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大会报告集锦(一)

2015.5.14

  2015年5月8日-11日,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美丽的武汉洪山大礼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会议每三年一次,旨在交流与探讨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和新技术。本次会议吸引到分析化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2000余人。

  5月9日全天为大会特邀报告,来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汪尔康、湖南大学的俞汝勤、南京大学的陈洪渊、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董绍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张玉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柴之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的庄乾坤、湖南大学的谭蔚泓、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邹汉法、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赵宇亮、清华大学的张新荣、中科院物理数学研究所的刘买利、复旦大学的杨芃原、南京大学的鞠熀先、武汉大学的庞代文、北京大学的邵元华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钟鸿英带来精彩大会报告。

 105658_201505140942251.jpg 

大会现场

 105658_201505140939201.jpg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汪尔康

  来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汪尔康带来大会报告《荧光铜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金属纳米簇的研究意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的铜簇、稳定的铜簇:从AIE机理到生物传感和催化作用以及超分子自组装形貌相关的荧光银簇。

  汪尔康总结DNA作为遗传密码,可以编码铜簇荧光,实现区分碱基错配类型;研究克服难以制备超小尺寸的巯基铜簇和铜簇易被空气氧化的难题,发展了两种简便的方法合成荧光铜簇,解决了铜簇长期稳定性的问题,并首次发现合成的铜簇具有AIEE和AIE效应;铜簇可作为灵敏的光学探针用于生物传感,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动;研究发展了一步直接制备自组装银簇的方法;通过AIE机理,银簇量子产率高达25.6%,且光物理性质与形貌相关;金簇作为荧光探针,发展了一种比率荧光检测络氨酸酶活性和多巴胺的方法。

 105658_201505140939202.jpg 

湖南大学 俞汝勤

  来自湖南大学的俞汝勤带来大会报告《化学计量学与现代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

  俞汝勤首先介绍了现代分析化学的三个层次的基础理论,并详细介绍了第二层次基础理论的关键作用及化学计量学的贡献,并介绍了两个实例:运用因子分析潜变量的概念作化学模式识别与引入高阶算法发现“二阶优势”。

 105658_201505140939203.jpg 

南京大学 陈洪渊

  来自南京大学的陈洪渊带来大会报告《回眸审视 展望未来——生命分析化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首先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分化(交叉)与综合,分析化学的一般概念、研究特点、学科定义。随后陈洪渊介绍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认识生命和提高生命的质量,并指出生命分析化学目前面临的挑战为:来自研究对象“生命活体”的特殊性及复杂性,而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生命而科学的发展,且其作为分析化学极重要的部分,是分析化学学科当前最有活力的新生长点,也是许多学科的交叉点,因此生命分析化学既面临严重挑战又有着发展机遇。

  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生命分析化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单细胞分析的特殊性、单细胞分析的前沿问题、组学研究、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细胞成像及技术、电化学成像、质谱成像、当前细胞成像分析、对细胞本身物化特性的认识、细胞内部的温度及热传递、细胞内部的环境黏度等。

 105658_201505140939204.jpg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董绍俊

  来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董绍俊带来大会报告《分子计算逻辑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近期进展》。报告介绍了5个方面的研究:基于生物燃料电池构建的逻辑体系、基于离子调控DNA构象构建的逻辑体系、基于DNA互补杂交构建的逻辑体系、结合适配体传感构建的逻辑体系以及逻辑概念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105658_201505140939205.jp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玉奎

  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张玉奎带来大会报告《分离分析化学研究进展》。

  张玉奎首先介绍了复杂体系分析面临四大挑战:成分及其复杂、含量差别巨大、理化性质不同以及时空动态变化,随后介绍了膜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基于准等重二甲基化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糖基化蛋白质富集分离等。并介绍了实验室的几个项目:张丽华负责的蛋白质定量新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邹汉法负责的修饰蛋白质规模化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许国旺负责的病毒性肝炎肝癌发生发展的代谢特性和个体化用药研究以及创新仪器研究项目,负责人主要是关亚风,张玉奎介绍了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的研制。

 105658_201505140939206.jpg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柴之芳

  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柴之芳带来大会报告《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先进分析方法》。报告中主要介绍了SR-XRF、SR-XAS、SR-XRD、FEL-CDIx自由电子激光相干衍射成像、中子分析方法。柴之芳指出大科学装置需要顶层设计、是多学科集成的高度体现、是以科学为导向、以应用为出口、是攀登科学高峰的梯子。

 105658_201505140939391.jp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 庄乾坤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的庄乾坤带来大会报告《分析化学学科情况简介》。

  庄乾坤首先介绍了分析化学十年发展状况,2001-2005年中国SCI论文占世界份额10.38,位居全球第二位,2006-2010年将为17.37%。随后指出在这种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问题:AC可能会减少DNA检测与纳米探针发表数量,会大大影响中国学者的研究以及队伍的发展壮大、研究工作的创新性、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等问题。庄乾坤并给出了新的对策:首先要走好创新之路,找好突破口,凝练研究目标“3S+3A”:sensitivity、selectivity和speediness以及accuracy、automatics和application。

  庄乾坤指出分析化学未来发展趋势为针对生命体系、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解决重要科学问题,并介绍了2015年经费管理新政策以及“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联合重大研究计划2015年度项目指南。

 105658_201505140939471.jpg 

湖南大学 谭蔚泓

  来自湖南大学的谭蔚泓带来大会报告《分子医学的基础:疾病相关蛋白的发现和检测》。报告主要介绍了分子医学与疾病相关蛋白、以细胞作为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核酸适配体的生化分析和生物医学应用以及利用DNA核酸适配体发现疾病相关蛋白。

 105658_201505140940041.jp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邹汉法

  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邹汉法带来大会报告《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技术新方法》。

  邹汉法介绍了目前修饰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挑战有:细胞内存在超过300种的翻译后修饰、翻译后修饰大多发生在具有重要生理调控功能的低丰度蛋白质分子上、目前蛋白质修饰位点的鉴定覆盖率仅为5-40%、位点的作用修饰性酶难以确定,随后详细介绍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把包括蛋白质组学研究工具软件包、磷酸化多肽的RP-PR多维分离分析等。邹汉法还介绍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拟南芥磷酸化蛋白质组规模化分析以及修饰性酶底物规模化筛选的蛋白质组学新技术、蛋白质激酶底物规模化筛选新技术。

105658_201505140940042.jpg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赵宇亮

  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赵宇亮带来大会报告《纳米材料细胞内化学转化过程的分析方法》。报告主要介绍了纳米毒理分析、单细胞内纳米材料化学转化信息的分析及展望:生命分析(纳米/生物分析)的创新空间。

 105658_201505140940552.jpg 

清华大学 张新荣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新荣带来大会报告《单细胞电喷雾质谱分析》。

  张新荣介绍单细胞生物学是未来若干年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学能否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满足单细胞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需求,是对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新的测试装置包括加强单细胞的组学研究、亚细胞区域的高分辨时空成像研究以及在时间、空间和量三个方面达到精准的成都,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会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也会极大提升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105658_201505140940551.jpg 

中科院物理数学研究所 刘买利

  来自中科院物理数学研究所的刘买利带来大会报告《细胞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报告主要介绍了In-cell NMR以及细胞内CaM激活机制的NMR研究。

 105658_201505140940553.jpg 

复旦大学 杨芃原

  来自复旦大学的杨芃原带来大会报告《Prediction of Peptide Response for Targeted Protein in Mass Spectrometry》。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建立了肽段浓度-质谱响应的模型,发展了算法和软件预测肽段出现强度的“绝对值”。

  杨芃原首先介绍中国人需要自主的定量分析技术包括:AMT定量技术、MRM/SRM定量技术、SWATH定量技术、Matching between runs定量技术、Labeling-free定量技术以及精准蛋白质组定量技术,并指出目前国际上没有文献报道可以预测肽段的质谱强度。蛋白的绝对定量需要知道肽段强度和浓度的关系,存在3个难度:肽段的浓度可以横跨7-8个数量级、同样浓度的不同肽段,灵敏度可以相差4-5个数量级以及肽段的离子化一直没有很好的模型。杨芃原最后指出预测肽段的质谱强度为精准蛋白质组的分析鉴定了基础。

 105658_201505140940554.jpg 

南京大学 鞠熀先

  来自南京大学的鞠熀先带来大会报告《功能生物分子检测与原位定量方法及其诊治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核酸、蛋白质的高效检测、细胞表面糖基检测、细胞内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和癌症的光动力靶向治疗。

 105658_201505140942101.jpg 

武汉大学 庞代文

  来自武汉大学的庞代文带来大会报告《如何让细胞为分析化学服务》。

 105658_201505140940555.jpg 

北京大学 邵元华

  来自北京大学的邵元华带来大会报告《基于孔的分析化学》。报告介绍了基于孔的分析化学、纳米孔在DNA测序中的应用、纳米孔在检测其他分子中的应用以及工作基础和策略。

  邵元华指出从目前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应用生物纳米孔测序的许多关键科学问题(穿越孔的速度太快、缺乏对于核苷酸的特异性)已经解决或接近于解决。同样对于固态纳米孔,如果穿越孔的速度可以降到一个核苷酸/毫秒,并且能够采用电信号读出核苷酸的差异,那么一个含有一百万个碱基对的分子有可能用20min就可完成对其测序。如果将10万个这样的纳米孔集成起来,在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对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与其他第三代测序技术相比,基于纳米孔测序的技术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读出一个很长碱基对的未标记的ssDNA,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许多大的私人公司(如IBM)持续在该领域投入重金的原因。

105658_201505140940556.jpg  

华中师范大学 钟鸿英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钟鸿英带来大会报告《激光诱导隧道电子俘获软电离及高分辨质谱成像》。报告介绍了4种分析方法:可逆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iFAT法、不可逆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mNOF法、蛋白质与脂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以及LAET高分辨质谱成像方法。

105658_201505140941011.jpg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