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舞场、剧场加战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21 11:49:29

  10年前,一位湖北农村中学的数学被同事问到:“听说你女儿出国留学了,在哪个国家啊?”这位临近退休年龄的老师有些迟疑地答到:“听说是什么‘买单’(卖蛋)?”众人一头雾水,一位地理老师弱弱地纠正道:“没这个国家啊!是‘丹麦’吧?”众人无不笑倒。如今,你要是不知道“哥本哈根”,你可能和这位“三家村”先生一样,被人来一句:“老师,你out了!”因为,“哥本哈根”俨然已成为2009年最后一个红得发紫的明星级词汇。

  人口一百多万的古城哥本哈根,尽管其自身气候多年来没什么变化:常年在30摄氏度到零下20摄氏度之间,现在却是举世瞩目的气候变化会议会场。临近岁末的哥本哈根,如今因这一盛事而像一个世界级舞场,各路舞林高手搔首弄姿、大秀舞技;也像是一个好戏连台的剧场,各色演员悉数粉墨登场、尽情表演;更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微笑、握手的背后不乏刀光剑影,甚至暗藏杀机……



  会场哥本哈根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算得上是二战结束以后最吸引眼球的全球多边会议。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泱泱大国到弹丸小国,几乎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在显要位置聚焦这次会议。人们不禁要问:这次会议因何而开?要讨论什么问题?为何如此引人瞩目?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2012将结束第一个承诺期。尽管发达国家关于2012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5%的目标完成得并不理想,但此后的减排指标谈判还是需要尽快得出结果。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就是这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主题。联合国气候会议一年召开一次,其前身为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当时150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就是在这一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签订的。

  这次哥本哈根大会要讨论的议题,借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秘书德布尔的话,就是国际社会需要在如下四个方面达成协议:工业化国家(即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管理这笔资金?简言之,这次会议的议题就是两个:大致确定全球各个国家的减排额,发达国家为此该拿出多少钱并如何管理、分配和使用这笔钱。

  这次会议尽管长达2周,但议程其实简洁明了:贯穿始终的主要会议就两个,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国大会和第五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两个会议的参加成员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如美国特使要参加前一个会议,却因为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不必参加后一个会议。会议前半段即12月7至9日,已两个会议的全体会议为主,中期即12月10日至15日以非正式团体会议为主,后期即从12月16日至宣布闭幕的18日则以全体会议和联合高级别会议亦即领导人会议为主。此外,其间还穿插若干场为达成协议服务的附属机构会议、特设工作组会议等。



  舞场哥本哈根

  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和严重影响仍未达成一致,但联合国和绝大多数国家事实上均已接受这一预设和事实:气候变暖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带来的冰川消失、土地荒漠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物种面临灭绝等恶劣影响更是愈演愈烈。

  如此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就早已突破科学界限,成为又一个充斥着环保、公平、民主等核心伦理范畴的人类道德制高点,吸引几乎所有国际政治力量争先恐后地全力冲刺,以便充实甚或提高自身的道德权威。“冲刺者”无不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秀”给世人看:我是热爱地球的,同情弱小的,高瞻远瞩的,关爱下一代的……

  于是,在哥本哈根这个舞台上,各路人马纷纷展示自己的美丽姿容:各类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美好愿望;国际组织则不遗余力地推出美好蓝图;各个国家则争先恐后地做出美好承诺,如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欧盟提出减排30%,日本承诺减排25%,加拿大则提出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巴西宣布减排36.1%-38.9%,俄罗斯宣传有信心减排40%,中国也承诺2020年单位GDP较之2005年减排40%-45%……欧美发达国家还不忘就资金做出承诺,如英法两国日前宣布,将来未来三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约22亿美元的气候变化应对资金,美国也表示会拿出一定数量资金。

  当然,“舞场”哥本哈根上不仅有孔雀开屏般的“个人秀”,更有如中印之间、英法之间裙摆飞扬的“双人舞”,以及欧盟各国之间、中印南非巴西基础四国之间、77国集团之间、伞形国家(美国为首日本澳大利亚等周边围绕)之间浑然一体的“集体舞”,让你眼花缭乱的同时,也让你不得不感佩各方的精湛舞技。



  剧场哥本哈根

  吸引几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与会的这次气候会议,可谓形势复杂、任务繁重、挑战严峻,在长达2周的会期中自然少不了各种花絮、手段、伎俩,让这个美丽的北欧古城变成了一所活生生的国际政治大剧场,接连上演各种精彩戏码。

  悲情戏:7日,一名斐济代表在谈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消失危险的国家时声泪俱下、几度哽咽,台下听众无不动容,成为此次哥本哈根会议的首个“悲情戏”,在全球媒体第一天会议报道中抢得主角位置。

  乌龙戏:由于会议主办方的疏漏,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连续三次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他没有附有照片的出席证件,引来副团长苏伟的高调“炮轰”,连续几句“我很不高兴”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更引发网民对西方铺天盖地的口水,让这一插曲的风头差点盖过了中国对美欧日等减排立场的高调抨击。

  谍报戏:由于竞逐激烈,各方一方面纷纷拟定秘密谈判文本,以确定自己的筹码和底牌,另一方面自然千方百计要摸清别人的文本,想偷窥别人的筹码和底牌,于是类似谍战片的“泄露门”事件接连发生。会议第二天,由丹麦牵头、英美等发达国家参与的协议文本(被媒体成为“西方文本”或“丹麦文本”)就被英国《卫报》披露,引发发展中国家强烈批评;此后2天,法国《世界报》率先披露由基础四国推出的“北京文本”,发达国家自然大肆炒作并攻击,中印等国不得不出面澄清和解释。



  战场哥本哈根

  作为舞场和剧场的哥本哈根都是让人轻松享受的,可作为国际政治角斗场的哥本哈根,就不那么可爱迷人了,但仍不乏美感。

  哥本哈根“战场”上的角逐,无疑错综复杂甚至扑朔迷离。最重要的对抗焦点,自然穷国和富国之间围绕减排额和减排资金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直接面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岛国联盟、非洲国家,还是基础四国、77国集团,立场是大体一致的,即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仅要对减排额做出数量足够、切实可行的承诺,更理当为其工业化时期污染全球的历史向穷国作出补偿,包括资金和技术。中印一直坚持各国在减排义务上的“差异原则”,即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美欧等国则要求中印等排放数额扶摇直上的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大减排责任,否则自己不会承诺更多,也不太愿意向这些新兴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联合国方面千方百计说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未来3年每年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但穷国对此嗤之以鼻,揶揄说“这钱还不够买棺材板”,更遑论美国等的承诺还需艰难游说国会批准,能否兑现尚在未知之数。连《纽约时报》社论都坦言,哥本哈根充其量只能达成一个过渡性交易,可奥巴马连做到这个交易都任重而道远。

  此外,穷国之间围绕谁得到资金扶持,分别得到多少、多长时间的扶持也在“内斗”,富国之间围绕资金、技术提供同样也矛盾重重。岛国联盟和非洲国家认为自己身处气候变化威胁前线,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甚至连中印这样的国家都应该予以扶持;中印等国则认为自己也该得到资金扶持,尤其是技术共享。欧盟虽然率先做出资金承诺,但美国迄今态度暧昧,更是坚决不愿资助中印等国。

  更大的争斗则是围绕气候变暖究竟是否属实、负面影响是否可怕而展开的。这一打着学术旗号的争斗,明眼人自然不难看出其背后的“影子”势力。

  由此看来,这场气候政治大博弈,承载并投射的乃是冷战后整个国际政治舞台的竞逐和争斗:历史VS现实,强者VS弱者,北半球VS南半球,传统霸主VS全球新贵……哥本哈根的“争斗”是如此纠结,以至于国际社会不少学者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分析指出,这次会议注定无功而返。

  但是,正如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分析的那样,此次会议博弈的结果无非有三种选择:一是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二是通过一份政治宣言;三是混合了若干共识、政治宣言和未来达成约束协定期限的共识文件。第一种选择无疑过于理想,从目前看几乎无望。第二种选择可能太过悲观,毕竟会议后期纷至沓来的首脑们都不愿白跑一趟并落个骂名。第三种选择则极有可能实现。

  照此看来,如果你对这次气候会议有过于浪漫主义地憧憬,那送你一句网络in语:别迷恋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只是一个传说。但如果你对哥本哈根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秀场甚或闹剧,那就另送一句:尽管这事不能说太细,可大家来哥本哈根可不是躲猫猫,毕竟不差钱的国家还是不少,大家无非要么做承诺,要么“被承诺”。毕竟,抛开舞场秀技艺、剧场演大戏、战场拼拳脚,各国政府代表回到国内面对自己的民众时,减排和低碳生活还是硬道理。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历

« 2024-04-2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69
  • 日志数: 1
  • 建立时间: 2009-10-28
  • 更新时间: 2009-12-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