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14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5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

本文件规定了工艺品售后咨询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咨询服务机构、服务基本原则、售后服务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工艺品的咨询、售后管理、实施、评价与改进。

Handicraft after-sales consulting service specifications

ICS
03.080.01
CCS
F514
发布
2024-02-22
实施
2024-03-08

本文件是针对普通儿童阅读需要制订的一般性童书发行推广分级标准,在实践中要针对儿童个体差异辩证应用。其目的是尊重和支持儿童的发展,让有不同阅读需要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在现有童书发行、阅读推广过程中读到适宜的图书,得到适宜的引导。 本文件正文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要素、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及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为了表征清晰,文件采用图表形式,将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儿童读物的特征及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予以分级分类说明。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要素基于图画书基本构成,针对图画、文字、主题、角色、故事等元素编制。了解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童书发行推广工作将有据可依,对童书进行适宜的推荐、推广,能够切实解决当前儿童阅读“每个阶段到底该读什么”的现实难题。同时,本文件亦适用于儿童阅读推广指导工作,为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重要依据。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旨在引导童书发行推广相关人员在关注“读什么”的同时也关注“怎么读”,为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以儿童阅读能力常规水平为基准,从基础阅读出发,为阅读提供指导,描述了普通儿童通过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所能达到的目标,对于阅读障碍、超前发展儿童,应参考指导目标降低或提升年龄等级要求。 分级阅读是指依据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其匹配相适应的读物与阅读指导,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成熟阅读推广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分级阅读的发展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传统阅读教育讲究“次第”发展,从开蒙识字到诵读四书,不同程度地遵循着儿童的分级发展规律。中文分级阅读作为一种科学的阅读理念,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首次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2016年印发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为推动少年儿童阅读科学化、规范化,近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等重要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倡导儿童阅读的分级推进。 本文件的编制,在于落实《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和探索建立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任务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目标。本文件以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政策依据进行编制,同时广泛借鉴了童书出版与发行、儿童阅读、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儿童美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大量儿童读物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需要进行相应标准分级内容的编写。因3—6岁儿童与6—8岁儿童同处于基础阅读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即“学习阅读”阶段(8岁之后进入“用阅读学”阶段),故在编写年龄段上合并为3—8岁。为了与相关政策文件的表述形式保持一致,与传统儿童读物的推广方式保持一致,文件中关于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和阅读能力指导目标,全部以年龄段为单位进行划分,围绕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五个年龄段进行内容制订。未来,也会根据发行推广的应用需要,尤其是技术开发工作的需要,逐渐转化为等级、分值的划分方式。 不同类型的图书,衡量其阅读难度的要素和特征往往不同,3—8岁儿童读物以图画书(即绘本)为主,包含故事类与非故事类内容。 本文件中的儿童读物专指图画书,优先针对图画书进行分级要素和分级特征的规范,未来修订时再兼顾6—8岁儿童的特殊读物形式,如桥梁书等其他类型图书的分级需求。

Leveled reading guidance for children aged 3-8

ICS
01.140.40
CCS
F514
发布
2023-02-24
实施
2023-03-01

 1、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笔记本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8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标准技术要求与QB/T 1438-2007《簿册》标准保持一致,部分指标有所提升。并新增加了安全项目,详见下表。 序号 项  目 《笔记本》团标 QB/T 1438-2007《簿册》 1 外观 1、内芯纸张表面平滑,不允许有脱页、褶子、皱纹、残缺、倒装。套印无明显偏差。 2、外露金属件表现光滑无毛刺,无明显变形、锈迹。按扣应固定无脱落。 3、纺织封套洁净无污渍,无断纱。针距均匀,无跳针、脱线。 4、皮革、塑料外套表面平滑,无明显破损、变形。 产品封面及封底庆平整、洁净,文字、图案清晰,套印偏差平版印刷不大于0.2mm,其他印刷不大于0.5 mm 2 允许误差 偏差±1.0 mm 偏差±1.5 mm 3 内芯张数 内芯张数不允许缺页 百张以下不应缺张,百张以上(含百张)以上允许缺2张 4 两面对线偏差 ≤1.0mm ≤1. 0mm 5 断线 不允许 ≤1.5mm每页不超过3处,每百页不超过8页 6 破洞 不允许 不允许 7 白页 不允许 不允许 8 脏迹 不允许 ≤5mm每百张不超过页,每页不超过2处 9 圆角 基本一致 基本一致 10 漂口偏差 ≤1.5mm ≤1.5mm 11 不透明度 ≥75% —— 12 可勃值 ≤60g/m2 —— 13 定量 内芯定量≥65g/m2 封面定量≥100g/m2 内芯定量≥55g/m2 封面定量≥70g/m2 14 平滑度 ≥20s —— 15 挺度(横向) ≥25mN —— 16 紧度 0.8±0.10g/cm3 —— 17 水分 6±2% —— 18 施胶度 ≥0.75mm ≥0.75mm 19 耐久性 ≥2000次 —— 20 色牢度 ≥3级 —— 21 特定元素 8种特定元素的迁移按GB21027-2020 —— 22 增塑剂 增塑剂6P按6675.1-2014 —— 23 游离甲醛 ≤300 mg/kg —— 24 白度 ≤85% ——

notebook

ICS
97.200.01
CCS
F514
发布
2021-11-23
实施
2021-11-23

标准的主要内容 1)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采纳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了瞄准器产业发展现状,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2)本标准主要进行结构尺寸、表面质量、准芯精度、噪音、水平仪、使用温度、紧固件试验等。

Bow Sight

ICS
97.220.99
CCS
F514
发布
2019-12-26
实施
2020-08-27

试验方法 项 目 名 称 要  求 7.1 初写性能 10?mm内出墨正常 7.2 书写性能 笔 头 代 码 UF 划线450?m以上,线迹无明显断线、变淡现象,线迹均匀    EF 划线400?m以上,线迹无明显断线、变淡现象,线迹均匀    F 划线350?m以上,线迹无明显断线、变淡现象,线迹均匀    M 划线200?m以上,线迹无明显断线、变淡现象,线迹均匀    B 划线150?m以上,线迹无明显断线、变淡现象,线迹均匀 7.3 渗透性 ≥24 h,书写纸背面无明显痕迹 7.4 干燥性 ≤10?s,覆盖纸应无墨迹 7.5 复印性 复印线迹保持可见 7.6 耐水性 ≥1 h,线迹保持可见a 7.7 耐光性 ≥72 h,线迹保持可见 7.8 保存性 A法 (50±2)℃,10 天,按7.1和7.2进行试验   B法b (40±2)℃,(55±5)%R.H.,90 天,按7.1和7.2进行试验 7.9 间歇书写 ≥7 d,50?mm内出墨正常 7.10 书写润滑度 0.15~0.25 7.11 耐高温 (60±2)℃,24 h,无漏墨现象 7.12 耐低温 (-10±2)℃,24 h,无漏墨现象

Gel pens

ICS
97.200.01
CCS
F514
发布
2018-10-25
实施
2018-11-07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