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彻底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卫生?那个未来未必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4-15 23:43:29

    “3·15”过去整整一个月的4月15日这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非法生产的胶囊:河北、江西等地的一些作坊,用生石灰处理各种皮革废料,进而熬制熬成工业明胶,装进没有标识的白袋子里,作为原料卖给浙江新昌的一些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而浙江新昌的儒岙镇,则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这里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些非法用工业明胶制造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向药品企业,吃进消费者肚子里。
 
  国家明令禁止将工业明胶用作食品药品原料。药用胶囊是一种重要的药品辅料,若用工业明胶制造,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重金属铬含量超标——铬是致癌物。
 
  咱中国是人多、病多、吃药多,就像可能吃过“地沟油”一样,你也可能吃过“工业明胶胶囊药”。不久前央视主播赵普在微博上遮遮掩掩地说“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暗指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来制作,但他很快就删除了微博,生产果冻的大型企业纷纷出来否认,让人感到“赵普不靠谱”。现在事情在另一个管道获得突破:有的“工业明胶”跑到“药用胶囊”里去了!原来“空穴”来的此风啊!
 
  食品药品安全卫生,已然成为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大难问题,严重损害了国人的健康。食品不卫生,带来“食源性疾病”;药品出问题,带来“药源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最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而“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疾病,除了药物副作用、过敏反应之外,不合格的药品也是罪魁之一。药品和保健品,如果使用了“工业明胶胶囊”,那很显然,既会带来“药源性疾病”,又会带来“食源性疾病”,这真是双重的罪恶。
 
  胶囊生产企业生产“工业明胶胶囊”、制药企业使用“工业明胶胶囊”,都是为了节约、降低成本,毕竟工业明胶每吨只要两万多元,便宜一万多元。按常识判断,“工业明胶胶囊”有生产、有使用,但不会是所有的企业都使用。
 
  要解决食品药品卫生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综合工程,因为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我认为,一明一暗两个原因需要高度重视:明的,就是监管不力;暗的,则是税负过重。
 
  监管不力是个明摆着的事。除了媒体偶尔曝下光,平常基本没人愿意积极主动去监管。你见过监管部门像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那样去暗访调查的吗?恐怕没有。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审批、收费,就算“日常监管”了。全国那么多职能部门、那么多执法监管人员,还不如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几个记者所发现的问题多与大。
 
  监管之力虚弱,征税之力强盛。税负太重,企业不堪负担,寻求利润空间,只靠歪门邪道。至少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如此。多少人生活在“税深火热”之中?对于企业来说,本来应该是“人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没底线”,但是,当他们看到“只有权力,没有底线”的时候,立刻就变成了“只有利益,没有底线”。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有句名言:“征税的权力是事关毁灭的权力。”在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都期待彻底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卫生问题,但如果上述一明一暗两个两个问题不能从体制制度上得到根本性解决,依然只是“征税的权力很强大、监管的权力不行使”,那么,那个未来未必来。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5-0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8038
  • 日志数: 144
  • 文件数: 894
  • 建立时间: 2008-05-15
  • 更新时间: 2018-03-1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