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进入人体后的分布状况和特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20 15:39:09

  吸收入血的离子形成为可溶性磷酸氢盐铅、甘油磷酸化合物及蛋白化合物,最初随血液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内,其中以肝、肾等脏器含量最高。数周后(25~35天左右)成年人约有95%的铅转移到骨性组织中,以不溶解的磷酸盐形式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中,仅有少量的铅继续存在于肝、肾、脑、心、脾、肌肉等器官以及血液中。血液中约95%~99%的铅结合到红细胞表面,其余1%~5%的铅存在于血浆中。血浆中铅的浓度很重要,它会随着循环不断与机体组织进行交换,维系着一种动态平衡。在软组织中和骨表层的铅形成铅交换池,其中25%的铅与总血铅交换,也维系着动态平衡。因此,人体血液中含有比较多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可移动的铅。

  骨铅的蓄积始于胎儿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可持续50年。当由于感染、创伤、服用酸性药物使体液偏酸时,骨内不溶解的正磷酸铅可转化成可溶性的磷酸氧铅移动到血液中,使血铅浓度剧升,引起中毒或使原发病症状加重。当食物缺钙或血钙降低、或体内排钙增加时,铅会随钙入血,致使血铅上升。铅在体内的半衰期,血液中是25~35天,骨骼内约为几十年。也就是说,体内血液中的铅含量减少到1/2需要25~35天的时间,再经过25~35天才能减少到1/4。一般认为,铅进入血液循环以后在红细胞与血浆中快速建立起一个平衡过程,然后被运送到软组织和骨组织。骨组织储存的铅被重新释放回血液的过程相对缓慢。

 

  铅在体内分布的特征

  铅吸收入人体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约占体内总铅量的10%左右。这部分铅绝大多数在25~35天左右转移到骨性组织(如骨骼、牙齿等)中,后者中的铅约占体内总铅量的90%。

  体内的铅维持着动态平衡。如经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会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后出现再度上升。孕期钙补充不足使骨质脱钙时,可引起的血铅上升,这是由骨组织中的铅向血液移动造成的,有时称这个过程为内源性铅暴露。

  血液中的铅

  参与血液循环的铅99%以上存在于红细胞内,仅有1%以下存在于血浆中。存在于红细胞的铅约为80%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另20%存在于红细胞膜。离子钙能置换红细胞膜中的铅,从而调节红细胞内外的铅平衡。

  骨组织中的铅

  骨组织容纳了占体内总铅量90%以上的铅。骨铅的积蓄始于胎儿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骨铅的积蓄可持续约50年。各种类型的骨组织均能成为铅的储存池,但致密的皮质骨含铅较高,而疏松的小梁骨含铅相对较少。小梁骨中所含的铅较具游动性,直接参与血铅的交换。骨组织中20%的铅受到降钙素、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和钙、磷的调节。

  其他组织中的铅

  脑组织是铅重要靶器官。海马回和大脑皮层的铅含量最高。由于海马回是控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中枢部位,因此铅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可能能够部分解释铅对儿童智能和行为的影响

  铅在体内的半衰期

  血液和组织中铅的半衰期约25~35天。骨骼中铅的半衰期随年龄不同而不一。1~6岁儿童骨铅半衰期约为1135天,8岁时骨铅半衰期约为2560天,15~20岁时骨铅半衰期约为3424天。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442
  • 日志数: 64
  • 文件数: 1
  • 建立时间: 2009-07-20
  • 更新时间: 2009-12-2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