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9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311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21

动物性食品中 12 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检测技术规范 酶联免疫吸附法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物性食品中12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量的 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猪肉、牛肉、羊肉中克伦特罗、沙丁胺醇、氯丙那林、特布他林、妥布特罗、溴 布特罗、马喷特罗、西布特罗、马布特罗、班布特罗、西马特罗和非诺特罗等 12 种β-受体激动剂 类药物总残留量的测定。 本文件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猪肉、牛肉、羊肉中 12 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总残留量的最低检 测限均为 1μg/kg。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33411 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通则 3 原理采用间接竞争 ELISA 方法,在微孔条上包被克伦特罗抗原,试样中残留的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与酶标板上的克伦特罗抗原竞争克仑特罗抗体,加酶标记的抗体后,显色剂显色,终止液终止反应。 用酶标仪在 450 nm 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值与 12 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总量成负相关,与标准 曲线比较即可得出 12 种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量。 T/SDAA 0054-2021 4 试剂或材料 以下所用的试剂,除非另有规定外,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4.1 水,GB/T 6682,三级。 4.2 氢氧化钠(NaOH) 4.3 三氯乙酸(C2HCl3O2) 4.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 1 mol/L,称取氢氧化钠(4.2)40.0 g,加水溶解定容至 1000 mL。 4.5 三氯乙酸溶液:C(C2HCl3O2)=10 g/L,称取三氯乙酸(4.3)10.0 g,加 1000 mL 水溶解,摇匀。。 4.6 β-受体激动剂检测试剂盒 2℃~8℃保存。 4.6.1 包被有克仑特罗抗原的 96 孔板 规格为 12 条×8 孔。 4.6.2 克仑特罗抗体工作液 4.6.3 酶标记物工作液 4.6.4 20 倍浓缩洗涤液 4.6.5 底物液 A 液 4.6.6 底物液 B 液 4.6.7 终止液 4.6.8 克仑特罗系列标准溶液 6 个浓度梯度,浓度分别为 0μg/L、0.2μg/L、0.6μg/L、1.8μg/L、5.4μg/L、16.2μg/L。 4.6.9 洗涤工作液 用水将 20 倍的浓缩洗涤液按 1:19 体积比进行稀释(1 份 20 倍浓缩洗涤液+19 份水),用于酶 标板的洗涤。2℃~8℃保存,有效期 1 个月。 4.6.10 底物液 A、B 混合液 底物液 A 液、底物液 B 液按体积 1:1 充分混匀,混合液在 5 min 内使用,避免使用金属盛装、 搅拌混合液。 5 仪器设备 5.1 酶标仪 配备 450 nm 滤光片。 5.2 微量移液器 单道 20 μL~200 μL、200 μL~1000 μL 微量移液器,8 道 50 μL~300 μL 微量移液器。 5.3 均质器 转速 10000 r/min~15000 r/min。 T/SDAA 0054-2021 5.4 微量振荡器 适用 96 孔板。 5.5 旋涡混合器 5.6 天平 感量为 0.01 g。 5.7 离心机 转速≥4000 r/min。 6 试样制备 样品保存在-20℃冰箱中。 取新鲜或解冻的空白样品,剪碎,置于均质器中以 10000 r/min~15000 r/min 高速均质 1min。 7 分析步骤 7.1 样品处理 称取试样 2 g±0.01 g 于 50 mL 离心管中,加入 4 mL 三氯乙酸溶液(4.5),充分混匀;4000 r/min 离心 5 min;取 1 mL 上清液于新的离心管中,加入 30 μL 氢氧化钠溶液(4.4),涡动 10 s 混匀; 4000 r/min 离心 5 min;取 50 μL 上清液进行检测。稀释倍数为 2 倍。 7.2 测定步骤 使用前将试剂盒置于室温(19 ℃~25 ℃)下放置 1 h~2 h。 7.2.1 按每个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至少做两份平行试验计算,将所需数目的酶标板条插入板架 中,记录各标准溶液和试液的位置。 7.2.2 加 50 μL 各标准溶液(4.6.8)或试样溶液到各自微孔中。 7.2.2 加入 50 μL 抗体工作液(4.6.2)到每一微孔中,充分混匀,室温下(25℃±2℃)避光反 应 15 min。 7.2.3 倒掉孔中液体,每孔加入 260 μL 洗涤工作液(4.6.9),充分洗涤 4 次,每次浸泡 15 s~30 s。7.2.4 倒掉板孔中液体,将酶标板倒置于吸水纸上,拍干;立即在每孔中加入 100 μL 酶标记物工 作液(4.6.3),充分混匀,室温下(25℃±2℃)避光反应 15 min。 7.2.5 重复步骤 7.2.3; 7.2.6 立即在每孔中加入 100 μL 底物 A、B 混合液(4.6.10),充分混匀,室温下(25℃±2 ℃) 避光反应 15 min~20 min。 7.2.7 每孔中加入 50 μL 终止液(4.6.7),充分混匀;终止后 5 min 内用酶标仪在波长 450 nm 处 测定吸光度。 T/SDAA 0054-2021 7.3 空白试验 取试剂盒中提供的空白,按 7.2 测定步骤进行。 7.4 质控试验 每次测定均应做 1 个用空白试样添加标准溶液的质控样品。 8 结果计算和表述 8.1 相对吸光度值 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吸光度值与空白溶液吸光度值的比值进行计算,见式(1): Ar = BB0×100% …………………(1) 式中: Ar —相对吸光度值,%; B —标准(或试样)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B0—空白的平均吸光度值。 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8.2 绘制标准曲线 以相对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各标准溶液浓度(μg/L)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在半对数 坐标上绘制标准曲线。每次试验均需新绘制标准曲线。 8.3 样品结果计算 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总量以 X 表示,数值以微克每千克(μg/kg)表示,按式(2) 计算:X = C × n …………(2) 式中: C—从标准曲线上查德的试样溶液中的药物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n—试样稀释倍数。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T/SDAA 0054-2021 9. 交叉反应 克仑特罗:100%。 氯丙那林:141% 妥布特罗:80% 溴布特罗、马喷特罗:107% 西布特罗:86.9%。 沙丁胺醇:60.6%。 马布特罗:56.3%。 特布他林:33.1%。 班布特罗:18%。 西马特罗:14%。 非诺特罗:10.6%。 10. 精密度 10.1 灵敏度 本方法在猪肉、牛肉、羊肉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总量的检测限均为 1 μg/kg。 10.2 准确度 本方法在 1 μg/kg~10μg/kg 添加浓度水平上回收率均为 60%~120%。 10.3 准确度 本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20%,批间变异系数≤30%。

Technicol code of 12 kinds β-agonists residues in animal derived food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2-13
实施
2022-02-18

饲料原料酶解羽毛粉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羽毛粉酶解技术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原料、加工技术和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家禽羽毛为原料,经预处理、蒸煮、酶解、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包装等加工 制成饲料原料酶解羽毛粉的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T 23527 蛋白酶制剂 NY/T 915-2017 饲料原料 水解羽毛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处理 pre-treatment 对原料进行捡除杂质(石头、粪便)等的过程。 3.2酶解 enzymolysis 在温度为 50℃~60℃和 pH 值为 9~10 条件下,由酶把原料分解为简单小分子的过程。 T/SDAA 0053-2021 3.3过滤 Filtration 通过多孔介质分离固液混合物。 4 原料要求 4.1 原料接受 所采购的原料应新鲜、无污染,不得使用发生疫病和变质的家禽羽毛。 4.2 原料存放 含水量25%以下的羽毛常温储存,含水量25%以上的羽毛存放于0℃~10℃条件下。 4.3 加工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4 氢氧化钠溶液(10mol/L) 称取40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4.5 碱性蛋白酶(≥50000U/g) 5 加工技术 5.1 预处理 原料应进行分选,去除沙石、草木、金属等杂物。 5.2 蒸煮检测羽毛含水率,调配羽毛和加工用水(4.3)的比例,使干物质含量达到20%,用氢氧化钠溶液(4.4) 调节pH值在9~10之间,升温至90℃,继续蒸煮2小时。 5.3 酶解 将蒸煮后的物料温度降到50℃~60℃进行酶解,加入干羽毛质量0.1%-0.3%的碱性蛋白酶(4.5),时间 控制在4小时,酶解过程中不停搅拌,直到原料全部溶解,检测酶解液pH值在9~10之间,确定酶解完全。 5.4 过滤 酶解液分别经过40目、80目不锈钢材质筛网过滤,滤液转至储藏罐。 5.5 浓缩 滤液经过三效浓缩蒸发器,使物料水分达到50%~55%。 T/SDAA 0053-2021 5.6 喷雾干燥 物料进入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控制在190℃~200℃,出风温度控制在70℃~80℃。 5.7 包装 按要求定量包装,包装材料应清洁卫生、无毒、无污染。具有防潮、防泄漏的措施。 5.8 检验、分级、标签、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按照NY/T 915-2017 的规定执行。 6 试验方法 6.1 水分的测定 采取两次烘干法进行测定。称取试样200~300g,在105℃烘箱中烘15min,立即降至65℃,烘干5~ 6h。取出后,在室内空气中冷却4h,称重,即得风干试样。称取10g风干试样(精确至0.01g),放入已 恒质的器皿中,摊平,调节烘箱温度控制在(103±2)℃,干燥4h±0.1h。每隔30min称量一次质量, 如此反复称量,直至相邻两次质量相差不大于试样总量的0.1%,即为恒重。两次水分之和即为试样的总 水分。计算见下式。 水分(%)= (W1?W2) (W1?W0)×100+(W3?W4) (W3?W0)×100 式中:W1为65℃烘干前试样及器皿重,g; W2为65℃烘干后试样及器皿重,g; W0为已恒重的器皿重,g; W3为103℃烘干前试样及器皿重,g; W4为103℃烘干后试样及器皿重,g。 6.2 pH 的测定 把pH计电极浸没到液面下至少10mm的深度,静置直到pH示值稳定并记录。 pH计测定前,应先用标准缓冲液校准。 7 生产记录 7.1 一天内进场的原料为一组批。 7.2 每批进厂的原料应有种类、产地来源、供应单位、规格、数量和查验等记录。 7.3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卫生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记录、纠正活动记录和验证记录、监控仪器校正记录、 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记录应保持原始记录。 7.4 按批次出具合格证明,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产品出厂应有销售记录。 T/SDAA 0053-2021 7.5 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档案,设有档案柜和档案管理人员,各种记录分类按月装订、归档,保留 时间应二年以上。 8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羽毛粉酶解技术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原料、加工技术和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家禽羽毛为原料,经预处理、蒸煮、酶解、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包装等加工 制成饲料原料酶解羽毛粉的生产过程。 9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T 23527 蛋白酶制剂 NY/T 915-2017 饲料原料 水解羽毛粉 10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0.1预处理 pre-treatment 对原料进行捡除杂质(石头、粪便)等的过程。 10.2酶解 enzymolysis 在温度为 50℃~60℃和 pH 值为 9~10 条件下,由酶把原料分解为简单小分子的过程。 10.3过滤 Filtration 通过多孔介质分离固液混合物。 T/SDAA 0053-2021 11 原料要求 11.1 原料接受 所采购的原料应新鲜、无污染,不得使用发生疫病和变质的家禽羽毛。 11.2 原料存放 含水量25%以下的羽毛常温储存,含水量25%以上的羽毛存放于0℃~10℃条件下。 11.3 加工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11.4 氢氧化钠溶液(10mol/L) 称取40g 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11.5 碱性蛋白酶(≥50000U/g) 12 加工技术 12.1 预处理 原料应进行分选,去除沙石、草木、金属等杂物。 12.2 蒸煮 检测羽毛含水率,调配羽毛和加工用水(4.3)的比例,使干物质含量达到20%,用氢氧化钠溶液(4.4) 调节pH值在9~10之间,升温至90℃,继续蒸煮2小时。 12.3 酶解 将蒸煮后的物料温度降到50℃~60℃进行酶解,加入干羽毛质量0.1%-0.3%的碱性蛋白酶(4.5),时间 控制在4小时,酶解过程中不停搅拌,直到原料全部溶解,检测酶解液pH值在9~10之间,确定酶解完全。 12.4 过滤 酶解液分别经过40目、80目不锈钢材质筛网过滤,滤液转至储藏罐。 12.5 浓缩 滤液经过三效浓缩蒸发器,使物料水分达到50%~55%。 12.6 喷雾干燥 物料进入喷雾干燥塔,进风温度控制在190℃~200℃,出风温度控制在70℃~80℃。 T/SDAA 0053-2021 12.7 包装 按要求定量包装,包装材料应清洁卫生、无毒、无污染。具有防潮、防泄漏的措施。 12.8 检验、分级、标签、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按照NY/T 915-2017 的规定执行。 13 试验方法 13.1 水分的测定 采取两次烘干法进行测定。称取试样200~300g,在105℃烘箱中烘15min,立即降至65℃,烘干5~ 6h。取出后,在室内空气中冷却4h,称重,即得风干试样。称取10g风干试样(精确至0.01g),放入已 恒质的器皿中,摊平,调节烘箱温度控制在(103±2)℃,干燥4h±0.1h。每隔30min称量一次质量, 如此反复称量,直至相邻两次质量相差不大于试样总量的0.1%,即为恒重。两次水分之和即为试样的总 水分。计算见下式。 水分(%)= (W1?W2) (W1?W0)×100+(W3?W4) (W3?W0)×100 式中:W1为65℃烘干前试样及器皿重,g; W2为65℃烘干后试样及器皿重,g; W0为已恒重的器皿重,g; W3为103℃烘干前试样及器皿重,g; W4为103℃烘干后试样及器皿重,g。 13.2 pH 的测定 把pH计电极浸没到液面下至少10mm的深度,静置直到pH示值稳定并记录。 pH计测定前,应先用标准缓冲液校准。 14 生产记录 14.1 一天内进场的原料为一组批。 14.2 每批进厂的原料应有种类、产地来源、供应单位、规格、数量和查验等记录。 14.3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卫生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记录、纠正活动记录和验证记录、监控仪器校正记录、 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记录应保持原始记录。 14.4 按批次出具合格证明,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产品出厂应有销售记录。 14.5 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档案,设有档案柜和档案管理人员,各种记录分类按月装订、归档,保留 时间应二年以上。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cessing of feed materials enzymolysis feather meal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12-13
实施
2022-02-18

崂山地区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崂山地区中华蜜蜂蜂场建设要求、蜂箱的选择和使用、种群繁育、饲养管理技术、卫 生消毒和病虫害防控、取蜜、包装、饲养管理档案等。 本文件适用于崂山地区中华蜜蜂的活框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16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 21528 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1160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 250 号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是我国特有生态地理条件下森林群落及 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 3.2 活框饲养 live frame breeding 固定巢脾的巢框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T/SDAA 0055-2021 3.3 分蜂热 swarming fever 蜂群在繁殖阶段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的现象。 3.4 蜜粉源植物 nectar and pollen plant 蜜粉源植物是既能够分泌花蜜又能产生花粉的植物,是蜜蜂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3.5 分批进场 mobilization in batches 蜂场场地有限,蜂群多,需密排时,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d~3d 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 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 3.6 蜂饲料 bee feed 饲喂给蜂群的饲料。包括蜜饲料(蜜脾、蜂蜜等)和蛋白质饲料(花粉或花粉代用品等)。 4 蜂场建设要求 4.1 场地选择 4.1.1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前面开阔、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场所。 4.1.2 蜂场周围 3km~5km 范围内应具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全年要有 1 种~2 种主要蜜粉源植物,同 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4.1.3 蜂场方圆 5 km 内无污染源,环境幽静,选择远离粉尘、噪声、强光、居民点、繁忙交通干道等 的山坡、半山坡或林木边缘。 4.1.4 蜂场附近至少 5 km 范围内无西方蜜蜂蜂场和以糖、蜜为生产原料的食品厂,没有化工厂、农药 厂及经常喷洒农药的果园。 4.1.5 蜂场附近应有便于蜜蜂采集的洁净水源,但不可紧靠大型水库、江、河、湖泊等大面积水域。 4.2 环境要求 4.2.1 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4.2.2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规定。 4.3 建设要求 4.3.1 场地干净。 4.3.2 有生产区、仓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功能区间界限明显。 4.3.3 生产区是蜂箱摆放场地。 4.3.4 仓储区包括蜂产品储存仓库、蜂机具和饲料等物资存放区。 T/SDAA 0055-2021 4.3.5 生活区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和办公区域。 5 蜂箱的选择和使用 5.1 蜂箱的选择 蜂箱可采用中蜂标准蜂箱,或因地制宜选择适当型式的蜂箱。 5.2 蜂箱的使用 5.2.1 新蜂箱须经日晒或喷枪灼烧去味消毒、无异味后使用。 5.2.2 根据山区地形或利用斜坡分散摆放,前后或高低交错,巢门方向错开。 5.2.3 蜂场场地有限,蜂群多,可在蜂箱前壁涂以不同颜色或绘制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也可分批 进场。 5.2.4 蜂箱要用支架承托,离地面 20cm 以上,前稍低后稍高、左右平衡,远离洼地等容易积水的区域。 5.2.5 蜂箱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如需变动位置,只能以每天 0.5m 的距离逐渐移动,保持巢门方向不变。 6 种群繁育 6.1 繁育条件 6.1.1 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开花,天气晴暖无风,气温稳定在 20℃以上。 6.1.2 选择种性好、群势强、抗病能力强、采集能力高、分蜂性弱、护脾能力强、性情温顺的蜂群作 种用蜂群。 6.1.3 有强健的育王群和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6.2 育王方法 6.2.1 利用自然王台育王,把有分蜂王台的巢脾提出,除掉王台中的卵、幼虫,加入到选择好的育王 群中,培育新的蜂王。 6.2.2 人工移虫育王,在人工制作的蜡盏内移进 18h~24h 幼虫,然后放进育王群中,培育新的优质蜂 王。7 饲养管理技术 7.1 基础饲养管理技术 7.1.1 蜂群饲喂 当外界蜜粉源不足或中断时,或者为了加速蜂群的繁殖,应人工补助或奖励饲喂蜂饲料。 不得饲喂被重金属污染、变质的蜂饲料或不成熟蜂蜜。 7.1.2 蜂群检查 通过箱外观察、开箱全面检查和局部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蜂群活动和蜂箱内部情况。 T/SDAA 0055-2021 7.1.3 蜂群合并 根据外界蜜粉源丰富情况将失王群或弱群直接或间接合并成强群。 7.1.4 人工分蜂 从强群中,抽出部分工蜂、子脾和蜜粉脾,诱入新蜂王或成熟王台组成新蜂群。 7.1.5 分蜂热控制 采取人工分蜂、换王、提早收蜜、调换子脾和加础造脾等措施控制分蜂热。 7.1.6 收集分蜂团 蜂群飞出结团后,用收蜂笼及时收回。 7.1.7 盗蜂的处理 采取缩小巢门、遮挡巢门、关闭巢门、安装盗蜂预防器、喷烟和迁场等方法防止盗蜂。 7.2 春季饲养管理技术 7.2.1 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放置蜂群,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做好保温工作。 7.2.2 早春繁殖时,连续 3 天在傍晚奖励饲喂稀薄蜂蜜,刺激蜂王产卵。 7.2.3 全面检查蜂群,主要包括蜂王产卵情况和越冬蜂体况,蜂群群势、巢脾数量、饲料贮存情况和 病虫害情况等。 7.2.4 清理蜂箱中多余的巢脾、箱底的死蜂、蜡渣、霉变物等,全面进行消毒。 7.2.5 适时排泄,选择晴暖无风、气温 8℃以上的天气,风力 2 级以下时进行。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 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7.2.6 扩大蜂巢,及时加脾扩巢,促进蜂群繁殖。 7.2.7 防控分蜂热。 7.3 夏季饲养管理技术 7.3.1 降温通风,采用遮荫、洒水等措施降温;加强蜂群通风,放大巢门,扩大蜂路。 7.3.2 留足饲料,饲料不足要及时补足。 7.3.3 调整群势,蜜粉缺乏的地方,3 足框的群势越夏为宜。有零星蜜粉源植物,可调整为 6 足框~7 足框使群势增长。 7.3.4 越夏后期进行全面检查,紧脾和恢复蜂路。及时饲喂,促进蜂王产卵和蜂群恢复和发展。 7.3.5 预防盗蜂,多进行箱外观察,少开箱,避免在炎热中午开箱。 7.3.6 预防蚂蚁、胡蜂、蟾蜍等天敌。 7.3.7 预防农药中毒。 7.3.8 防雨防汛:在场地周围挖排水沟,垫高蜂箱。 T/SDAA 0055-2021 7.4 秋季饲养管理技术 7.4.1 及时用新王更换劣王、老王,培育适龄越冬蜂。 7.4.2 适当密集群势,流蜜期结束时,抽出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 7.4.3 全面检查蜂群情况,调整蜂巢,蜂多于脾。合并弱群,组织强群越冬。 7.4.4 备足越冬饲料,选留不易结晶、无甘露蜜的封盖蜜脾为越冬饲料。饲料贮备不足的蜂群,应进 行补助饲喂。 7.4.5 严防盗蜂及病虫害。 7.5 冬季饲养管理技术 7.5.1 越冬场所选择背风、清洁卫生、地势干燥、安静的地方。 7.5.2 越冬后期通过检查箱底死蜂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越冬饲料。 7.5.3 防风、防热、防鼠、防惊扰、防异味刺激。 8 卫生消毒 按照 GB/T 19168 的要求执行。 9 病虫害防控 9.1 预防 9.1.1 中蜂囊状幼虫病 9.1.1.1 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用培育的蜂王替换病群中的蜂王。 9.1.1.2 加强饲养管理,春秋繁殖期,对蜂箱采取适当保温措施。适当撤脾,使蜂多于脾。适当补饲, 保证饲料充足。 9.1.1.3 隔离病群,杜绝病原:发病蜂群须隔离治疗,发病严重的蜂群焚烧处理。 9.1.1.4 断子清巢:对发病轻的蜂群采取换王断子或幽王断子。 9.1.1.5 对蜂箱、蜂具、发病群巢脾和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9.1.2 欧洲幼虫腐臭病 9.1.2.1 饲养强群,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于脾。彻底清除患病群的重病巢脾,同时补充蛋白质饲料。 9.1.2.2 杜绝病原,烧毁重病巢脾,对巢脾和蜂具进行严格消毒。 9.1.2.3 换掉发病群蜂王,更快清除病虫,恢复蜂群健康。 9.1.3 巢虫 9.1.3.1 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 9.1.3.2 及时造新脾和更换新脾,淘汰旧脾,清扫箱底蜡渣。 9.1.3.3 及时杀死蜂箱、巢脾中巢虫的卵和幼虫,消灭蜡螟,切断繁殖路径。 T/SDAA 0055-2021 9.1.4 农药中毒 9.1.4.1 与周围种植户提前沟通,在施用农药前一天及时将蜂群搬离至安全区域。与政府部门沟通森 林飞防的时间和路线,及时将蜂群搬至非飞防区域,或实施错时飞防。 9.1.4.2 药效期短,可采用蜂群幽闭,根据农药残效期的长短制定蜂群幽闭时间。 9.1.4.3 农药中添加适量对蜂群无害的驱避剂,阻止蜂群采集施用农药的蜜粉源植物。 9.2 药物治疗 使用按 GB/T 19168、GB 3165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 250 号的要求执行。 10 取蜜10.1 取蜜标准 蜂箱上部全部储满成熟蜜时即可取蜜。 10.2 取蜜工具 包括摇蜜机、蜜桶、割蜜刀、蜂扫等,使用前应清洗、消毒、晒干。 10.3 取蜜过程 10.3.1 抖脾脱蜂,抖落巢脾上的蜜蜂。 10.3.2 用割蜜刀割掉已封盖蜂蜜巢房的蜡盖,用摇蜜机把巢房内的蜂蜜分离出来。 10.3.3 分离出的蜂蜜经过滤、除去杂质后装入容器,密封保存。 11 包装、贮存和运输 按照GB/T 21528的要求执行。 12 饲养管理档案按照NY/T 1160的要求执行。

F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pis cerana cerana in Laoshan area

ICS
65.140
CCS
A039
发布
2021-12-13
实施
2022-02-18

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基本条件、蜂王培育、蜂群的阶段管理、常见病敌害防控、养蜂日志的内容。

Chinese bee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CS
65.140
CCS
A039
发布
2021-12-10
实施
2021-12-10

4 原理 试样中卡巴氧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提取,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由保留时间与紫外光谱对照定性,外标法定量。 

Determination of illegal addition of carbadox to amoxicillin soluble powder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30
实施
2022-02-18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 PCR 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 564-2016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3 原理 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 DNA 核酸 为模板,扩增特异的目的 DNA 片段。扩增的 DNA 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 DNA 条带 的大小来判断结果。 4 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4.1 水:GB/T6682,一级。 4.2 5%绵羊鲜血平板 4.3 革兰氏染液 4.4 2×Taq Master Mix 4.5 DNA Marker DL 2000 4.6 琼脂糖 4.7 TAE缓冲液 4.8 4S Green Plus 无毒核酸染料 T/SDAA 0045-2021 5 仪器设备 5.1 生物安全柜:配ULPA超高效空气过滤器。 5.2 高速冷冻离心机:转速不低于12000 rpm/min。 5.3 PCR仪:最大升降温速率为4℃/秒,温度范围4℃~99℃。 5.4 凝胶成像仪:图像分辨率不低于500万像素,灵敏性可检测出低于20pg EB染色的双链 DNA。 5.5 紫外透射仪:透射紫外光源波长为 302nm。 5.6 电泳仪,恒压输出范围:3~300V、恒流输出范围:1~400mA、恒功率输出范围:1~ 120W。 6 样品 按照NY/T 541 的规定采集、贮存样品。 7 试验步骤 7.1 细菌的分离及纯培养 7.1.1 在生物安全柜内,将无菌采取的患病动物心血用接种环直接在绵羊鲜血平板上划线接 种。对采集的肺脏、肝脏或脾脏,用酒精灯火焰烧红的刀片烧烙肺脏、肝脏或脾脏的表面, 用无菌手术剪刀在烧烙部位剪开一个小口。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环,冷却后将接种环从病料 的小口处扎入肺脏等内部,挑取少量组织,在 5%绵羊鲜血平板上划线接种。接种后的平板 贴好标签后放入恒温箱,37℃培养 24h,观察菌落大小、形态、溶血状况等。 7.1.2 猪多杀巴氏杆菌的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似粘液状、大小为 1mm~1.5mm 左右,菌落形态参见附录 A.1。 7.2 革兰氏染色与镜检 7.2.1 取洁净的载玻片,用接种环钩取一环无菌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上涂布呈直径 1cm 大小的 水膜。挑取单个菌落均匀涂抹在水膜内,室温干燥、火焰固定。进行革兰氏染色。 7.2.2 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 1min~2min,流水缓慢冲洗,干燥; 7.2.3 滴加革兰氏碘液,染色 1min~2min,流水缓慢冲洗,干燥 ; 7.2.4 滴加 95%的乙醇,脱色 10s~30s,流水缓慢冲洗,干燥; T/SDAA 0045-2021 7.2.5 滴加复染液,复染 1min,流水缓慢冲洗,自然干燥。 7.2.6 镜检 猪多杀巴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或球杆菌,细菌形态参见附录 A.2。 7.3 PCR 检测 7.3.1 细菌基因组 DNA 模板的制备 按照 NY/T564-2016 中 4.4.4 中的规定制备。 7.3.2 PCR 扩增 7.3.2.1 引物 根据多杀巴氏杆菌 16S rRNA 基因序列(见附录 A.3),设计一对引物,商业合成,引 物序列见附录 B.1。 7.3.2.2 PCR 反应体系 PCR 反应体系为 25μL 体系,见附录 B.2。 7.3.2.3 PCR 反应条件 样品反应管以 2000 rpm/min 离心 1min,置于 PCR 扩增仪内进行扩增。PCR 反应条件为: 94℃预变性 5min,94℃变性 30 s,53℃退火 30s,72℃延伸 30s,扩增 32 个循环,72℃终延 伸 10min,结束反应。同时设置多杀巴氏杆菌阳性(标准株)和阴性(无菌水)对照。PCR 扩增产物用 1.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紫外透射仪或凝胶成像仪观察扩增 DNA 条带的大 小。7.4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按 NY/T 564-2016 4.4.6 规定执行。 7.5 结果判定 7.5.1 试验成立的条件 参照 DL2000 DNA Marker 中 DNA 条带的大小,当阳性对照扩增出约 355bp 片段,阴性对照 未扩增出片段,检测结果成立,核酸电泳结果见附录 B.3。 7.5.2 阳性判定 符合 7.5.1 的条件下,被检样品扩增出约 355bp 的片段,则判定被检细菌为多杀性巴氏 杆菌。 T/SDAA 0045-2021 7.4.5.3 阴性判定 符合 7.5.1 的条件下,被检样品未扩增出约 355bp 的片段,则判定被检细菌不是多杀性 巴氏杆菌。

Detection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by PCR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30
实施
2022-02-18

3 原理根据产气荚膜梭菌能分泌α毒素和θ毒素使血琼脂培养基产生溶血现象,初步筛选可疑 菌;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α毒素能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在卵黄琼脂培养基 上产生卵磷脂酶乳白色浑浊圈和最为突出的生化特性:发酵牛乳中的乳糖使牛乳酸凝并产生 大量气体使凝块破裂成多孔海绵状“暴裂发酵”现象,初步鉴定产气荚膜梭菌;根据本菌 16s rDNA 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 DNA 核酸为模板扩增一段特异的目的基因片 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 PCR 产物大小为 220 bp,确定产气荚膜梭菌。

Detec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animal feces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30
实施
2022-02-18

原理试样中甲硝唑、洛硝达唑、地美硝唑用甲醇提取,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检测,由保留时间与紫外光谱对照定性,外标法定量。

Determination of illegal addition of 3 kinds of nitroimidazoles to amoxicillin soluble powder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30
实施
2022-02-18

原理根据猪丹毒丝菌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猪丹毒丝菌的 DNA 核酸为 模板扩增一段特异的目的 DNA 片段。扩增的 DNA 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 DNA 条带 的大小来判断结果。

Detection of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by PCR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30
实施
2022-02-18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良种马的登记建档,任何具有应用价值的马匹(公马、母马、骟马或马驹)均可申请在中国马业协会良种马登记管理委员会登记。 主要内容包含:血统登记、命名登记、种用登记、进口登记、出口登记、品种认证、建立马匹档案等7个登记类型,以及登记费用收取的标准,护照、证书的签发流程。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rules for horses

ICS
65.020.30
CCS
A039
发布
2021-11-08
实施
2021-11-08

本文件规定了桑饲料化利用栽培技术规程有关的品种选择、栽培地环境条件、种苗繁育、种苗栽植、田间管理、刈割利用等具体操作要求。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Forage Mulberry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10-27
实施
2021-10-27

本文件规定了华南地区饲用小麦种植的冬闲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收割等的具体操作要求。

Code of Practice for Forage Wheat Planting on Winter Fallow Paddy in South China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10-27
实施
2021-10-27

规定了“田园徽州”食用畜牧产品的术语和定义、生态环境、养殖过程、保鲜贮运、文创包装、质量保障、销售的要求。

Pastoral Huizhou: Edible Livestock Products

ICS
65.020.99
CCS
A039
发布
2021-10-15
实施
2021-10-20

本文件规定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黄芪粗提物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  本文件适用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干燥根或其初加工品经提取、浓缩和(或)干燥但未经进一步分离纯化的液态、膏状和(或)固态粗提物。

Natural plant as feed materials crude extract of astragaius memganaceus radix et rhizoma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10-14
实施
2021-10-31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农业农村部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物料,进行好氧或兼性好氧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发酵饲料原料产品。

Fermented Feed Raw Materials Part 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erobic Fermentation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09-30
实施
2021-10-07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农业农村部允许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物料,进行厌氧或兼性厌氧技术生产发酵饲料原料。不适用于饲草、粗饲料及其加工产品。

Fermented Feed Raw Materials Part 8: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09-30
实施
2021-10-07

本方法规定了禽蛋类中氟苯尼考及代谢物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鸡蛋、鸭蛋等禽蛋中氟苯尼的快速检测。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florfenicol and its metabolites in poultry eggs

ICS
67.050
CCS
A039
发布
2021-09-22
实施
2021-09-30

1.理化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水分(背最长肌),% ≤74 GB 5009.3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13 GB 5009.228 2.微生物限量应符合GB/T 9959.2中相关规定。 菌落总数/(CFU/g) 1×106 大肠菌群/(MPN/10) 1×104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Healthy Meat Whole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 Poultry Meat

ICS
67.040
CCS
A039
发布
2021-09-13
实施
2021-09-13

本文件规定了土种绵羊原毛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复验、检验证书、包装、标志、储存、运输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土种绵羊原毛交易。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trading of raw native wool

ICS
59.060.10
CCS
A039
发布
2021-09-10
实施
2021-10-08

  本文件规定了饲料原料复合矿物型载体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文件适用于以轻质碳酸钙、石粉、膨润土、二氧化硅、麦饭石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混合、喷雾、造粒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饲料原料复合矿物型    载体。

Feed raw material compound mineral carrier

ICS
65.120
CCS
A039
发布
2021-08-25
实施
2021-08-27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