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帆教授——《检验检疫科学》创刊人、责任副主编;《理化检验-化学分册》40年编委;《离子选择电极/化学传感器》原编委;《分析化学》审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23年。曾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学术专长: 1)离子交换分离的研究与应用; 2)样品前处理中的分离富集; 3)有害重金属与稀土元素光谱分析; 4)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5)铀钍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离子交换法制备商品化高纯物质..................

向勤邦生物公司“勤学邦”学习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22 18:56:09/ 个人分类:学术相关

  一、事由

  1、3月28日,我与淮安检验检疫局两位食品实验室主任参观了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没想到看到在走廊有《外文文献译文墙报》,这是我一生看到的首例。这墙报起名“勤学邦”

  2、昨天(5月15日),分析测试百科网卞总及小张编辑来我家,卞总看到我桌上有外文文献,她好像感到意外...

  事实上,上月小L从外地来电,问我:离子交换分离和六价铬的方法。我说:“分离六价铬很方便,可用阴离子交换分离;而分离砷,离子交换不拿手,还是用氢化物发生法更可行...”

  又对小L说,可将J.Korkisch的《Hand Book》关于离子交换分离铬和砷的两节复印再回答你。

  小L通过国家图书馆科技咨询室辜军同志将资料从书库取出,复印后给小L。小L又复印一份快递给我。我仔细看了:

  铬是第4章275页-296页;

  砷是第6章189页-201页。

  看了以后,结论与我事先的判断相同。

  二、我的看法

  1、我在《检验检疫科学》杂志“编者的话”中讲到:不了解国外研究进展,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我在南方某厅级检验检疫局作交流,也强调翻译外文的重要性,提出“译文1,2,4”。

  我前年曾到勤邦生物公司交流,也强调“译文1,2,4”即:年轻同志每年至少翻译一篇外文文献,争取翻译两篇,最好翻译4篇,必有大收获。

  没想到,勤邦生物公司年轻科技人员真做了!并且将译文做成墙报,并将墙报起个名字——“勤学邦”。意外!意外之一,我第一次看到外文文献译文墙报;意外之二,这墙报的名字真是绝了!聪明!这件事也说明勤邦生物公司有位好领导!

  2、卞总认为我退休的7旬老人现在还在看外文文献,她感到意外。我认为可以理解。当时,我告诉卞总,我有国家图书馆图书阅览证,去年还去查过CA合订本和AC的Rev专刊。

  3、我在《关于分析化学院士的评选》这篇博客中提到,“希望评上院士以后,坚持阅读国外文献。”并说,“如果第一年看到国外文献少于12篇(其中Anal.Chem2篇),自己要自责不努力。

  有网友对这条意见(要求)认为太容易做到了。确实,对汪尔康先生、俞汝勤先生、陈洪渊先生和庞国芳院士来说,每年肯定会看数十篇外文文献及多篇AC的Rev。但估计也会有个别分析化学院士不能达到“要求”。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看文献,而是会议、电话/邮件、评审等社会活动太多,让你屁股做不下来,即使勤奋的学者也让你没有时间勤奋。

  三、结语

  1、向勤邦生物公司的年轻科技人员学习,学习他们真正翻译了外文文献并大家公开交流。

  2、愿年轻的分析化学工作者都是“勤学邦”。


TAG:

学海无涯乐作舟 引用 删除 zzl   /   2012-05-23 14:25:31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5-0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9713
  • 日志数: 357
  • 文件数: 1
  • 建立时间: 2011-01-25
  • 更新时间: 2023-01-1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