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00.20 含油种子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467 条与 含油种子 相关的标准,共 32

3 生产资源 3.1 生产场所 厂区环境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发生。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孳生。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设计和布局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以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取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顶棚 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涂料。顶棚应易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蒸汽、水、电等配件管路应避免设置于暴露食品的上方;如确需设置,应有能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装置或措施。 墙壁 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例如设置漫弯形交界面等。 门窗 门窗应闭合严密,门表面应平滑、防吸附、不渗透,并易于清洁、消毒。应使用不透水、坚固、不变形的材料制成。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门应能及时关闭。窗户玻璃应使用不易碎材料。若使用普通玻璃,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玻璃破碎后对原料、包装材料及食品造成污染。窗户如设置窗台,其结构应能避免灰尘积存且易于清洁,可开启的窗户应装有易于清洁的防虫害窗纱。 地面 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地面的结构应有利于排污和清洗的需要。地面应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的措施防止积水。 3.2 生产设备  一般要求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材质 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设备、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使用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的材料制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与食品、清洁剂和消毒剂发生反应,并保持完好无损。 设计 所有生产设备应从设计和结构上避免零件、金属碎屑、润滑油、或其他污染因素混入食品,并应易于清洁消毒、易于检查和维护。设备应不留空隙地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装时与地面和墙壁间保留足够空间,以便清洁和维护。 人员要求 企业应具备满足需要的坚果加工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人员;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检验等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采购人员应具备识别原材料质量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要求。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坚果加工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从事产品研发、配料、熟制、包装的人员应持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按时复审。上岗前和每年度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方能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溢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执行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日常员工健康报告制度,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报告身体健康、疾病或受伤状况,卫生管理人员应对之加以关注和检查。 应建立并保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清洁区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应更衣,穿工作服和鞋、戴工作帽,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露,不应将与生产无关物品带入车间;应洗手、消毒,调配室的工作人员在配料时应佩戴口罩、发套。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清洁区工作人员上岗后,若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应重新洗手消毒,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卫生间,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去完卫生间,应重新着装、洗手消毒。 更衣室与更衣室相连的卫生间内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工作帽、服、鞋应集中管理、消毒,统一发放,企业宜建立洗衣房。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上述规定。 4 生产流程 原味葵花籽生产分为原料和炒制两大流程。原料生产流程分为清理、筛选、分级,炒制生产流程分为冷却、筛选、包装、成品。 5 质量控制 企业应针对生产过程进行充分危害分析,并应考虑可能受到人为破坏或蓄意污染。依据危害分析结果确定针对危害的关键过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5.1 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控制 葵花籽原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葵花籽原料质量指标 项目 指标 虫蚀率 ≤0.1% 霉变率 ≤0.1% 籽粒表面脱皮面积大于总面积1/6 ≤1% 杂质比例 ≤0.3% 水分含量 ≤10% 烂籽比例 ≤1% 50g原料葵花籽颗粒数 ≤200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0.4% 酸价(以脂肪计,KON)/(mg/g) ≤3% 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食品原料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经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原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合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记,并应及时进行退换等处理。加工前宜进行感官检验,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验;检验发现涉及食品安全项目指标异常的,不得使用;只应使用确定适用的食品原料。食品原料运输及贮存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备有防雨防尘设施。食品原料运输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必要时应进行消毒。食品原料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食品原料。食品原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并通过技术手段和专用设施严防鼠害虫害,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做好食品辅料的控制,香辛料、水、盐的要求。  熟制控制 应控制时间和温度等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加工工艺要求。对熟制的时间、温度等参数要进行描述并保留记录。新产品投产前和工艺发生重大变更后应对熟制的工艺参数(如时间、温度)和工艺流程等进行试产确认并保持记录。待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成熟稳定后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工厂应对熟制后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以验证熟制的效果和熟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执行标准,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 包装控制 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应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以有效保护产品品质。必要时应对包装密闭性予以控制。对产品应采取适宜措施进行物理性危害的控制。产品所使用的包装必须符《食品安全法》和相关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包装的标示必须符合GB7718和GB2805的规定。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应采取适宜的抗氧化措施。 相关产品控制 采购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等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产品的合格证明文件,实行许可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还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运输食品相关产品的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并能提供必要的保护,避免污染食品原料和交叉污染。食品相关产品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食品相关产品应符合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其他 盛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直接接触食品包装材料的包装或容器,其材质应稳定、无毒无害,不易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进入生产区域时应有一定的缓冲区域或外包装清洁措施,以降低污染风险。 5.2 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感官要求 项   目 烘炒葵花籽 外观 品种一致,大小、形态均匀,籽粒完整饱满,其中虫蚀粒应为≤0.1%,霉变粒应为≤0.1% 色泽 色泽均匀,具有该产品应有之色泽,瓜子仁呈芽黄色,芽黄粒≥80% 口味 香味酥脆可口,不粘牙,香味、滋味与气味纯正,无异味,按不同配料应具有各自的特色风味 杂质 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开口比例 ≤0.2% 烂籽比例 ≤0.1% 脱皮率 ≤0.5% 50g原料葵花籽颗粒数 ≤215 卫生指标超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烘炒类)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0.5 酸价(以脂肪计,KOH)/(mg/g) ≤3 铅(以Pb计)/(mg/kg) ≤0.2 黄曲霉毒素B1/(μg/kg) ≤5 二氧化硫(SO2)/(g/kg) ≤0.05(GB 2760焦亚硫酸钠) 大肠菌群/(MPN/100g) ≤30 霉菌/(CFU/g) ≤25 食品添加剂超标 熟制葵花籽禁用食品添加剂。 5.3 检验检测 原料应符合相关安全卫生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工艺流程进行合理的过程检验;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尤其是坚果类原料,以避免物理性危害发生。 5.4 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辅料应符合相关安全卫生要求;应建立辅料合格供方名录,并制定原辅料验收标准、抽样方案及检验方法等,并有效实施;接收辅料时,应检查辅料的安全卫生检验报告;葵花籽使用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分超标、霉变、虫卵、芽孢的繁殖等危害。 5.5 抽样方法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相同生产日期,保质期内的合格产品。每种产品随机抽取16个包装,样品总量不得少于2kg,抽样样品基数不得少于200个包装(或不少于200kg)。将所抽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确认无误后,由核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样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当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封样日期。抽样单上应写明产品的加工方式(烘炒类)。 6 其他要求 6.1 产品是否允许分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nflower processing

ICS
67.200.20
CCS
C137
发布
2019-06-13
实施
2019-10-08

3 术语和定义 3.1 葵花籽 向日葵的籽实,由果皮(壳)和籽仁组成,颜色为白色、浅灰色、黑色、褐色、紫色,并有宽条纹、窄条纹或无条纹。 3.2 葵花籽仁 葵花籽脱壳后的果实,由种皮、两片子叶和胚组成。 3.3 生干葵花籽 经过清洗、筛选、或去壳、或干燥等处理,未经熟制工艺加工的葵花籽。 3.4 熟制葵花籽 以葵花籽为主要原料,经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炒制、干燥、烤制或其他等熟制工艺制成的产品。 3.5 芽黄粒 葵花籽仁表面呈现浅黄色的颗粒。 3.6 虫蚀率 葵花籽壳表面有虫眼且伤及籽仁的颗粒。 3.7 霉变粒 葵花籽瓜子仁(除瓜子芽部分)呈现黑色、棕色、褐色或口尝有苦味的颗粒。 3.8 纯仁率 净葵花籽脱壳后的籽仁(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3.9 不完善粒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虫蚀粒、病斑粒、未成熟粒、畸形类、烘伤类。 3.10 破损粒 籽粒压扁、破碎伤及籽仁的颗粒。 3.11 生芽粒 芽或幼根突破种皮的颗粒。 3.12 病斑粒 籽仁带有病斑的颗粒。 3.13 杂质  通过规定筛层及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a) 筛下物:通过直径3.5 mm圆孔筛的物质。   b)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   c)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葵花籽、异种粮粒以及其他有机杂质。 3.14 色泽、气味 一批葵花籽或葵花籽仁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    3.15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3.16 净含量 除去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商品的量。 注:不论商品的包装材料,还是任何与该商品包装在一起的其他材料,均不得记为净含量。 标注净含量 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定量包装商品上明示商品的净含量。

Sunflower Seed Product Standard

ICS
67.200.20
CCS
A051
发布
2019-06-13
实施
2019-10-08

Peony seeds for oil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Halocarpa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Rubber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Suaeda salsa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Camellia oleifera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walnuts for oil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6-06
实施
2019-12-06

This document specifies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ividual glucosinolates content in rapeseeds and rapeseed meal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gradient elution. This method was tested on rapeseeds and rapeseed meals (Brassica rapa, Brassica napus and Brassica juncea) but is applicable to other plant materials,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ccurring glucosinolates previously identified are described in this docu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cerned glucosinolate(s) is not carried out. NOTE This method does not determine glucosinolates that are substituted on the glucose molecule, but these compounds are of little importance in commercial rapeseed and rapeseed meal. Annex A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laboratory trials for the gradient elution HPLC method. Annex B presents how to check the titre of the prepared internal standard solution. Annex C presents how to prepare and test the purified sulfatase solution and how to check the desulphation step on the ion exchange column. Annex D presents the HPLC and column performance criteria qualification. The analysis of glucosinolates content in rapeseed can also be done using an isocratic elution mode. This requires some modifications of the method (internal, standard, HPLC column and HPLC buffers), as described in Annex E.

Rapeseed — Determination of glucosinolates content — Part 1: Metho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CS
67.200.20
CCS
发布
2019-05-24
实施
0000-00-00

质量要求包括:质量等级指标、脂肪酸组成、质量安全指标、和植物检疫,详见标准。

Tianfu rapeseed oil—Rapeseed

ICS
67.200.20
CCS
A012
发布
2019-03-26
实施
2019-03-29

用于四川省境内的非转基因油菜籽的种植,详见标准。

Tianfu rapeseed oil—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apeseed planting

ICS
67.200.20
CCS
C133
发布
2019-03-26
实施
2019-03-29

用于按T/SCAGS 001.1《天府菜油? 油菜籽种植技术规范》种植生产的油菜籽的干燥与储藏,详见标准。

Tianfu rapeseed oil—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peseed drying and storage

ICS
67.200.20
CCS
C133
发布
2019-03-26
实施
2019-03-29

Eucommia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3-03
实施
2019-09-03

Yuanbao maple seed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9-03-03
实施
2019-09-03

3.2  含油量  oil content 油茶籽中粗脂肪占试样(干基)的质量分数。 3.3  杂质  foreign material 油茶籽以外的物质,包括泥土、砂石等无机物质和油茶果皮、籽壳、无使用价值的油茶籽仁及其他有机物质。 3.4  霉变粒  mildewly grain 外壳或籽仁出现霉斑的油茶籽。 3.5  虫蚀粒  worm-eaten grain 种壳表面有虫眼并伤及籽仁的籽粒。 3.6  破损粒  damaged grain 种壳破损,种仁露出、受伤或破碎的籽粒。 3.7  色泽、气味  colour and odour 一批油茶籽固有的色泽、气味。 3.8  水分  moisture content     油茶籽中水分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4 质量要求 4.1 质量指标 油茶籽质量指标见表1,其中含油量和酸价为定等指标。 表1 油茶籽质量指标 等级 含油量(以干基计)/% 酸价(以脂肪计) (KOH)/(mg/g) 水分含量  /% 杂质含量 /% 霉变粒含量/% 虫蚀粒含量/% 破损粒含量/% 色泽、气味 特级 ≥30 ≤1.0 ≤10.0 ≤1.0 ≤0.5 ≤1.0 ≤2.0 正常 优级 ≥27 ≤1.2       4.2 食品安全要求    应符合GB 19641和国家有关规定。 5 检验方法 5.1 油茶籽扦样、分样:按GB/T 5491执行。 5.2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执行。 5.3 杂质含量:按GB/T 5494执行。 5.4 水分检验:按GB 5009.3执行。 5.5 酸价:样品去壳后按GB 5009.229执行。 5.6 含油率检验:按GB/T 14488.1执行。 5.7  霉变粒含量检验:按附录A执行。 5.8  虫蚀粒含量检验:按附录B执行。 5.9  破损粒含量检验:按附录C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一般规则按GB/T 5490执行。 6.2 检验批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油茶籽。 6.3 判定规则:有一项不符合表1规定值时,应从该批产品中加倍另抽取样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复检结果仍不符合规定值时为不符合该等级产品。 7 标签及追溯 7.1 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标注油茶籽物种、收获年份、等级、产地(到地区级)和生产基地名称。 7.2 应记录油茶籽的贮存、运输信息。 7.3 可记录生产基地经营管理信息。 8 包装、储存和运输 8.1 包装 应清洁、牢固、无破损,封口严密、结实,不应撒漏,不应给产品造成污染或带来异常气味。使用麻袋包装时,应符合GB/T 24904的规定。使用塑料编制袋时,应符合GB/T 8946的规定。 8.2 储存 应储存在清洁、阴凉、干燥、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仓库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含水量较高的物质混存。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受潮、污染或标签脱落。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易造成污染的物品混运。

Extra Oil-Camellia Seed

ICS
67.200.20
CCS
A019
发布
2018-12-08
实施
2019-12-09

Shantongzi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8-12-03
实施
2019-03-0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mmer Sesame with Rapeseed in Dry Land in Red Soil

ICS
67.200.20
CCS
B 33
发布
2018-11-28
实施
2019-06-01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Autumn Sesame in Early Rice Stubble

ICS
67.200.20
CCS
B 33
发布
2018-11-28
实施
2019-06-01

High Oleic Peanuts

ICS
67.200.20
CCS
B33
发布
2018-07-27
实施
2018-12-01

Soya bean products. Determination of urease activity

ICS
67.200.20
CCS
发布
2018-07-19
实施
2018-07-19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