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技大奖"花"落谁家?

2009.1.12

科技大奖"花"落谁家?
——盘点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邹声文、吴晶晶)每年年初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各奖项的归属,也成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王忠诚和徐光宪:年逾八旬两院士摘得最高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可谓最有分量的奖项。每年得奖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高达500万元,其中50万元由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用作自主选题的科研经费。

    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是两位年逾八旬的老院士:王忠诚和徐光宪。他们也由此成为奖励大会上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人物。

    王忠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他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

    徐光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曾任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他始终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两年出现空缺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出现空缺。至此,这一奖项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空缺。

    34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中许多获奖项目展现出很高的原始创新水平。比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等完成的“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以里德堡氢原子飞行时间谱为探测手段的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对一系列基元化学反应进行了量子态分辨的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论文分别发表在《科学》《自然》和《物理评论快报》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表明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水平已经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元、方开泰完成的“均匀试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首次创立了均匀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中国人创立的学派,并获得国际认可。项目成果在国内外诸如航天、化工、制药、材料、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山东大学王小云等完成的“国际通用Hash函数的破解”,首次创建了Hash函数算法的破解理论体系,破解了系列国际通用Hash函数算法,动摇了被国际公认为安全可靠的Hash函数算法及电子签名等密码应用的理论根基。这一成果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轰动,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清华大学李亚栋等完成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探索研究”,创立并发展了通用性的单分散纳米材料液相―固相―溶液相转移合成方法,揭示了不同相界面化学反应的调控机理,解决了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成核、生长、尺寸与形貌均性调控难题。

 

    三项目同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引人关注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样,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奖项。今年,有三项目同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十分引人关注。

    2004年以前,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空缺达6年之久。2005年,有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此后,每年都有一个项目摘得一等奖。今年,“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量可谓空前。

    此外,还有“粒子过程晶体产品分子组装与形态优化技术”等52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其中不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等完成的“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利用成果”在技术创新和服务“三农”方面成效显著,相关农户户均增收六七千元,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中国石油管道科技中心完成的“输油管道α-烯烃系列减阻剂开发及其制备工艺”项目彻底解决了α-烯烃的“爆聚”问题,相关产品不仅应用于库鄯线、庆铁线、兰成渝、河石线、旅大线、湛茂线等多条原油及成品油管道,占有国内90%左右的减阻剂市场,而且在2002年成功打开国际市场,销售到挪威、英国、伊朗、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津工业大学完成的新型功能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开发出全新的具有界面孔特征的聚氨酯系功能中空纤维膜,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中空纤维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年的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作用。

 

    “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用于奖励那些在应用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完成重大科技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今年,“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成为这一奖项的最大赢家,被授予特等奖。

    青藏铁路穿越高原冻土,最高海拔5072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地段长达960公里,工程建设成功克服了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获ZL数十项,发表论文千余篇,极大推动了多年冻土工程、高原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研究”等2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大陆科学深钻的科技集成与创新”等22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