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研管理沿用的还是计划体制,绝大部分项目是靠少数专家制定、计划好的,用线性的工程模式管理,而且缺乏连续性,科研人员只能围着“项目指南”转,什么“热”跟什么,科研人员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探索。

  不确定性是科研的基本特征,其进展和突破不是靠少数人“计划”出来的。只有给科研人员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安安心心地放手去做,才能期望“十年磨一剑”。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曾在日本留学、工作13年,比较中日两国的科研状况,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统计资料显示,自2006年起,我国的科研经费开始超过日本;2008年,我国的研究人员总数达到196.5万,是日本(93.5万)的两倍多。但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发,我国目前的整体科技实力,却与日本差距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的科研管理机制不同。

  在日本,除了少数的科技工程(比如探月等)是采取计划模式外,绝大多数研究课题是根据科研人员提出的项目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国立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稳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能够长期稳定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几乎没有什么检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