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我国,除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面上课题是自下而上、由研究人员自己做主外,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课题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由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少数专家,根据“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论证之后编制出每年的“项目指南”,让科研人员申报、竞争。对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使用的管理,也是采取线性的工程管理模式,提前制定出技术指标和时间期限(一般是2到3年),并对经费使用做出严格细致的预算,中间还要搞年检,结题时逐一对比验收。由于申请不到项目就没有科研经费,导致科研人员基本失去了自主性,不能按照自己对本领域的学术判断和兴趣爱好做科研,只能围着“计划”出来的“项目指南”转,自己的想法再好,往往只能望洋兴叹。政府部门每年编制的“项目指南”基本上是跟着国际“热点”走,国外“热”什么就做什么,既缺乏原始创新性,也缺乏相关性和连续性。科研人员很难静下心来,做“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工作。

  众所周知,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变数。无数科学实践证明,“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其进展和突破不是靠少数人“计划”出来的,更不可能像做工程、建工厂那样,今年启动、明年试车、后年投产。我认为,国家的科技计划可以有,但只适合于像探月工程、载人航天、艾滋病防治等少数真正体现国家意志、基本可以看得准的大项目、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