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与三种不同的基本组织模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0 14:18:38/ 个人分类:组织模式

  要对企业组织模式进行选择,首先必须弄清企业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性质。不同的企业组织模式代表着不同的人际关系的性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只要是由众多的人员构成的,这众多的人员彼此之间必然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关系。这些关系看起来像万花筒一样,其实都能归纳到以下三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中。

  其一,指挥与被指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这也就是一些人因为掌握有特殊的资源,从而通过对这特殊资源的占有,而在这个组织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之能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外一些人,让另外一些人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他们在迫使另外一些人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他们所寻求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

  其二,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这也就是聚集到这一组织的不同的个人,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类型和性质的差别,为了实现所寻求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相互之间以贡献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为条件,而取得对他人资源的支配、使用权利,从而达到各自利益和欲望满足最大化的目标。

  其三,相互支持和彼此合作的关系。

  这也就是聚集到一起的人与人之间,在所拥有资源的类型、性质和数量上,并不存在明显的重大的差异,但因为所寻求的利益或欲望的满足最大化的实现,要受到资源规模对途径、措施选择的限制,即能满足各自的利益和欲望的事业,不能达到一定的资源规模,就不可能成就其事业。这种资源规模上的限制,使任何仅仅通过对自己所拥有资源的经营,都不能达到利益和欲望满足的最大化。这就使他们走到一起,通过资源共享,进行合作,来实现各自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

  上述三种不同性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组织架构上,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组织模式。

  其一,等级控制模式。

  对应于指挥与被指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就构成等级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可能喜怒无常而刚愎自用,凡事凭自己的好恶行事。他把他所拥有的资源通过授权交付给他认定可以依赖的亲信支配,以完成他所想完成的事业。他所依赖的亲信通过一种“移情作用”,即假设是老板本人会如何行事,来选择自己的行事方式。

  被授权的亲信再授权,也就构成一个亲信与亲信连接的直线等级控制链条关系。在这个控制链条上,其决策都是通过“老板会如何决策”的假设来选择,从而勿需专家和委员会。但这个控制链条往往会因为“老板会如何决策”的假设失误,及老板对其疑心的产生而断裂。

  所以,在这种组织模式中,忠诚比能力重要,老板只会把权力授给对他具有充分高的忠诚度,能引为知己和亲信的人。他们所看重的能力又主要是体现在善解老板上司人意上,会站在老板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思考的问题思路又每每与老板上司一致。

  其二,职能管理模式。

  对应于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关系,则是横向职能管理模式。在这种组织模式中,没有绝对的权威,聚集到这特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充当了特定的角色,尽管这不同的角色之间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造成角色差别的不是,至少主要不是他们身外的物质经济资源,而是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组织的价值目标实现相关联的社会资源。

  在这种组织模式中,每一个人的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仅仅与其所充当的角色相关,是角色赋予了他特定的地位和权力。而不同角色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和作用,又是由事先约定,并且系统而完整的规则界定的,甚至每个角色的行事方式也都是由事先所约定的规则界定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在这种事先约定的规则的范围内活动,任何超越都可能直接导致强制性的角色变更,使原有的角色充当人,不得不改换角色。

  尽管在特定岗位上的角色,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权力可影响到的范围内,调整行事规则,但这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任何企图改变原有规则的努力,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和最终的认同,都可能把自己推向深渊。所以,在这种组织模式中有众多的委员会,委员会实际上只是分散角色个人责任的一种工具,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足以用以承担重大决策的责任。

  其三,弹性组织模式。

  对应于相互支持和彼此合作关系,则是弹性组织模式,或者叫任务管理模式。在这种组织模式中,要成就的事业被分解成相对独立的一个一个的项目和任务,成为相对较小的事业。成员被自主地置入这不断变换的项目团队,或者叫任务团队之中。这种不断变换的项目团队,也就成了这种企业组织中的基本活动单位。但这种项目团队的构成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项目和任务的产生和完成而不断地产生和解散。已成为这特定组织的成员个人,进入什么样的项目或任务团队,何时进入,都不是由外在的权力决定的,而是由他个人所拥有的才干和团队其他成员对他的认同程度决定的。

  项目团队内部成员彼此之间高度平等,项目目标的达成,成了他们共同的最高追求,团队成员直接通过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团队规模严格地限制在团队成员彼此之间能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沟通,实现充分的认知和理解的范围之内。在这种团队组织范围内,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会暴露在团队成员的视线范围之内。在这种规模的团队中,没有人能逃避其他成员的监督,甚至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个人隐私,彼此之间交往密切,也无所顾忌。同时,也没有人刻意逃避其他成员的监督,也没有什么要逃避的。因而,成员彼此之间结成这种相互监督关系,也就直接是这种团队保持活力的基础。

  团队成员有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间又有紧密的依存关系。所以,相互之间也就不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尽最大努力为这个团队目标的达成做贡献。特定团队成员个人的地位和价值,完全取决于他为这个团队目标所作贡献的大小,及团队成员对他认同的大小。并且这种认同还会在下次的团队组合中成为选择与否的基础,因而直接而严厉地对团队个人构成约束。不被团队中任何一个成员认同的人,也就是最终被驱逐出了这个团队组织。


TAG: 组织模式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