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物联网”概念只是讲故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2 10:07:55

  一个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的“物联网”概念成为本周的热点。尽管讲故事的人试图用各种通俗易懂的描述来解读“物联网”的含义,但是概念本身的虚幻导致题材指向越来越泛滥。从最初的所谓芯片、传导企业,逐步蔓延到几乎所有的科技类上市公司。更为有趣的是,从一些莫名其妙上涨的个股看,很多跟风资金其实根本没有分清楚“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由此直接把当年“5·19”行情的一些龙头股票炒了起来,已经到了鱼龙混杂的地步。

  其实仔细分析“物联网”概念,理性判断并不困难,那就是这的确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但是,至少在可以预见的财务年度内,这一概念很难给上市公司带来真实的投资收益。就如同当年的“5·19”行情一样,股市行情的启动是在1999年,但是所谓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走向成熟则是远在三年以后,其间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都要经历大浪淘沙般的考验,被淘汰者众多,而存活者则屈指可数。以此来推论当下的“物联网”概念,两者均属于新兴科技股范畴,在炒作思路上也多有类似,或许在若干年后“物联网”真的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讲故事”而已。

  当然,这是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待“物联网”概念,如果结合即将到来的创业板,那么需要投资者进一步深思的话题还将会更多。创业板首批“七仙女”已经顺利过会,如果时间抓紧点,国庆节前我们就应该能够看到创业板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了。或许从交易制度上讲,创业板已经逐步走完了从拟议到实施的全过程,但是对于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却远未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如何去给创业板公司进行估值?按照目前上报的创业板材料看,保荐人对于公司估值的分析依然沿用的是传统产业的方法,也就是以市盈率(PE)为判别标准,只是较之于主板的估值水平略有溢价,一般给出的PE水平将会在50-60倍。但是显然,这样的估值只是套用主板的分析模式,并不符合创业板的独特估值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科技研发投入在主板公司中往往被视为一般的成本开支而扣除,并因此摊薄公司估值。但是在创业板企业中,巨额的科技研发投入反而应被视为是创新型公司实力的体现,成为估值被提升的理由。可见,两者之间的估值体系以及估值结论的差距可谓是大相径庭。

  以此再来观察“物联网”概念,我们倒不妨视之为一次创业板投资交易特征的预演。因为这一题材完全符合了创业板市场的特征:高科技、产业潜力巨大、成功企业盈利前景巨大、失败企业颗粒无收。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757
  • 日志数: 62
  • 文件数: 4
  • 建立时间: 2009-07-17
  • 更新时间: 2010-08-1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