抽取一组样品。 4.3 抽样基数及数量 4.3.1 非阻燃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40米,其中20米作为检验样品,20米作为备用样品。 4.3.2 非阻燃挤包绝缘低压电力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40米,其中20米作为检验样品,20米作为备用样品。 4.3.3 非阻燃挤包绝缘中压电力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30米,其中15米作为检验样品,15米作为备用样品。 4.3.4 非阻燃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50米,其中30米作为检验样品,20米作为备用样品。 4.3.5 阻燃电线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非阻燃产品总长度+4X)米,其中(非阻燃检验样品长度+1.5X)米作为检验样品,(非阻燃备用样品长度+2.5X)米作为备用样品。X为成束燃烧试验所需样品长度,根据GB/T 18380.33-2008、GB/T 18380.34-2008、GB/T 18380.35-2008和GB/T 18380.36-2008标准中的简易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A类阻燃:X=[7000/(3.14×D2/4-S)] 取整×3.5米 B类阻燃:X=[3500/(3.14×D2/4-S] 取整×3.5米 C类阻燃:X=[1500/(3.14×D2/4-S)] 取整×3.5米 D类阻燃:X=[500/(3.14×D2/4-S)] 取整×3.5米 以上计算公式中,D为电缆成品外径,单位mm;S为所有金属材料的截面积,单位mm2。 4.3.6 架空绞线抽样基数及数量要求: 架空绝缘电缆:每批次产品抽取样品40米,其中20米作为检验样品,20米作为备用样品。 4.4  样品处置 4.4.1 抽样后将样品封装,应在电缆的端头分别加贴封条。由双方签字,还可采取拍照、骑缝签名、漆封、特殊材料等其他附加的防拆封措施。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对样品外表面及端头进行适当的防护以避免出现磕碰、磨损、电缆端头绝缘受潮等情况,还应注意使样品的最小弯曲半径符合标准要求。 4.4.2 封条上应有被抽查企业和抽样人员双方的签名,注明抽样日期,并由双方确认封条牢固。 封样后若企业送样或寄样,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检查样品包装及封条,一旦出现封条破损、样品损坏等情况,检验机构无法判断该破损是来源于运输过程或是受检企业行为,应由受检企业承担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责任,检验机构可依情况拒收样品。 4.5 抽样要求 4.5.1 抽样时需至少两人同行,应主动出示有效证件、抽查文件,抽样时要认真填写抽样单,抽样单应有抽样人员签字和被抽查企业负责人的签字及企业公章。特殊情况下,可用财务章和合同章代替企业公章。 4.5.2 监督抽查实行抽检分离制度。除现场检验外,抽样人员不得承担其抽样产品的检验工作。 4.5.3 应按有关规定填写抽样单,并根据产品合格证记录被抽查产品及企业相关信息。同时记录被抽查企业上一年度生产的产品销售额,以万元计;若企业上一年度未生产,则记录本年度实际销售额,并加以注明。 注:记录的“产品销售总额”中的产品是指计划抽查的产品,如计划抽查“电力电缆”,应记录被抽查企业的所有电力电缆产品销售总额。 4.5.4 监督抽查人员未按相关监督实施细则进行抽样,企业可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 5 检验项目及方法 5.1 详见表1~表5。绝缘线芯数大于3芯的抽取3个主线芯进行检验,不超过3芯的全部检验。具体试验项目依据所抽样品型号规格的标准要求确定; 表1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绝缘平均厚度 GB/T 12706.1 GB/T 2951.11 2 绝缘最薄处厚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3 非金属护套最薄厚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4 导体电阻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12706.1 5 4h电压试验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12706.1 6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7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8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9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0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1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2 EPR,HEPR和XLPE绝缘热延伸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21 13 XLPE绝缘的收缩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3 14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15 非金属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6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17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8 非金属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9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11 GB/T 2951.12 20 ST2型PVC护套失重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32 21 弹性体护套热延伸 GB/T 12706.1 GB/T 12706.2 GB/T 12706.3 GB/T 2951.31 22 电缆的成束阻燃 GB/T 12706.1 GB/T 19666 GB/T 18380.33 GB/T 18380.34 GB/T 18380.35 GB/T 18380.36 23 电缆的单根阻燃 GB/T 12706.1 GB/T 18380.12 24 烟发散 GB/T 12706.1 GB/T 19666 GB/T 17651.2 25 pH值和电导率 GB/T 12706.1 GB/T 19666 GB/T 17650.2 表2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抽查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绝缘平均厚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2 绝缘最薄处厚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3 护套平均厚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4 护套最薄点厚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5 导体电阻 GB/T 9330.1 GB/T3048.4 6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 9330.1 GB/T3048.8 7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8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9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10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1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2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3 绝缘失重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32 14 XLPE绝缘热延伸 GB/T 9330.3 GB/T 2951.21 15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16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7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18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19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20 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11 GB/T 2951.12 21 护套失重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2951.32 22 电缆的单根阻燃 GB/T 9330.2 GB/T 9330.3 GB/T 18380.12 23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性能 GB/T 9330.3 GB/T 19666 GB/T 18380.33 GB/T 18380.34 GB/T 18380.35 GB/T 18380.36 24 成品电缆低烟性能 GB/T 9330.3 GB/T 19666 GB/T 17651.2 25 pH值和电导率 GB/T 9330.3 GB/T 19666 GB/T 17650.2 表3 架空绝缘电缆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绝缘平均厚度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1 2 绝缘最薄处厚度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1 3 导体直流电阻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3048.4 4 电压试验 GB/T 12527 GB/T 3048.8 5 弯曲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电试验 GB/T 14049 JB/T 10696.3及GB/T 3048.12 6 4h电压试验 GB/T 14049 GB/T 3048.8 7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1 8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2 9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1 10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2 11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2 12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12 13 XLPE绝缘热延伸 GB/T 12527 GB/T 14049 GB/T 2951.21 14 XLPE绝缘的收缩 GB/T 12527 GB/T 2951.13 15 热失重 GB/T 12527 GB/T 2951.32 16 燃烧性能 GB/T 12527 GB/T 18380.12 表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抽查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绝缘平均厚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2 绝缘最薄处厚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3 编织(或缠绕)密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目力和千分尺检查 4 护套平均厚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5 护套最薄点厚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6 导体电阻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3048.4 7 成品电线电压试验 GB/T5023.2 GB/T5023.2 8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3048.8 9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10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1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12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3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4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5 绝缘失重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32 16 绝缘热收缩试验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3 17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18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9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20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1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2 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3 护套失重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2951.32 24 电缆的单根阻燃 GB/T5023或JB/T8734对应条款 GB/T 18380.12 表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结构检查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2 绝缘平均厚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3 绝缘最薄处厚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4 护套平均厚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5 护套最薄点厚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6 导体电阻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3048.4 7 成品电线电压试验 GB/T5013 GB/T5023.2 8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3048.8 9 绝缘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10 绝缘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1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12 绝缘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3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4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5 绝缘空气弹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6 绝缘空气弹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7 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8 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19 绝缘热延伸试验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21 20 耐臭氧试验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21 21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22 护套老化后抗张强度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3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24 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5 护套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6 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11 GB/T 2951.12 27 护套热延伸试验 GB/T5013或JB/T8735对应条款 GB/T 2951.21 6 判定原则 6.1 单项判定原则 6.1.1 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单项判定为合格;否则,单项判定为不合格。 6.2 综合判定原则 6.2.1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7 异议处理 7.1 被抽查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检验报告或检验结果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组织单位提出,由组织单位负责处理。对判定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检时,按以下方式进行: 7.2 核查不合格项目相关证据,能够以记录(纸质记录或电子记录或影像记录)、检验后缺陷特征样品、与不合格质量数据相关联的其它质量数据等检验证据证明,并得到申请复检者认可的,作出维持原检验结论的复检结论。 7.3 需对不合格项目复检时,采用备用样品进行检验。当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维持原检验结果不变。当复检结果合格,以复检结果为准。 注:在本细则的规定中,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对检验结果进行复验所采用的样品,应是抽取的检验样品,不能采用备用样品。备用样品仅是指被抽查企业或者经过确认了样品的生产企业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需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时,采用的备用样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t checks on the quality of wire and cable products

ICS
29.060.01
CCS
C419
发布
2021-01-28
实施
2021-06-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材料消耗一般要求及消耗水平分级 1 5 评价程序 3 附录A 电线电缆消耗量计算方法 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及《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给出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凯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百商百德电缆有限公司、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安徽)、华远高科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巫春生、徐志敏、周光亚、张家文、徐成业、周友芝、陈慧娟、魏正枪、凌宗勇、李才有、张建国、叶小军。 考虑到本标准中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的鉴别。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消耗水平分级和评价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会员企业,为提升日常主要原材料消耗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利润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15 -2012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115 -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要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是指电线电缆结构中原材料价值较高或对电线电缆使用性能影响较大的原材料。 3.2 预期消耗量 按本文件附录A给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电线电缆原材料消耗量。 3.3 原材料消耗水平 为生产合格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与预期消耗量之差,所得之差与预期消耗量之比称为原材料消耗水平。 4 原材料消耗一般要求及消耗水平分级 4.1 一般要求 4.1.1 一般规定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电缆按不同的类别进行评价,制定本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管理办法和先进、合理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保持原材料原始记录并按规范完成统计报表。 计量器具及配备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 4.1.2 原材料消耗主要影响因素 原材料消耗主要有下列影响因素: a) 电缆原材料的质量水平; b) 员工的技能水平; c) 工装设备的先进性 d) 加工工艺的合适性; e) 管理方法的合理性。 4.1.3 原材料消耗评价及计算方法 企业可以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预期消耗量三个方面对原材料消耗进行评价和控制。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算方法按公式(1)进行计算:                      m1=M1/Q1     ┉┉┉┉┉┉┉┉┉┉┉┉(1)   式中: m1——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量, 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M1——某种原材料统计消耗量,单位千克(kg); Q1——合格产品产量, 单位千米(km)。 原材料利用率计算方法按公式(2)进行计算:                                 r=Ma/Mb*100      ┉┉┉┉┉┉┉┉┉┉┉┉(2) 式中: r——某种原材料利用率,%; Ma——合格产品中所包含的某种原材料量,单位千克(kg); Mb——生产合格产品所投入的某种原材料量,单位千克(kg)。 原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4.2 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及计算方法 4.2.1 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 A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小于或等于 1%的为A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A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A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优良。  B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1%小于或等于 3%的为B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B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B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较好。 C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3%小于或等于 5%的为C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C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C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一般。 D级 原材料消耗水平大于 5%的为D级。如果主要原材料各项消耗水平均能达到D级,则电缆材料消耗等级评价为D级,企业的制造水平为较差。 4.2.2 原材料消耗水平计算方法 原材料消耗水平计算方法按公式(3)进行计算:                           n=( m1-W)/ W *100    ┉┉┉┉┉┉┉┉┉┉┉┉(3) 式中: n——原材料消耗水平, % ; m1——单位产品某种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W——原材料预期消耗量,单位千克每千米(kg/km)。 5 评价程序 5.1 企业应有以节约原材料为目的的负责原材料消耗水平评价小组,负责开展原材料消耗水平分级等相关工作。 5.2 企业应有专业人员依据本文件附录A确定主要原材料的预期消耗量。 5.3 评价小组应查看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际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工作,确保数据完整和准确。 5.4 当电线电缆材料消耗水平等级评价较低时,企业应找出原材料消耗水平等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使其达到更高一级的原材料消耗水平等级。                                                 (规范性附录)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计算方法 A.1   概述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计算方法应结合相关产品标准中的导体假定直径、挤包或绕包材料的标称厚度和假设直径计算方法确定的缆芯直径。 A.2   电线电缆原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A.2.1   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公式(A.1)计算。                           ┉┉┉┉┉┉┉┉┉┉┉(A.1) 式中: W1——导体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1——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导体假定直径,单位为毫米(mm); ρ1——导体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2   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2)计算。                                  ┉┉┉┉┉┉┉┉┉┉┉┉(A.2) 式中: W2——挤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2——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挤包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挤包厚度,单位为毫米(mm); ρ2——挤包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3  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3)计算。    ┉┉┉┉┉┉┉┉┉┉┉(A.3)式中: W3——绕包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D3——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绕包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n —— 绕包带层数;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绕包带厚度,单位为毫米(mm); k  ——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重叠率或间隙率。重叠绕包采用1-k,间隙绕包采用1+k; ρ3——绕包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A.2.4  编织材料预期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编织材料的预期消耗量根据式(A.4)计算。   ┉┉┉┉┉┉┉┉┉┉┉(A.4)式中: W4——编织材料的预期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千米(kg/km); t  ——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4——相关产品标准中假设直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编织前直径,单位为毫米(mm); p——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单向覆盖系数: k  ——编织交叉系数,其值为1.02; ρ4——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编织材料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见表A.1。   电缆常用原材料密度 名   称 材料密度(g/cm3) 铜或镀金属铜 8.89 铝或铝合金 2.7 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 0.95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1.5 聚氯乙烯 1.5 挤出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1.2 氟塑料 2.2 硅橡胶 1.25 钢  带 7.8 云母带 1.3 备注:本表只列出了常用原材料的密度,未列出的原材料密度可依据相关标准或文件规定的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hui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Enterprise Technology Center Evaluation Guide

ICS
29.060.01
CCS
C411
发布
2021-01-28
实施
2021-06-09

1.通信网络线“领跑者”标准中所包括的指标分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2.基础指标包括强制性标准涉及的相关要求。 3.通信网络线核心指标包括最大传输频率、阻燃性能、时延差。 4.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5.通信网络线创新性指标包括环保要求、冷弯曲、抗开裂试验,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 - Telecom cable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0-12-14
实施
2020-12-15

1.USB/HDMI数据传输线“领跑者”标准中所包括的指标分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2.基础指标包括强制性标准涉及的相关要求。 3.USB数据传输线核心指标包括回路电阻、插拔性能、弯曲性能;HDMI数据传输线核心指标包括盐雾测试、插拔性能、弯曲性能。 4.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星级水平。 5.USB数据传输线创新性指标包括高级阻燃性能、短路防护,HDMI数据传输线创新性指标包括兼容性测试、高级阻燃性能,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 - USB/HDMI data transmission line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0-12-14
实施
2020-12-1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三种测试方法确认阻燃聚烯烃类电线电缆材料一致性的仪器和材料、测试环境条件、样品制备、试验、数据处理、判定依据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以一类或多类聚烯烃树脂为基础原料,与阻燃体系、抗老化体系、加工助剂等其他助剂经过特定工艺混炼制得的阻燃聚烯烃电线电缆材料的一致性评定。 注:本标准规定的判定依据不适用于热固性产品的原材料与成品之间一致性的判定,例如不适用于辐照交联聚烯烃原材料粒子与该粒子制成后经过辐照交联的电缆产品材料之间的一致性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40—2019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 6425—2008 热分析术语 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1部分:通则 GB/T 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GB/T 19466.3—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热重法(TG) 第1部分:通则 JJG 1135—2017 热重分析仪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6040—2019和GB/T 6425—200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Conformance evaluation for wire and cable material —Polyolefin material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0-12-11
实施
2021-02-24

本标准依据漆包铜圆绕组线行业的生产特点以及满足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细化生产能耗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以单位产品电耗计算考核漆包铜圆绕组线生产能源消耗的指导意见,并规定了漆包铜圆绕组线生产电耗值的要求、计算原则、计算方法和统计范围。 本标准同时提出了漆包铜圆绕组线生产企业单位产量能耗计算方法,适用于企业综合能耗管理对比以及对日常运行中的能耗控制和设备选型参考。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enamelled round copper winding wire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0-12-01
实施
2020-12-11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线缆用铜银合金微细线材的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线缆用铜银合金微细线材。

Copper-silver alloy fine wires for electronic wires and cables

ICS
29.060.01
CCS
D4420
发布
2020-12-01
实施
2020-12-11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