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布局生物柴油市场 投资20亿元建基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1-31 22:16:13

更低廉的价格,更环保的生产使用方式,生物燃料在积累良好口碑的同时,似乎总是显得“旺丁不旺财”。2007年底,乘着福建古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的东风,该年数据显示,中国涌现出大小生物柴油生产厂2000多家。然而一份来自中国石化新闻网的数据却又显示,2012年,湖南省7家从事生物柴油生产的企业中,3家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包括古杉环保能源在湖南的生产项目,生物柴油行业在几年时间内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增长和衰落。

然而,随着生物柴油经济性难题的逐渐突破,行业的发展又迎来一波新的机遇。此前在这一领域默默无闻的广东一鸣惊人,投资20亿元在阳东县建设生物柴油基地,“我们在加拿大拥有十几年的生产经验,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该项目负责人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随着生物柴油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市场亦逐步进入轨道。“此前的过程就作为一轮洗牌期吧。”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的认可颇为关键,没有很好的经济性,任何市场都不可能走出培育期。这或许为万众瞩目的“地沟油上天”项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高企的技术和资金门槛令这一新兴方向前行的脚步依然艰难。

生物柴油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现在,我们企业的产品已形成了固定的消费渠道。”浙江东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生物柴油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了不小的起色,“这些生物柴油一方面是供应汽柴油加油站,另一方面是供应轮船使用。平时开车加的柴油,其实很多都是生物柴油了,只不过有的加油站没有标出来。”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仅从生物柴油的角度来说,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门槛了,按一定调配比例在柴油中掺入生物柴油后,还能有效降低柴油闪点,增加其安全性,与此同时,也将带来润滑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从经济性上来讲,产品的成本也被压到了足够之低,“不会太贵的,有时候我们卖给加油站的油甚至都比‘石化双雄’便宜,每吨能低个600到700元。”

而随着技术的逐步改进,该公司在原料价格控制上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出来,行业的培育期似乎已近尾声。而这家年产生物柴油5万吨的新兴企业与珠三角的渊源则是源于一次走访。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雷于蓝在参观其生产线后,对生物柴油的生产模式表示了赞赏,表示:“地沟油回收利用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探索出了地沟油回收再利用的新模式,值得各地区借鉴。”

虽然还不能将这一事件与广东即将落地的生物柴油项目建立起联系,但随后的大笔投资涌入,至少说明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阳东县日前披露,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生物工程博士李国富率领的投资考察团在阳江考察后,计划将总投资20亿元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阳东县,项目将在6年内分三阶段投资20亿元建成年产量30万吨的高品质生物柴油且具备独立原料供应能力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而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及行业前景时也颇有自信,“李国富的客户名单上积累了BP、雪佛龙、壳牌等石油巨头,我们完全不担心销路,基地建成后,短期内将以出口为主,同时也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成为国内的领军企业。”

“主要经济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听到这个项目之后,一位业内人士简单估算了一下,以食用油使用量的15%将成为废弃油脂这一算法来计,仅2012年一年,全国全年至少产生435万吨地沟油。当前,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以供应生物柴油为主营方向的“环保科技”公司可谓星罗棋布,珠三角的市场料定也不会远。

国内生物航油仍受困于技术瓶颈

谈起生物燃料市场的发展,就不得不说起生物航油的研究。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个新兴的产业方向的开拓似乎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也是最大的食用油消耗国,把地沟油转换成可持续的航空生物燃油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在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秦福光眼中,地沟油上天的研究对中国似乎颇有意义。而这一系列研究在中国开展的消息,也令人振奋。

今年7月,网传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荷兰SkyNGR公司签署1万吨航空燃油供应协议。随后,波音与空客两大飞机巨头也纷纷传出消息,正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投入航空煤油的研究。今年10月,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启动了首个研究项目,该中心与长期从事绿色能源开发的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HEET)合作,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所提供的设施,开展以识别“地沟油”中的污染物,并确定处理、清洁地沟油以使其转化为航空燃油的相关流程。

在技术领域上,地沟油首先需要转化成生物煤油,再由生物煤油进一步转化,才能最终提炼出航空燃油。早在几年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持续性航空燃料供应商荷兰SkyNGR公司,就已持有废弃食用油转化航空燃油的技术,并向全球15家航空公司提供了生物航油,但目前国内生产企业的技术能力,还仅限于地沟油转化至生物煤油的流程,成为国内航空煤油产业发展的首个门槛。

“我们只掌握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技术,而要进一步转化为航空煤油,这一技术国内企业也普遍缺失。”上海绿铭环保总经理叶正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虽然国内企业已经掌握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技术,但目前来说也仅仅局限于此,包括已经实现不错经济效益的浙江东江能源在内,都只能将主要生产及开发放在生物柴油领域。

“飞机在空中温度要低到零下20℃,所以航空煤油必须抗冻,而目前的生物油一般由动植物油混在一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凝点太高了。”业内技术人士坦承,南方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南方使用棕榈油很多,占到60%到70%,这种油往往在20℃以下就会出现凝结现象,更难解决这些问题。”

降成本难 企业呼吁政府援手

“我们在实验室里不能说不成功,但成本太高了,不能成为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萃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项目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相关技术改进,以显著降低将地沟油转换为航空煤油的成本。据介绍,经此途径生产的航空燃油远高于普通航油。“目前,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的成本是石化油转化为航空油的3至5倍,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培育期。”朱萃汉表示。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行业确有发展方向,政府是否应考虑伸手拉一把,当然扶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但如仅依靠这些企业自身摸索,产业发展的进展显然太慢了。

而不管是生产生物柴油还是航空生物燃料的企业,却都受困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回收渠道的不畅通。不少专家表示,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应该有着更强的责任感。“技术上能突破,但地沟油转化成航油不可能形成产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颇为残酷地断定,如果没有成系统的社会回收体系,整个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都将难以走得更远,“生产原料贵,没有来源,回收价格竞争不过回流餐馆渠道。”这是目前地沟油转化企业的原料回收现状,东江能源生产负责人更是坦言“正是因为供应量不稳定,才一直不敢扩产”。对于解决方案,林伯强建议,政府通过补贴,或者借鉴国外经验,直接高价收购原材料,并重罚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行为,为企业扫清回收渠道障碍。

在阳东县生物柴油基地项目发布的信息中,明确提到“将建成具备独立原料供应能力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在记者采访中,该项目负责人坦承:“由于国内起步较晚,生产原料回收成为一个难题,”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未来将仿效国外经验,借助政府政策牵引,建立地沟油回收体系,以保障其生产安全。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600
  • 日志数: 78
  • 建立时间: 2011-09-05
  • 更新时间: 2013-01-3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