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83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559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38

规定了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用型单线绞合导体(以下简称型线导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适用于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profiled stranded conductors for power cables with rated voltage 35 kV and below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5-08
实施
2024-06-01

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振动、声发射的管道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振动、声发射的管道监测系统。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Strain, Vibration, and Acoustic Emission Pipeline Monitoring Systems

ICS
35.24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5-08
实施
2024-05-08

本文件规定了高精密大电流新能源储能控制线束的正常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New energy storage control wire harness of high precision and large current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4-28
实施
2024-05-01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机组专用二次回路电缆绿色低碳产品的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流程、产品生命周期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风电机组专用二次回路电缆绿色低碳产品评价。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product evaluation Special secondary circuit cables for wind turbines

ICS
13.02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4-26
实施
2024-05-26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机组专用一次回路电缆绿色低碳产品的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流程、产品生命周期报告编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风电机组专用一次回路电缆绿色低碳产品评价。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product evaluation Primary circuit cables for wind turbines

ICS
13.02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4-26
实施
2024-05-26

本文件规定了搭载28G高速传输线的PCB组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搭载28G高速传输线的PCB组件的生产和检验。

PCB assembly equipped with 28G high-speed transmission line

ICS
29.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4-19
实施
2024-05-04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电缆低碳产品的评价要求、产品生命周期报告编制方法、评价方法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电缆低碳产品评价。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product evaluation Wire and cable

ICS
29.06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4-17
实施
2024-04-22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系统在线绝缘安全分析装置缩略语、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电缆、GIS、变压器、PT、CT、避雷器和电动机等设备在线绝缘监测及分析。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insulation safety analysis device for power system

ICS
29.100.01
CCS
C383
发布
2024-04-16
实施
2024-04-16

本文件规定了阻燃功能抗老化电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阻燃功能抗老化电缆。

Flame retardant and anti-aging cable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25
实施
2024-04-10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 300/500V 及以下聚烯烃绝缘电缆术语和定义、总则、颜色和标志的耐擦性检查、结构尺寸检查、电气性能试验等。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 U0/U为 300/500V 及以下聚烯烃绝缘和护套 (若有)软电缆和硬电缆,用于交流标称电压不超过 300/500V 的动力装置。

Polyolefin insulated cable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V —Part 2: Test methods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聚烯烃软电缆 (软线) 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聚烯烃软电缆 (软线) 。 注:对某些型号的软电缆,可使用术语“软线”。

Polyolefin insulated cable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V —Part 3:Flexible cable(cord)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塑料绝缘阻燃耐火电缆电线和软线的术语和定义、代号、型号、规格、产品表示方法、电缆结构中的一般要求、成品电缆试验和要求、交货长度、检验和验收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电器装备、消防对阻燃耐火性能有要求的铜(铝)芯聚氯乙烯绝缘阻燃耐火电缆电线和软线。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flame retardant and fire resistant cables and wir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V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的设备之间及设备内部连接使用的软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GB/T 2900.10-2013,IEC 60050-461:2008,IDT)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 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 60811-1-3:2001,IDT) GB/T 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 60811-1-4:1985,IDT)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 60811-3-1:1985,IDT)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 60060-1:1989,NEQ)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502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227-2:2003,IDT) GB/T 6995.1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6995.4-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17650.1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IEC 60754-1:2019,IDT) GB/T 17650.2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酸度(用pH测量)和电导率的测定(IEC 60754-2:2019,IDT) GB/T 17651.2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程序和要求(IEC 61034-2:2019,IDT) GB/T 18380.12-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 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 60332-1-2:2015,IDT) GB/T 18380.2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IEC 60332-2-2:2004,IDT) GB/T 18380.33-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A类(IEC 60332-3-22:2018,IDT) GB/T 18380.34-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B类(IEC 60332-3-23:2018,IDT) GB/T 18380.35-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C类(IEC 60332-3-24:2018,IDT) GB/T 18380.36-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6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D类(IEC 60332-3-25:2018,IDT) GB/T 19216.21-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电缆(IEC 60331-21:1999,IDT)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 31247-2014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T 31248-2014 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 GB/T 39560(所有部分)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JB/T 8137(所有部分) 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 8734.1-201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1部分:一般规定 JB/T 8734.3-201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 YD/T 837.5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5部分 电缆结构试验方法 IEC 60684-2:2011 软绝缘套管 第2部分:测试方法(Flexible insulating sleeving - Part 2: Methods of tes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分类 概述 电缆的额定电压U0/U为300/300V、300/500V、450/750V。 导体的最高正常工作温度为70℃。 电缆型式代号 电缆型式代号由燃烧特性代号、系列代号、绝缘材料代号和护套材料代号4部分组成,其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缆型式代号的构成 电缆型式代号具体要求如下: a)燃烧特性代号包括以下几类。当有多种燃烧特性要求时,其代号按无卤低烟、阻燃和耐火的顺序排列: WD——无卤低烟; Z ——单根阻燃; ZA——阻燃A类; ZB——阻燃B类; ZC——阻燃C类; ZD——阻燃D类; B1——B1级燃烧; B2——B2级燃烧; N ——耐火。 b)系列代号: R ——连接用软电缆。 c)绝缘材料代号: Y ——聚烯烃。 d)护套材料代号: Y ——聚烯烃。 电缆型号名称 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如表1所示。 表1 电缆的型号和名称 型号 名称 用途 WDZ(A、B、C、D)-RYY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 设备之间或设备内部连接使用 WDZ(A、B、C、D)N-RYY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耐火软电缆  WDZ(B1、B2)-RYY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  WDZ(B1、B2)N-RYY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耐火软电缆  规格 电缆规格由芯数及导体标称截面积组成,如表2所示。 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 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等级 型号 芯数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 额定电压等级 V WDZ(A、B、C、D)-RYY、 WDZ(B1、B2)-RYY 1 0.3~0.75 300/300  1 1 300/500  2~5 0.4~1.5 300/500  6~41 0.4~1 300/500  6~10 1.5~10 450/750 WDZ(A、B、C、D)N-RYY、 WDZ(B1、B2)N-RYY 1 0.3~0.75 300/300  1 1 300/500  2~5 0.4~1.5 300/500  6~41 0.4~1 300/500  6~10 1.5~10 450/750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式代号、额定电压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文件编号表示。 示例1: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额定电压为300/500V、3芯、1.5mm2软导体结构,表示为: WDZ-RYY-300/500V  3×1.5  T/SOECC-017-2024 示例2: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燃烧B1级耐火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6芯、10mm2软导体,表示为: WDZB1N-RYY-450/750V  6×10  T/ SOECC-017-2024 5 技术要求 导体 导体应是退火软铜线。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尖锐凸起或其它损伤绝缘的缺陷。 导体的结构和电阻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 表3 300/30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 芯数×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最大 单线直径 mm 绝缘 标称厚度 mm 护套 标称厚度 mm 20℃时导体 最大电阻 Ω/km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1×0.3 0.16 0.4 0.6 69.2 0.012 1×0.4 0.16 0.5 0.6 48.2 0.012 1×0.5 0.21 0.5 0.6 39.0 0.012 1×0.75 0.21 0.5 0.6 26.0 0.010 表4 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 芯数×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最大 单线直径 mm 绝缘 标称厚度 mm 护套 标称厚度 mm 20℃时导体 最大电阻 Ω/km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1×1 0.21 0.6 0.8 19.5 0.011 2×1 0.21 0.6 0.8 19.5 0.011 2×1.5 0.26 0.7 0.8 13.3 0.011 2×2.5 0.26 0.8 1.0 7.98 0.009 2×4 0.31 0.8 1.0 4.95 0.0085 2×6 0.31 0.8 1.1 3.30 0.008 2×10 0.41 1.0 1.2 1.91 0.0056 3×1 0.21 0.6 0.8 19.5 0.011 3×1.5 0.26 0.7 0.9 13.3 0.011 3×2.5 0.26 0.8 1.1 7.98 0.009 3×4 0.31 0.8 1.2 4.95 0.007 3×6 0.31 0.8 1.2 3.30 0.007 3×10 0.41 1.0 1.4 1.91 0.007 4×0.4 0.16 0.6 0.8 48.2 0.011 4×0.5 0.21 0.6 0.8 39.0 0.011 4×0.75 0.21 0.6 0.8 26.0 0.011 4×1 0.21 0.6 0.9 19.5 0.011 4×1.5 0.26 0.7 1.0 13.3 0.011 4×2.5 0.26 0.8 1.1 7.98 0.009 4×4 0.31 0.8 1.2 4.95 0.007 4×6 0.31 0.8 1.2 3.30 0.006 4×10 0.41 1.0 1.4 1.91 0.0056 表4  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 芯数×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最大 单线直径 mm 绝缘 标称厚度 mm 护套 标称厚度 mm 20℃时导体 最大电阻 Ω/km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5×0.4 0.16 0.6 0.9 48.2 0.011 5×0.5 0.21 0.6 0.9 39.0 0.011 5×0.75 0.21 0.6 0.9 26.0 0.011 5×1 0.21 0.6 0.9 19.5 0.011 5×1.5 0.26 0.7 1.1 13.3 0.011 5×2.5 0.26 0.8 1.2 7.98 0.009 5×4 0.31 0.8 1.4 4.95 0.007 5×6 0.31 0.8 1.4 3.30 0.006 5×10 0.41 1.0 1.6 1.91 0.0056 6×0.4 0.16 0.6 0.8 48.2 0.011 6×0.5 0.21 0.6 0.8 39.0 0.011 6×0.75 0.21 0.6 0.8 26.0 0.011 6×1 0.21 0.6 1.1 19.5 0.011 6×1.5 0.26 0.7 1.1 13.3 0.011 6×2.5 0.26 0.8 1.2 7.98 0.009 6×4 0.31 0.8 1.4 4.95 0.009 6×6 0.31 0.8 1.5 3.30 0.006 6×10 0.41 1.0 1.7 1.91 0.0056 7×0.4 0.16 0.6 0.8 48.2 0.011 7×0.5 0.21 0.6 0.8 39.0 0.011 7×0.75 0.21 0.6 0.8 26.0 0.011 7×1 0.21 0.6 1.1 19.5 0.011 7×1.5 0.26 0.7 1.1 13.3 0.011 7×2.5 0.26 0.8 1.2 7.98 0.009 7×4 0.31 0.8 1.4 4.95 0.009 7×6 0.31 0.8 1.5 3.30 0.006 7×10 0.41 1.0 1.7 1.91 0.0056 8×0.4 0.16 0.6 1.0 48.2 0.011 8×0.5 0.21 0.6 1.0 39.0 0.011 8×0.75 0.21 0.6 1.0 26.0 0.011 8×1 0.21 0.6 1.2 19.5 0.01 8×1.5 0.26 0.7 1.2 13.3 0.01 8×2.5 0.26 0.8 1.2 7.98 0.009 8×4 0.31 0.8 1.4 4.95 0.009 8×6 0.31 0.8 1.5 3.30 0.006 8×10 0.41 1.0 1.7 1.91 0.0056 10×0.4 0.16 0.6 1.0 48.2 0.011 10×0.5 0.21 0.6 1.0 39.0 0.011 10×0.75 0.21 0.6 1.0 26.0 0.011 10×1 0.21 0.6 1.2 19.5 0.010 10×1.5 0.26 0.7 1.4 13.3 0.010 表4  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 芯数×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最大 单线直径 mm 绝缘 标称厚度 mm 护套 标称厚度 mm 20℃时导体 最大电阻 Ω/km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10×2.5 0.26 0.8 1.5 7.98 0.009 10×4 0.31 0.8 1.5 4.95 0.009 10×6 0.31 0.8 1.7 3.30 0.006 10×10 0.41 1.0 1.7 1.91 0.0056 12×0.4 0.16 0.6 1.0 48.2 0.011 12×0.5 0.21 0.6 1.0 39.0 0.011 12×0.75 0.21 0.6 1.2 26.0 0.011 12×1 0.26 0.6 1.2 19.5 0.010 15×0.4 0.16 0.6 1.2 48.2 0.011 15×0.5 0.21 0.6 1.2 39.0 0.011 15×0.75 0.21 0.6 1.2 26.0 0.011 15×1 0.26 0.6 1.2 19.5 0.010 16×0.4 0.16 0.6 1.2 48.2 0.011 16×0.5 0.21 0.6 1.2 39.0 0.011 16×0.75 0.21 0.6 1.2 26.0 0.011 16×1 0.26 0.6 1.2 19.5 0.010 18×0.4 0.16 0.6 1.2 48.2 0.011 18×0.5 0.21 0.6 1.2 39.0 0.011 18×0.75 0.21 0.6 1.2 26.0 0.011 18×1 0.26 0.6 1.2 19.5 0.010 19×0.4 0.16 0.6 1.2 48.2 0.011 19×0.5 0.21 0.6 1.2 39.0 0.011 19×0.75 0.21 0.6 1.2 26.0 0.011 19×1 0.26 0.6 1.2 19.5 0.010 20×0.4 0.16 0.6 1.2 48.2 0.011 20×0.5 0.21 0.6 1.2 39.0 0.011 20×0.75 0.21 0.6 1.2 26.0 0.011 20×1 0.26 0.6 1.2 19.5 0.010 24×0.4 0.16 0.6 1.2 48.2 0.011 24×0.5 0.21 0.6 1.2 39.0 0.011 24×0.75 0.21 0.6 1.2 26.0 0.011 24×1 0.26 0.6 1.2 19.5 0.010 25×0.4 0.16 0.6 1.2 48.2 0.011 25×0.5 0.21 0.6 1.2 39.0 0.011 25×0.75 0.21 0.6 1.2 26.0 0.011 25×1 0.26 0.6 1.2 19.5 0.010 30×0.4 0.16 0.6 1.4 48.2 0.011 30×0.5 0.21 0.6 1.4 39.0 0.011 30×0.75 0.21 0.6 1.4 26.0 0.011 30×1 0.26 0.6 1.4 19.5 0.010 37×0.4 0.16 0.6 1.4 48.2 0.011 表4  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 芯数×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最大 单线直径 mm 绝缘 标称厚度 mm 护套 标称厚度 mm 20℃时导体 最大电阻 Ω/km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37×0.5 0.21 0.6 1.4 39.0 0.011 37×0.75 0.21 0.6 1.4 26.0 0.011 37×1 0.26 0.6 1.4 19.5 0.010 40×0.4 0.16 0.6 1.4 48.2 0.011 40×0.5 0.21 0.6 1.4 39.0 0.011 40×0.75 0.21 0.6 1.4 26.0 0.011 40×1 0.26 0.6 1.4 19.5 0.010 41×0.4 0.16 0.6 1.4 48.2 0.011 41×0.5 0.21 0.6 1.4 39.0 0.011 41×0.75 0.21 0.6 1.4 26.0 0.011 41×1 0.26 0.6 1.4 19.5 0.010 耐火层 耐火型电缆的导体外应有耐火层,耐火层应采用耐火材料绕包,其性能应符合GB/T 19216.21-2003的相应要求。 绝缘层 电缆绝缘层应采用聚烯烃材料。 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试验结果: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MPa -  9.0 125%  空气箱老化后性能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 h  100±2 168   试验结果: —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a —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a  - -  ±30% ±30%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80±2  试验结果: —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  ≤50% 低温卷绕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20±2  试验结果 - 不开裂 抗开裂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 h  130±2 1  试验结果 - 不开裂 a  老化后的中间值与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耐火层(若有)和导体。 绝缘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针孔、气泡等缺陷,绝缘的横断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砂眼等缺陷,并应按GB/T 3048.9-2007中规定的工频或直流火花试验作为工序中间检查。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表3和表4相对应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标称值,其最薄点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5.3.6 绝缘线芯识别 概述 绝缘线芯应按以下规则识别: ——5芯及以下电缆采用颜色识别; ——5芯以上电缆采用数字识别。 供需双方可以协商确定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绝缘线芯识别。 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 5.3.6.2.1 颜色色谱 电缆优先选用的色谱是: ——单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 ——两芯电缆:红色、蓝色。 ——三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或是黄/绿色、蓝色、棕色,或是棕色、黑色、灰色。 ——四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或是黄/绿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 ——五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或是黄/绿色、蓝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黑色。 也可根据客户要求使用其它颜色。各种颜色应易于识别并耐擦,擦拭后的颜色应基本保持不变。 5.3.6.2.2 黄/绿组合色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 5.3.6.3.1 一般要求 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 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数字必须字迹清楚。 5.3.6.3.2 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 数字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d不应大于50mm。 标志的排列如图2所示。 图2 标志的排列 5.3.6.3.3 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标志要求应符合GB/T 6995.1的规定。 绝缘线芯绞合 多芯电缆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最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右向。 电缆的最外层绞合节距不应大于绝缘线芯实际绞合直径的16倍。 绞合时宜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缆芯表面宜用阻燃或耐火带做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宜小于带宽的10%。 护套层 护套应采用聚烯烃材料。 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试验结果: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MPa -  9.0 125%  空气箱老化后性能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 ℃ h - 100±2 168   试验结果: —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a —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a  MPa - - -  9.0 100% ±40% ±40% 热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 h  150±3 1  试验结果 - 不开裂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80±2  试验结果: —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  50% 低温卷绕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15±2  试验结果 - 无裂纹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15±2  试验结果: —最小伸长率  -  20%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  -15±2  试验结果 - 无裂纹 吸水试验 (重量法) 试验条件: —温度 —持续时间  ℃ h  70±2 24  试验结果: —重量最大增加值  mg/cm2  10 a    老化后的中间值与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5.5.3 挤包 单芯电缆,挤包在绝缘线芯上; 多芯电缆,挤包在成缆线芯上。 护套不应粘连绝缘线芯,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护套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针孔、气泡等缺陷,护套的横断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砂眼等缺陷。 5.5.4 厚度 护套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表3和表4相对应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标称值。护套厚度最薄点不应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5.5.5 颜色 护套颜色优选色为黑色,也可按用户需求供货。 电气性能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电缆电气性能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300/300V 300/500V 450/750V 导体电阻试验 试验结果: —最大值  Ω/km  见表3、表4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 —试验温度 试验电压(交流): 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  m ℃ V min  交货长度,最少10 环境温度 1500       2000      3000 5  试验结果 - 无击穿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试验条件:    —试样长度 m 5  —试验温度 ℃ 环境温度  试验电压(交流):      —绝缘厚度0.6mm及以下 V 1500 1500 -  —绝缘厚度0.6mm以上 V 2000 2000 2500  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 min 5 5 5  试验结果 - 无击穿 无击穿 无击穿 绝缘电阻试验 试验条件: —试样(经上述电压试验)长度 —浸水最小时间 —水温  m h ℃  5 1 70  试验结果 - 见表3、表4 注:本表中的要求适用于表1中的所有型号。 燃烧性能 5.7.1 阻燃性能 阻燃特征代号为Z的电缆应通过GB/T 18380.12-2022、GB/T 18380.22-2008规定的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阻燃特征代号为ZA的电缆应通过GB/T 18380.33-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A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阻燃特征代号为ZB的电缆应通过GB/T 18380.34-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B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阻燃特征代号为ZC的电缆应通过GB/T 18380.35-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C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阻燃特征代号为ZD的电缆应通过GB/T 18380.36-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D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5.7.2 B1、B2级燃烧 燃烧特性代号为B1、B2的电缆应满足GB 31247-2014中表2的相关要求。 5.7.3 耐火性能 耐火电缆应通过试验温度不低于750℃的线路完整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熔断器应不断开且指示灯不熄灭。 5.7.4 无卤性能 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每种非金属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pH值应≥4.3、电导率应≤10μS/mm;卤酸气体HCL和HBr含量应≤0.5%,HF含量应≤0.1%。 5.7.5 烟密度 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最小透光率为60%。 限用物质含量 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 26572的规定进行分类,检测单元尽可能拆分为均质材料。当用户有需要时,各均质材料中限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电缆材料中各均质材料限用物质的含量 物质种类 物质名称 含量限值 重金属 铅(Pb) 0.1%  汞(Hg) 0.1%  镉(Cd) 0.01%  六价铬(Cr(Ⅵ)) 0.1% 有机溴代物 多溴联苯(PBBs) 0.1%  多溴联苯醚(PBDEs) 0.1%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0.1%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0.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0.1%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0.1% 注:含量限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成品电缆标志 电缆护套外应印有制造厂名称、型号、额定电压、规格的连续标志,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550mm,制造厂名标志可以是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 标志可以是油墨印字或压印及其它合适的方法印在电缆上,标志油墨印字应字迹清晰、耐擦。标志要求应符合GB/T 6995.1的规定。 长度 5.10.1 电缆的标准制造长度宜为500m、1000m、2000m, 长度计量误差不应超过±0.5%。 5.10.2 电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也可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6 试验方法 总则 6.1.1 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进行。 有争议时,试验环境温度范围为15℃~35℃,相对湿度范围为45%~75%。 6.1.2 绝缘层和护套层取样 绝缘和护套的试验样品应取自成品电缆。 6.1.3 多芯电缆取样规则 对于5芯及以下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全检;对于5芯以上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抽取5芯进行检测。 结构及外观 6.2.1 导体结构 目力检查。 6.2.2 导体中单线直径 按GB/T 4909.2-2009的规定进行测量。 6.2.3 绝缘、护套厚度 按GB/T 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 6.2.4 绝缘、护套外观(含颜色) 目力检查。 6.2.5 标识 标识内容 目力检查。 标识要求 目力检查标识是否清晰、易于辨认。 标识耐擦性采用如下方法检验:用浸过水的脱脂棉或棉布轻轻擦拭10次,目视检查字迹是否仍清晰可辨。 长度标识误差按YD/T 837.5的规定测试。 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 6.3.1 绝缘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 2951.11-2008中9.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 2951.12-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按表5的规定执行。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和断裂伸长率变化率通过计算得出。 6.3.2 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 2951.11-2008中9.2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 2951.12-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按表6的规定执行。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和断裂伸长率变化率通过计算得出。 6.3.3 热冲击 按GB/T 2951.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护套的处理温度和持续时间按表6的规定执行。 6.3.4 高温压力 按GB/T 2951.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绝缘和护套的处理温度分别按表5和表6的规定执行。 6.3.5 低温性能 低温卷绕 对于外径12.5 mm及以下的绝缘和护套试样,分别按GB/T 2951.14-2008中8.1和8.2的规定进行低温卷绕试验,低温冷却温度分别按表5和表6的规定执行。 低温拉伸 对于外径12.5mm以上的护套试样,按GB/T 2951.14-2008中8.4的规定进行低温拉伸试验,低温冷却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 低温冲击 按GB/T 2951.14-2008中8.5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 绝缘抗开裂试验 按GB/T 2951.31-2008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5的规定执行。 护套吸水试验 按GB/T 2951.13-2008中9.2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 电气性能 6.4.1 导体直流电阻 按GB/T 3048.4-2007的规定进行试验。 6.4.2 耐电压试验 成品电缆耐压 电压依次施加在每根导体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他导体或水之间,然后再施加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导体或水之间。试样长度、水温和浸水时间见表7,按GB/T 3048.8-2007规定进行试验。 绝缘线芯耐压 本试验适用于护套电缆。试验应在一根5m长的电缆试样上进行,应剥去护套和任何其他包覆层或填充物而不损伤绝缘线芯。绝缘线芯浸于水中,电压施加在导体和水之间。试样长度、水温和浸水时间见表7,按GB/T 3048.8-2007规定进行试验。 6.4.3 绝缘电阻 样品应为做完耐压样品,按GB/T 3048.5-2007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70±2)℃。 燃烧性能 6.5.1 阻燃性能 燃烧特性代号为Z的电缆应按照GB/T 18380.12-2022、GB/T 18380.22-2008的规定进行单根垂直燃烧火焰蔓延性能的试验。 燃烧特性代号为ZA的电缆应按照GB/T 18380.33-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 燃烧特性代号为ZB的电缆应按照GB/T 18380.34-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 燃烧特性代号为ZC的电缆应按照GB/T 18380.35-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 燃烧特性代号为ZD的电缆应按照GB/T 18380.36-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 6.5.2 B1、B2级燃烧 燃烧特征代号为B1、B2的电缆应按照GB/T 31248-2014的规定进行燃烧试验。 6.5.3 耐火性能 耐火电缆的耐火性能应按照GB/T 19216.21-2003的规定进行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燃烧而保留电路完整性的试验。 6.5.4 无卤性能 电缆的每种非金属材料的无卤性能应按照GB/T 17650.1、GB/T 17650.2和IEC 60684-2:2011的规定进行测定。 6.5.5 烟密度 电缆燃烧时的透光率应按照GB/T 17651.2的规定进行测定。 限用物质含量 电缆材料中重金属、有机溴化物和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试验方法应按照GB/T 39560的规定进行测定。 7 检验规则 总则 制造厂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电缆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要求。出厂前,电缆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每件出厂交收的电缆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厂方应向用户提交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 电缆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9规定。 表9 出厂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比例 检验项目 本文件条文号 试验方法 抽样比例    出厂 型式 外观检查 绝缘外观(含颜色) 护套外观(含颜色) 5.3.4、5.3.6 5.5.3、5.5.5 目力检查 目力检查 100% 100% 7.4.3 结构尺寸检查 结构检查 导体中单线直径 绝缘厚度 护套厚度 5.1 表3、表4 5.3.5 5.5.6 目力检查 GB/T 4909.2-2009 GB/T 2951.11-2008 GB/T 2951.11-2008 100% 100% 10% 10%  电气性能试验 导体直流电阻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70℃绝缘电阻 5.6 5.6 5.6 5.6 GB/T 3048.4-2007 GB/T 3048.8-2007 GB/T 3048.8-2007 GB/T 3048.5-2007 100% 100% 10% -  绝缘机械性能 老化前拉力试验 老化后拉力试验 高温压力试验 低温卷绕试验 抗开裂试验 5.3.2 GB/T 2951.11-2008 GB/T 2951.12-2008 GB/T 2951.31-2008 GB/T 2951.14-2008 GB/T 2951.31-2008 10% - - - -  护套机械性能 老化前拉力试验 老化后拉力试验 热冲击试验 高温压力试验 低温卷绕试验a 低温拉伸试验b 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 吸水试验 5.5.2 GB/T 2951.11-2008 GB/T 2951.12-2008 GB/T 2951.31-2008 GB/T 2951.31-2008 GB/T 2951.14-2008 GB/T 2951.14-2008 GB/T 2951.14-2008 GB/T 2951.13-2008 10% - - - - - - -  表9  出厂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比例(续) 检验项目 本文件条文号 试验方法 抽样比例    出厂 型式 燃烧性能 成品电缆单根燃烧试验 成品电缆成束燃烧试验 燃烧性能分级 耐火性能试验c HCL和HBr含量 HF含量 PH值和电导率试验 烟密度试验 5.7.1.1 5.7.1.2~5.7.1.5 5.7.2 5.7.3 5.7.4 5.7.4 5.7.4 5.7.5 GB/T 18380.12-2022、GB/T 18380.22-2008 GB/T 18380.(33~36)-2022 GB/T 31248-2014 GB/T 19216.21-2003 GB/T 17650.1 IEC 60684-2:2011中45.2 GB/T 17650.2 GB/T 17651.2 - - - - - - - - - 7.4.3 限用物质含量 限用物质含量 5.8 GB/T 39560 -  标志检查 成品电缆标志 绝缘线芯识别 计米标志误差 5.9.1 5.9.2 5.10.1 6.2.5.1 6.2.4 YD/T 837.5的4.4 100% 5% 5%  包装检查 包装 9.1 目力检查 100%  a  护套低温卷绕试验一般适用于外径12.5mm及以下的电缆; b  护套低温拉伸试验一般适用于外径12.5mm以上的电缆; c  非耐火型的电缆不进行耐火性能试验。 术语限定 7.2.1 单位产品 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 7.2.2 检验批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规格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7.2.3 样本单位 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 7.2.4 试样 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电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电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除。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出厂检验 7.3.1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它们是电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 7.3.2 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100%的检验项目中,被检试样如有任何一项不合格时,则判该样本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从检验批中剔除,不允许出厂。 抽样检测项目按照表9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抽样检测的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不合格,则对该批余下的全部电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任何单位产品在检验中有任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则该单位产品应判为不合格。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该检验批应判为合格。 7.3.3 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 不合格的检验批不允许出厂。不合格检验批中,如果样本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交货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作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 型式检验 7.4.1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9所列的应检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的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 7.4.2 检验周期 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电缆首批生产;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一年应进行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 7.4.3 抽样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 7.4.4 判定规则 首先应检验出厂检验包含的项目,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然后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的样本上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中任意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型式检验合格;如果仍有任意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7.4.5 重新试验 如果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应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或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之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但是,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双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 7.4.6 样本单位处理 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作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进行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符合交货长度规定,可作为成品交货。 8 标志 标志不应影响电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m 。 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电缆产品型号: b)计米长度; c)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 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 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 电缆以成圈或成盘,卷绕整齐,并妥善包装后交货。电缆盘应符合JB/T 8137-2013的规定。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以客户要求进行包装。 电缆盘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 b)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V;芯数和标称截面积,单位:mm2); c)电缆长度,m; d)毛重,kg; e)制造日期:年、月; f)表示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 g)标准编号; h)保证贮运安全的其他标志。 运输和贮存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装卸、运输及运输过程的固定。 电缆贮存中包装要完好,标示应齐全,封端严密。 电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 a)不得使缆盘处于平放方位,不得重叠堆放; b)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 c)盘装缆应按缆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滚动,但不得作长距离滚动; d)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 e)防止受潮、雨淋和长时间暴晒,避光保存; f)贮存和运输温度应控制在-15℃~+40℃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 参考文献 [1]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 [2] GB/T 5023.5-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3] GB/T 9330-2020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4] GB/T 19666-2019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5] JB/T 8734.3-201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 [6] YD/T 1173-2016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Halogen-free low smoke polyolefin insulated and sheathed flexible cables with rated voltage of 450/750V and below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3-20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行业在绿色低碳管理方面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能耗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固废管理和企业资质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线电缆生产制造企业,并为规范企业在绿色低碳管理方面的各项要求提供指引和参考。

Green and low-carb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wires and cables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 V及以下聚烯烃绝缘电缆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型号、标志、绝缘线芯识别、电缆结构的一般要求及电缆使用导则。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聚烯烃绝缘和护套 (若有) 软电缆和硬电缆,用于交流标称电压不超过300/500V的动力装置。 注:对某些型号的软电缆,可使用术语“软线”。

Polyolefin insulated cable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V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300/300V聚烯烃绝缘屏蔽电线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300/300V聚烯烃绝缘屏蔽电线。 所有电缆均符合T/GDWCA 0136.1—2024的要求,并且各种型号电缆应分别符合本部分规定的特殊要求。

Polyolefin insulated cable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V —Part 4:Screened wires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8
实施
2024-04-05

本文件规定了交联聚乙烯绝缘船用耐火电力电缆的使用特性、代号、型号、规格及表示方法、技术要求、成品电缆试验、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XLPE insulated fire resistant shipboard power cable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5
实施
2024-03-30

本文件规定了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阻燃耐火控制电缆的使用特性、代号、常用型号及表示方法、技术要求、成品电缆试验、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Control cables of polyvinylchloride insulated and sheathed flame-retardant fire-resistant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5
实施
2024-03-30

本文件规定了机器人管线包直线回弹结构(以下简称“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管线包直线回弹结构。

Robot pipeline package linear rebound structure

ICS
29.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5
实施
2024-03-30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的使用特性、代号、常用型号及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Rare earth aluminium alloy power cable

ICS
29.060.20
CCS
C383
发布
2024-03-15
实施
2024-03-30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