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特写: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阿喀段骄阳中挺进

“大地不见一棵树,天空中没有一丝风。太阳像只大蜜蜂,伸出阳光的针。”用这段话来形容烈日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阿克气田至喀什段(简称阿喀段)施工现场的环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6月25日,笔者来到阿喀段,见证了建设者——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新疆油建公司(简称新疆油建)现场施工的艰苦。

  阿喀段线路长约75.5公里,总投资约2亿元。工程将新建一座阿克首站、一座喀什末站、三座线路截断阀室。阿喀段从阿克气田首站西侧出站,沿途经乌恰县、疏附县,直至喀什输气末站,与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喀什至泽普输气管道连接。

  阿喀段是连接气源地阿克气田和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喀什至泽普段主干管网的重要外输管道。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将使阿克气田天然气进入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主干管网,彻底解决管网沿线县市冬季用气紧张的问题和塔西南公司生产用气趋紧问题。

  6月25日12时许,骄阳似火,最高气温达35摄氏度。喀什一片刚收割的金黄色麦田边,一座粉红色红砖砌成的院子拔地而起。这里就是正在建设的喀什输气末站。

  院子北边,电焊机轰鸣,4名电焊工一手持焊枪,一手执焊帽,在约半米高的管道下仰面焊接设备管道。汗水浸透的衣裤紧贴在身上,刺眼的焊花四溅。

  13时25分,笔者来到疏附县木什乡二级水电站引水大渠边。这里正在进行引水大渠穿越施工。阿喀段EPC项目经理刘杰对笔者说:“穿越饮水大渠,是阿喀段最难啃的‘硬骨头’。”在穿越前,要先挖出操作坑。由于这个地段是卵石层和泥岩层,硬度堪比混凝土。起初,施工方用挖掘机挖斗挖坑。“一挖斗下去,火星四溅,地上只留下一个白印子。再一斗下去,还是一样,根本挖不下去。”刘杰说。于是,挖坑时,员工不得不用挖掘机装上防爆工具,像十字镐一样一点一点把土刨松,把土清掉,再挖。

  穿越饮水大渠也异常艰难。穿越工程采用夯管锤施工工艺,要在渠底部夯进84米的套管。“开始穿越时,用10毫米厚的套管,一天就报废了。圆形的套管扭曲成鸡蛋形。后来,我们换上了17.6米厚的套管,穿越才继续进行。”刘杰说。但是,即使这样,一天也只能穿越6米。而正常情况下,一天可以穿越36米。穿越时,全靠人工取出套管里的沙石。因为土质太硬,清管机根本无法清土。于是,由4个人分两组清土。两个人钻进大卡车轮胎粗细的套管里,用钢精钩一点一点抠掉沙石,再装进带滑轮的半截油桶。站在套管外的另两个人把油桶拉出来,把土倒进坑底的铁斗里,再用吊车把土吊上去倒掉。

  笔者驱车去阿喀段一处施工现场。途中,在疏附县栏杆乡三级电站附近的一座石桥上,笔者遇到了新疆油建施工处的经理郭向阳。一辆平板卡车停在石桥上,桥下是翻滚的渠水,车上装着一台移动电站。郭向阳和卡车司机说了几句话后,卡车一溜烟消失在前方的尘土里。

  移动电站也能像车辆一样开着走,为什么要车拉呢?郭向阳说:“我们要把移动电站从桥下这条大渠的南岸,挪到北岸的施工点。如果开着移动电站赶到施工点,要4个小时。如果雇车拉过去,只要1个小时。我们在想尽办法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