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矮人如何长高个?专家:生长激素没那么可怕

2014.6.03

  目前在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现实情况是每年就诊患者不到30万,真正接受治疗的不到3万人。请关注——小矮人如何长高个?

  “孩子两三年都不用购买新裤子;排队总站在第一排;在班级总坐在第一排,且每年生长速率低于5厘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罗小平教授表示,如果儿童出现上述情况小心患上矮小症。

  罗小平介绍,目前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需要治疗的4—15岁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目前每年就诊患者不到30万,真正接受治疗的不到3万人。罗小平呼吁,应多方合力来破解矮小症患者就诊率低现状。

  矮小是一种病

  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或低于第3百分位线。罗小平提醒家长,应每两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这时候最好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内分泌科门诊就医。

  罗小平介绍,两种简单方法可帮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偏矮:一、孩子的个头始终比同班小朋友矮半个头,百名孩子中按高矮顺序排到了后3位即为矮身材;二、3岁以下生长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小于5—6厘米/年。“如果孩子符合其中一点,就应该引起家长注意,寻求专业医生的干预。”

  “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罗小平表示,“儿童矮小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相关知识、不重视孩子身材矮小的问题。”

  在罗小平看来,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矮小是一种病理状况,更不知道这类疾病可以干预治疗;而大多数基层儿科医生缺乏矮身材疾病的诊治知识,无法做到疾病确诊和有效转诊。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患者及家长轻信夸大、虚假的广告宣传,给孩子吃所谓“增高药”、保健补品或使用“物理增高仪”,反而对正规治疗药物因含有“激素”二字而心存疑虑。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尽管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许多患儿家庭依然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罗小平说。

  和骨骺线抢身高

  罗小平介绍,孩子矮小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疾病性矮小,如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造成的;二是非疾病性矮小,如家族遗传性矮小、早产儿、体质性发育迟缓。“非疾病性矮小多数无需治疗,而疾病性矮小则要趁早治疗,尤其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罗小平说。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儿童骨生长的潜力及时间空间越大。而且由于孩子年龄小体重轻,所用药物剂量小,治疗费用相应减少。因此,罗小平提醒,家长及托幼机构或学校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一旦明确孩子身材显著落后应及早就诊、明确诊断、规范治疗,以免骨骺闭合无法干预或骨龄过大失去治疗机会。

  罗小平指出,现实情况是,国内矮小症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生长期就短,达到遗传身高的可能性较小,而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罗小平说。

  生长激素没那么可怕

  许多家长都有“生长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肯定会引起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对此,罗小平解释说,其实,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和人体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一样,对各种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较确切的疗效,同时没有促进骨骺闭合和性发育提前的不良反应,很多国家都已批准该药用于促进患儿的身高增长。

  “人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人出生后促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对矮身材儿童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骺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长骨生长从而使人体长高。”罗小平介绍说,国外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仅美国就有超过20万名患者接受过治疗。经过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和数据库资料研究,证明生长激素治疗矮小适应证具有良好安全性。

  罗小平透露,全球首支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即将在中国上市,长效生长激素仅需每周注射一次。这将结束50多年来生长激素治疗需每天注射的历史,极大地降低患儿注射痛苦,改善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但专业医师在使用生长激素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内《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及国际生长激素应用相关规范和共识,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定期随访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罗小平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