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中的三分之一法则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04 10:06:06/ 个人分类:研究生学习

研究生教育中有一个三分之一法则。 即在通常情况下,某个实验室大约有:

       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是优秀的,这些研究生的生活态度积极,主动安排实验并汇报课题进展,能够实现导师的科研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导师的学术观点细化和升 华;

      另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是不错的,在导师的表扬和督促下,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般可实现导师的科研思路,但往往主观能力性不足;

      余下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是让导师头痛的。这些研究生要么太有主见,根本听不进导师的建议和意见;要么太有依赖性,完全是由导师安排;这一类研究生有可能过于 自负,也有可能过于自卑;

        研究生导师自身的人生定位可决定其管理风格。

        如果导师将定位于成为优秀的研究人员,则大可不必花太多时间在”让人头痛的研究生“身上,因为每个研究生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整体实验 室的科研进展,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与优秀的研究生进行学术探讨,或者适当引导不错的研究生。

        如果导师将自身定位于成为优秀的教师,则应该”因材施教“。放手让优秀的研究生自己做工作;适当引导不错的研究生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经常与让人头痛 的研究生谈心,谈人生观,谈价值观,谈责任心。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话说的不只是小学老师!

          当然,有更加完美的答案,那就是导师应当既做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有点 难!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