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谁之责?

2015.7.03

  上周,有媒体报道海关总署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甚至有40年的陈年“僵尸肉”。这些“走私肉”从香港入关后,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二三线省市的小餐馆里,悄无声息的走进人们的餐桌,令人防不胜防。报道一出,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业内人士分析,走私冻肉之所以如此公开猖獗,是因为国内肉价和国外肉价悬殊较大。以牛肉为例,我们每公斤售价达50元甚至更高,而巴西的走私牛肉售价在每公斤25元左右。老百姓只管找便宜的买,有需求就有市场,商家见利就追,走私1吨便可获利2到3万元。如此看来,是利益的诱惑导致了走私的猖狂。

   然而,走私猖獗屡禁不止,除了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选择铤而走险以外,监管部门的监管是否得力也有待考量。

   据了解,进口冻品必须按规定提交《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海关进口关税专用缴款书》四项证明。对未提供海关证明的,一律停止销售,下架封存并做好登记。“僵尸肉”为什么能逃过如此严格过关手续,进入国内二三线城市并堂而皇之地走上餐桌?某些地区相关监管部门可能难辞其咎。

   2011年沈阳查获的“毒豆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报道,当地媒体早在查处前一年就对生产“毒豆芽”一事予以曝光,之后当地工商部门以无照经营对当事人做了简单处罚,在他搬换地方后,便不了了之。而在查处后的专题讨论会上,当地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互相推卸责任,没有一个部门去真正严格把关和监管。

   这次僵尸肉流入二三线城市事件,除了相关监管部门不作为外,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灰色利益链,被利益所诱导,不顾忌百姓人身安全的个别执法人员渎职现象发生。

   今年6月,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查获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如此庞大的走私数额令人触目惊心,为何都是在入境之后才被查获,是谁在自导自演,又从中谋取暴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外走私冻品源源不断流入国内市场,屡禁不绝,除了要打掉走私犯罪团伙,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从中进行深刻的反思。“把关人”是否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切实做好食品监管安全员工作,要责权清晰,守土有责,明确辖区内各监管单位的事权,防止监管空白和推诿扯皮。在食品监管上一步不慎就会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重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