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环境保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实录

2017.1.23

  1月20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介绍环境监测及《大气十条》工作进展情况。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参加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主持发布会。

  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

  新京报:近期有舆论认为现在考核排名压力很大,导致地方监测数据造假。请问环境保护部在保证数据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另外,京津冀要建立跨区域环保机构这个问题讨论很久了,现在有没有方案和时间表?

  吴季友:监测数据的质量是我们环境监测的生命线,数据的质量关乎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部一直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问题。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做好防控,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案》和空气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二是改革体制机制。2016年11月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全部进行了上收,由以前的“考核谁,谁监测”转变为“谁考核,谁监测”,从体制上保障了监测数据免受行政干预。三是完善管理体系。印发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城市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通过事权上收以后,运维主体发生了变化,我们对运维公司的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是健全质控体系。着手构建国家、区域和运维机构三级环境质量监测的质控体系,采取多重措施确保数据的真实。五是强化司法的震慑作用。我们积极与“两高”协调,2017年1月起实施的“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已经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罪”论处,有效解决了造假定罪难的问题。六是严厉查处数据造假问题。通过采取飞行检查等多种形式,对数据造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涉嫌造假的严肃处理,对情节恶劣、证据确凿的依法追究责任,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通过多重并举的措施,对保证数据的质量、加强监测质量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谢谢。

  刘炳江:中央提出探索研究京津冀跨区域机构的要求后,环境保护部立即牵头组织开展研究,一直紧锣密鼓研究探索之中,目前正处于可研阶段。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加快工作进度,尽早拿出成果。

  建立更完善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

  南方都市报: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消息称环境保护部与气象局将联合发布重污染空气预警,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接下来的发布机制,包括预警的标准是否会有所调整?第二个问题,我注意到在刚刚介绍的空气质量变化中,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32.1%,整个珠三角区域的下降幅度也比较大,请问广州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有哪些?第三个问题,许多地方都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很多企业从11月就停产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色预警要求企业停产,有点警无可警的感觉,能否取得实际效果?

  吴季友:第一个问题,由于气象和环保部门在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和发布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两部门发布的信息有时候存在不一致,给公众的认知和地方政府应对工作带来困扰。环境保护部与中科院合作研发了数值模拟系统,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源清单为基础,结合污染源变化情况、扩散传输沉降条件、加上颗粒物组分监测的数据和雷达监测的数据,能够实时对我们的预报进行评估校准。且经过预测会商的结果,还要跟区域和地方进行会商,遇到重污染的时候,要求地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警措施,对重污染天气起到削峰的作用。

  目前我们和气象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协商出台一个更完善的机制,把重污染的预警、分级、发布能够做得更完善、更有效,让公众和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应对。

  刘炳江:广州的问题放在珠三角考虑。整个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政府领导重视比较早,从2000年开始就率先提出大气复合型污染,制定规划早,执行也非常到位,主要特点有三个。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到位。现在珠三角没有钢铁企业,没有大的重工业企业,从2000年开始没有出现重化工比例上升的趋势,不但没上升,反而下降,执行得比较到位。因为有一个“腾笼换鸟”政策,珠三角产业逐步升级,跟发达国家走的路子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二,能源调整比较早,而且执行比较到位。珠三角煤炭消费量在咱们国家是最早下降的,而且从2005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珠三角的量是最高的。而且机动车控制也是卓有成效。第三,领导重视、管理比较到位。珠三角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的政策落实比较好,很多有利于环保的政策,首先是在珠三角形成的。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于第三个问题,目前,各地为应对重污染天气,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首先关注的是红色预警减排措施必须落实,这是符合法律依据的。衡量减排的效果不是停产企业的数量,而是减少了多少污染物。有的地方说红色预警期间停产了几千家企业,量很大,很吓人。但从我们对各地红色预警期间用电量的调度来看,下降幅度一般不超过20%。表面上说停了几千家,但没完全起到相应的污染减排效果,需要进一步按照企业污染物排放绩效情况,重点对污染严重、排放量大的企业采取管控措施。

  其次,我们更希望地方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有很多行业,比如水泥、制药行业,冬季产品需求量并不大,这些行业的企业完全可以科学安排生产周期,将检修时段从夏季挪到冬季,将生产时段放在空气质量好、环境容量比较大的季节,这就是比较科学的应对措施。为了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降低污染物峰值,大家应该合理科学安排企业的生产和检修,尽量调一调。

  总体而言,第一要看实际的污染减排效果,不要光看停产的数量。第二现在有关行业应该科学地调度生产,实行精细化减排,措施要可核查、可定量。

  空气质量要排名,变化程度也要排

  凤凰网:在重点区域中,京津冀PM2.5和PM10的下降幅度相比珠三角来说要高一些,但去年全年排名10个最差城市中还是有9个在京津冀区域内。请问在排名过程中是否会考虑每个区域本身所处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下降程度,而不是以简单的空气质量达标情况来排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