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乃是此书的点睛之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11 16:14:15

第五十五回乃是此书的点睛之笔

迹象还表明,他们不仅没有找到“这五回”的抄本,连“这五回”的梗概也不曾打听出来。推测起来有如下几种可能:一种是,抄本虽多,却同出一源,而原本就缺了“这五回”。历时过久,因此当代人谁也不曾见过。一种是,虽不同源却 光盘打印不约而同地少了“这五回”,说明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使他们对“这五回”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一种是,有的抄本虽有“这五回”却绝不提供,看过的人也讳莫如深,绝口不言其中的故事情节。三者之中,前两种的共同特点是,成书的年代久远,流传的范围极小,见过的人均已下世,因此,无从查考了。否则,成书较近,很多人知道情节,时过境迁之后,总该有些像样的口风传布出来吧,何以流传后世数百年的却是王世贞著书报父仇之类的神话参见吴晗《网站推广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及《寒花盦随笔》等文:大意是说,王世贞之父王忬被杀,与严嵩、唐顺之等人有关,所以王世贞写了《金瓶梅》这部小说来进行报复;尤其荒唐的一种说法,说王世贞把小说的每页纸上都涂了毒液,而后献给仇人,俾其仇人读书时“以指润口津揭书,书尽毒发而死。”呢?

手写本在传抄借阅过程中的散失是难免的,但一般说来,以成卷遗失与散乱遗失两种为最常见,现在的情况却十分特殊:它既是前后相连的五回,在二十卷本中却又分属于第十五、十六两卷,既不成卷,又绝不散乱,确是蹊跷极了。偏偏如此彻底地消灭了“这五回”,这绝非是一般性的遗失,而有其特别重要的原因。虽说由于它杂有淫秽笔墨,不少道学家都说“DVD压制 决当焚之”,“当急投秦火”,可是全书的百分之九十五毕竟没有焚,至今淫秽如昔;而“这五回”,看来也不至于淫得更为出奇。此外还有什么呢?

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VCD复制 政治上去。政治原因历来是造成文化毁灭的最大劫数;现今如此,而古代尤甚。藏书者既担心招来灭门之祸,又不忍尽烧此书,两全的办法自然是择其尤者予以彻底消灭了。

看来,第五十五回乃是此书的点睛之笔,是当局所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回书中的情节,向前可以延伸到第五十三回,是其准备阶段,向后可以延伸到第五十七回,是其扫尾工程。只消灭第五十五回是不够的,只有向前向后各株连两回,才算完全、彻光盘复制底,才能使藏书者、传书者安枕无忧。

我们注意到,西门庆初次进京恰在四月十七日从胡僧手中得到壮阳春药之后不久,难保西门庆不当做稀世之宝带进京去,蔡京得之难保不转献进宫。在有明一代,进药希宠之事非止一端,此书乃反映现实之作,难保不在此书中加以描写。托之北宋而北VCD制作 宋无此事,不言明朝而明朝偏偏有,阿Q讳灯,自然要追究其影射之罪,如此放肆揭短,这还了得! 这只是诸如此类的假设中的一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笔者力有未逮,无意为“这五回”恢复原貌,如能证明沈德符所言不诬,本文的任务就告完成了:现存《金瓶梅》(含各种版本)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均系万历人写于丁未前后的“赝作”。因此,在《金瓶梅》成书年代研究中遇到的万历痕迹(比如第五十六回引用了万历文人屠隆的《祭头巾文》之类),凡是属于“这五回”之中的,也就理所当然地丧失了google左侧排名 为《金瓶梅》全书成于万历年间这种说法作证的资格,可以剔出不论,不必再来纠缠了。《金瓶梅》的原作者藏在哪里?

我们在第一章里说,兰陵笑笑生不是《金瓶梅》一书的作者;我们在第二章里,又进一步说明《金瓶梅》现存“这五回”不是它那原作者的手笔。那么,真正的《金瓶梅》原作者应该到哪里去找呢?本章对此将做出肯定的回答。

我们知道,任何作家都不可能凭空臆造。作家构思作品,靠想象,靠读书,靠别人提供的各种资料;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他自身的光盘压制 生活基础。每个人都是他自身生活经历的载体。每个人的身上,无不带有他自身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所赐予的深刻的烙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5-03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92
  • 日志数: 22
  • 建立时间: 2010-09-10
  • 更新时间: 2010-12-0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