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不容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3 11:33:24/ 个人分类:生活

  看过电视连续剧《蜗居》,当时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这些年轻人来到大城市生活不容易。官场腐败,房产商哄抬房价,单位之间人与人钩心斗争,在表面的平静中似乎处处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而不能自拔,不适合郭海藻这类单纯的年轻人生存。

  新年前后,一些已经毕业或还没有毕业的学生(都是博士或博士生)来看我。他们询问我的健康状况,我则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

  谈话中,我了解到,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为能不能找到工作忧心忡忡,简历递出去了,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馈的信息。他们细想到此,感到前途不寒而栗。他们向我求助,我也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大城市的高校各个学科人员已经很满,一个萝卜一个坑。空缺的位置很少。而且随着国家、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现在各大学人事处要人,都有很多条件。如要有国外学习背景的人才(就是“海龟”),不要本校毕业的博士,要外校毕业的博士。外校毕业的博士还要看是男是女,本科是不是 985和211学校,硕士在哪儿毕业,毕业前发了几篇论文,是不是发在核心期刊……我建议他们到二线城市去,不要死守北京、上海,但据说二线城市也已差不多满员,到处都是博士。我同情他们,但想帮助他们又觉得有心无力。

  再说那些已经毕业了学生。工作虽然有了,但面临评职称、处理婚姻矛盾、孩子上学问题。评职称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要达到那么多硬性指标,如年限,课时,著作,教材,论文篇数和发表的期刊。差一点就评不上。因为名额有限。有一位学生当了11年的助教,才评上讲师,现在讲师也当了六年,可评副教授的论文篇数还不够,忧心忡忡,与几年前相比,明显消瘦了许多。有的则不但要为评职称苦苦奋斗,孩子也长大了,面临着从小学毕业升上初中的问题。虽然孩子学习不错,但还是怕上不了重点中学。虽然教育部明令禁止各个中学为上重点中学随便收取学生家长的费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学校在教育部的眼皮底下变着法抽取各种费用。明明一个学生只能在一个学校上辅导班,但却要在五、六所学校缴费,目的是让这些学校知道,我已经给你们交过费了,在择优录取时,查一查账,以便“优先”录取。这对于那些有钱又有闲的家长来说,是大好机会,即使孩子学习稍差一些,也可因家长与某些学校因各种原因形成的默契,而得到好处。可对于我的那些毕业了的学生来说,既无钱,又无闲,这一切都别想,只能让孩子听天由命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使他们烦恼,可这烦恼又无法消除。我作为老师出了听听以外,一点办法也没有。

  年轻的或已经不太年轻的人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啊!


TAG: 年轻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