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14 13:40:13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本地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免费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1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金浩茶油)被曝部分产品出现苯并芘含量超标问题以后,植物油制取中采用的压榨法与浸出法之争遭遇热议,根据金浩公司的辩解,致癌物问题似乎在供应其原材料的农户身上。而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和机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浸出法

  自从我国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食用油外包装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之后,一些商家就开始把生产工艺当做竞争的手段之一,引发了压榨油与浸出油之间的是非之争。金浩茶油部分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一时间为压榨法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据媒体报道,金浩公司的检测结果显示,压榨毛茶油和压榨精炼一级油的苯并(a)芘含量在5微克/千克以内。但利用现代浸出技术产出的毛茶油苯并芘含量在60微克/千克左右。单纯看此次结果,压榨工艺不会使苯并芘超标,浸出法则是苯并芘超标的罪魁祸首。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杨博教授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内植物油制取工艺主要是压榨法和浸出法,具体选择与油料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条件、产品等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大豆油绝大部分采用浸出法,因为其含油量只有19%左右,直接压榨的出油率很低。另外,直接压榨法可以保留油料所含油脂的特殊风味,大豆油做成色拉油,要求没有味道,花生油、芝麻油等含油量比较高,又需要保留香味,采用压榨法比较多。当然,压榨剩余的饼粕通常还要进一步通过浸出工艺提取残留的油脂,通常压榨饼粕残油在7%左右。茶油通常是选用先压榨再浸出的方法,压榨出来的油质量比较好,价格高,压榨后的茶饼里面还有不少油,就要用浸出工艺才能取出,浸出油颜色深、酸价高、价格低。由此推论,如果苯并芘的含量超标和浸出法有关,大豆油超标的几率会比较高,而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几率则应该比较低。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了相反的现象。国内某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经对国内市场上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芘残留含量做过一个详细的检测。此次检测的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检测的经过和结果。据介绍,为了配合国家新的动植物油脂苯并芘测定标准的制定,此次大规模的检测中,抽查和收集了市场上2006-2007年生产的全国各大油料产区(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外的食用植物油,共19个种类、262个样品。结果显示,苯并芘检出率为98.5%,超标率占样品总数的2.3%。其中,大豆油检出率为96.0%,其余种类均为100%。不合格食用植物油中芝麻油占83.3%。

  普遍采用浸出法生产的大豆油,苯并芘含量反而是最低的;而普遍采用压榨法生产的芝麻油,含量最高。

  一位食用油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基本上国内所有的食用油生产企业都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浸出法,国外也是如此。就算是一些号称‘纯压榨’的企业,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浸出的环节。”“浸出法不是特别复杂的工艺,工艺本身已经非常成熟,没有危害。使用浸出法生产油时,要运用一些物质吸附残余溶剂,目前而言,活性碳的吸附效果不错。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活性白土来吸附残余溶剂,吸附效果不如活性碳,因此会留有更多的苯并芘。”

  对此食用油企业立即表态,金龙鱼媒体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查出金浩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之后,国家质监部门抽检了所有油企生产的食用油,金龙鱼的苯并芘的含量是低于10微克的。”鹰唛食用油行政部夏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鹰唛食用油生产过程中采用‘五脱工艺’,即脱水、脱色、脱胶、脱酸、脱黄曲霉素。原来咱们平时的食用油中有很多科技技术在里面,这种‘五脱’提炼工艺提高了油的纯度和吸收率、去除了油中的有害物质、使油的质量更加稳定,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油的营养成分。”他还表示,鹰唛食用油通过了广东质检总局、中山质检总局的抽检,苯并芘含量达标,至于采取了何种方法使苯并芘含量低于10微克,则属于商业机密。

  把关难题

  那么,是不是像金浩公司的汇报材料中所解释的那样,毛茶油苯并(a)芘含量高的原因是公司从农户中收购茶饼?金浩公司指出,农户为了提高出油率,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在高温下容易生成苯并芘。此外,浸出工艺中,溶剂油在55度温度作用下,萃取粉碎蒸发过的茶饼里的残油,这个过程会导致苯并芘含量进一步增高。如果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其他茶油企业乃至生产其他一些种类的植物油的企业,部分产品也可能存在苯并芘超标的问题。因为除了金浩公司,其他茶油公司也大量从农户手中收购茶饼,也同样会采用浸出工艺。杨博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这样解释,金浩公司的解释有一定道理,茶籽经高温烘烤的确有产生苯并芘的风险,但苯并芘的引入还有其他途径,煤烟、矿物油、沥青等都是苯并芘的常见来源,如果油料污染了这些物质,就会引入苯并芘;另外,使用了不合格的浸出溶剂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具体是哪种因素导致苯并芘超标,尚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3 据了解,因为价格比较便宜等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俗称浸出轻汽油。这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浸出溶剂,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一般来说沸程越长组分越复杂,越有可能带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如苯、甲苯和多环芳烃类物质。杨博教授表示,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油脂是安全的方法,如果溶剂符合食品级质量及卫生标准,最终产品中也不会出现苯并芘超标的现象。另外,即使油脂在前面的生产中曾受到了苯并芘污染,也可以通过精炼工艺去除大部分,如采用活性炭吸附和真空高温脱臭工艺等。如果精炼不好,就会去除得不彻底。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董文斌教授也同样表示,食用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苯并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出现超标的最大可能就是企业生产条件没有符合技术要求。前述国内质量监督检验所在《262份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检测结果分析》中指出,不合格食用植物油中芝麻油占83.3%,主要原因在于芝麻油生产的门槛较低,生产厂家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品控能力较差的厂家在原料、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各环节或厂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出了苯并芘超标的产品。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对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含量都提到了“是否超标”的问题。

  杨博教授指出,尽管国家规定食用油外包装要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但如果企业用浸出法生产的油加入压榨法生产的油中,消费者也是无法判断的,检验也很难。能不能寄望有关监管部门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食用油的监管方面,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食品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工商局负责对进入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监管。对企业的检查是经常进行的,结果不会公布,让企业改正就是了。对此,他也感到无奈,一般来讲,大企业都比较规范。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监管机构也难以执行责罚,因为“某个领导一个电话过来,说某某是朋友,要关照一下”,他们就没办法了。金浩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问题之所以会暴露,他认为多是竞争对手所为。“媒体多报道一下也好啊!”他说,媒体把问题披露出来,有关部门就要加强监管了。把关难题还不仅于此,某品牌食用油山东区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对食用油的监管体系非常薄弱。有些企业生产的油还没有经过质检部门的抽检就进入市场。此外,在胶东半岛,遍地是小作坊,油经过初步加工,就直接灌瓶流入市场。”




下载提示:

1.您还没有登录,只有登录后才可以下载此资源, ,
2.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
3.下载减少用户积分。

本地下载链接
  • 下载地址: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下载此内容,请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9648
  • 日志数: 82
  • 文件数: 133
  • 建立时间: 2012-09-17
  • 更新时间: 2017-05-1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