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缅合作大手笔频遭反对 中资铜矿受污染等指责

2012.11.28

在莱比塘铜矿,几名缅甸籍员工正在工作

  “现在就连缅甸和其国内两个女菜贩领导的运动都敢挑战该地区最强大的经济和政治玩家。”这是一个流亡泰国的缅甸记者借近期中国矿企在缅境遇发出的感慨。缅甸一些民主团体、媒体及示威者渲染中国企业参与的铜矿项目“污染”、“强拆”,而当事方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则认为,缅甸民主转型及公共空间的开放使问题变得难解。在淳朴村民诉求的背后,有复杂的势力推动矛盾不断升级。随着奥巴马11月高调访缅,中缅与美缅两对关系一再被外界对比,仿佛缅甸就要做出一个“单项选择”。《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来到引发争议的缅甸铜矿,多方采访后发现,缅甸最终给出的答案仍将是多项选择,而在缅中资企业也将面对更多考验。

  中缅合作大手笔频遭反对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19日历史性访问缅甸的同一天,在缅第二大城市曼德勒180公里外的莱比塘铜矿外,两百名僧人与约500名民众堵住营地大门,有人喊出“反华”口号,有人唱起缅甸国歌。作为亚洲最大湿法炼铜工程,该矿是中缅矿业合作的大手笔,但项目一路走来并不平坦。

  《环球时报》记者从曼德勒驱车向北2小时,到达位于一片开阔平原中的莱比塘铜矿(L矿)。这是一片东西走向的铜矿带。此前,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一直经营莱比塘铜矿西北处的萨比塘铜矿(S矿)和杰生塘铜矿(K矿),但因受西方对缅制裁的影响于2010年宣布退出。在击败泰、日、印、俄、韩等多国对手后,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万宝矿产)于2010年6月与铜矿所有者――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经控)签订产品分成合同,正式接手S矿和K矿,并决定新建莱比塘铜矿。

  站在莱比塘铜矿矿山上,万宝矿产(缅甸)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莱比塘铜矿与社区距离之近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7000多英亩建设用地上共住着4个村庄442户村民,还涉及约13个村庄的耕地。处理好与当地关系、确保环境安全是项目启动与正常运营的大前提。据万宝矿产总部一位高管介绍,土地补偿原则是就高不就低。矿山附近土地一般较贫瘠,但项目公司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除按最高标准,即每英亩1500缅币(1美元约合820缅币)土地税的20倍支付土地赔偿金外,还额外提供一项55.2万缅币的青苗补偿费。缅方副总经理敏昂回忆说,在审核土地时,没土地的农民说自己有土地,土地少的则多报。最后,已证实系村民私自开垦、未在官方登记和缴纳土地税的1700多英亩也获同等赔偿。对4个需要搬迁的村庄,项目公司在附近为其按城镇标准建起新村,有医务室、足球场、图书馆、消防室、学校和寺庙等。公司还向村民发放房屋赔偿金。率先搬迁的村民有最高100万缅币的搬迁奖金和生活物资,“大到现金,小至饭菜防蝇盖,无所不包”。

  2011年4月泼水节前,在当地镇长、警察、土地管理局领导在场的情况下,村民依次签下土地出让保证书,并领走成捆的现金。敏昂回忆说:“发赔偿金并不是我们叫上一两个村民在小房里偷偷进行的,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放给每一位村民的。大家都非常开心地签字领钱”。对于一部分不愿搬迁的村民,赔偿款暂存银行。截至今年8月,442户居民中有218户已搬,224户未搬。

  令项目方始料未及的是,今年3月20日,铜矿正式奠基后,营地屡屡遭到部分村民示威抗议。9月5日,示威人数一度达500人。一名亲历全程的项目部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时示威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很强。两名妇女带领村民高呼口号、唱国歌,两名男性则负责协调联络,有人送水送饭,还有专人拍摄。部分示威者还佩戴着某些政治组织的徽章,有非常强的演讲和煽动能力。一名驻泰国的缅甸记者11月13日以“为中国酝酿的麻烦”为题撰文说,带头抗议的是当地两名29岁和34岁的小学文化程度的女菜贩。11月27日,据法新社报道,缅甸方面已对多次参与抗议中缅铜矿项目的数名活动人士提出起诉。还有消息称,缅方当晚准备对示威民众清场。

  《环球时报》记者在矿山上看到,原定建设铜矿堆浸池的大片土地仍长满灌木,有的还种着庄稼。派驻缅甸数年的几名中方高管无奈地表示:“万宝矿产在资金上从不吝啬,也没有插手当地搬迁,我们已经做了一切能做的,但现在每一天都要承担巨大损失。”项目明年6月完工的计划已无实现可能。

  污染、强拆等指责并不属实

  莱比塘铜矿是一个集齐所有敏感元素的项目。合同系万宝矿产与前政府签署,缅方合作伙伴又是军方企业。它本身属于资源采掘业,涉及大量金属冶炼程序,还需搬迁村庄、征用土地。有外电称,当地人抗议万宝公司破坏耕地、污染水源、亵渎佛教寺院。事实真是如此吗?

  就法律而言,莱比塘铜矿所在地区早在2001年被缅甸政府划为国有矿用地,搬迁、用地的赔偿标准,均由缅甸各级政府、经控、当地民众共同议定。一些守土观念重、不愿搬迁的村民也未受强制,仍住在自己家中,低矮房屋在矿区不远处的灌木中十分显眼。据了解,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项目公司从矿区每个家庭至少雇一人到矿上就业。200多名来上班的当地村民即使在项目停工期也无人被解雇,工资照发。今年10月1日,他们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员工,可享受更多福利。目前,项目公司的缅籍员工已达660人,占总数87%。来自附近“矿区镇”的挖掘机操作工丁同温告诉记者,这里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而且离家近。他希望项目能持续进展下去。矿车司机丹奈说,他每月收入230美元,已很满足。

  《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一些外电曾提及的莱比塘铜矿矿山上的一处佛教遗址。它由一间禅堂和一个金塔组成,外形完好,立于山包之上,周围山体已被挖平。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亨波介绍说,由于金塔正处于矿山正上方,因此必须搬离。项目公司计划对金塔进行整体搬迁,不会毁坏原身,但一些人士坚称金塔所在位置有重大宗教意义,不能搬离。因此搬迁计划搁置下来,平时矿山爆破时也尽量避开此处。缅甸是个佛教国家。谈到对当地宗教习俗的尊重,项目公司缅方负责公共关系的吴昂索林告诉记者,项目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当地宗教界的布施、法事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友好往来,历任最高管理者均参加过重大的宗教捐献仪式。

  环境风险是示威者对莱比塘铜矿提出的最大担忧。自加拿大艾芬豪时期就一直在矿区工作的吴哥敏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拥有三大国际标准认证,所有的工艺都经过S矿和K矿的十多年验证,被证明成熟可靠,绝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艾芬豪时期便雇用的新加坡SGS国际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每6个月会到项目现场进行环评。来自缅甸政府、议会、仰光大学、人权委员会的观察员也经常来突检。

  熟悉莱比塘铜矿的人都明白,该项目之所以面临巨大“民愤”,与缅甸国内的政治转型是分不开的。《缅甸时报》一名资深编辑说,现在什么人拿一只录音笔就能当记者,拿到劲爆的内容就直接刊登,并不会加以求证。此外,一系列民主势力开始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他们需要“搭台唱戏”,争取国内外支持。

  19日的抗议中,多名组织者戴着印有NLD(民盟)字样的帽子。在民盟位于仰光的总部,负责联络的尼尼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缅甸到处都在抗议,中国是对缅最大投资国,因此招来的抗议也最多。但他表示,民盟欢迎所有国家来缅甸投资,对任何国家都没有仇视和偏见,“我们只需要公平的政策”。民盟11月23日正式向缅甸议会提交议案,要求成立独立委员会,对铜矿项目进行调查。委员会的结论将公之于众,并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执行或停止。

  “88学生组织”是参与和主导反对莱比塘铜矿项目的一个民间组织。该组织“四大秘书长”之一敏瑟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曾被军政府投入监狱多年的敏瑟亚列举了多项不信任铜矿项目的原因,包括与原军政府所签的合同“不平等不透明”,补偿标准在制定时不透明,企业和民众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等。不过,他也强调,如果项目公司能处理好以上几点,“88学生组织”将转变态度,帮助其与示威者斡旋,甚至支持项目在缅甸的运行,项目“肯定做得下去”。

  在万宝矿产看来,敏瑟亚提出的要求项目公司都已落实。在被动的局面下,万宝矿产主动跟媒体打交道,搞媒体开放日进行辟谣,并向村民解释。很多缅甸媒体的报道渐趋客观和公正,但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并未就此消除。万宝矿产所有人士都在反复表达一个意思,即莱比塘铜矿是一个商业项目,从收购、征地到补偿,每一步都合乎缅甸现行法律,他们“只希望能在商言商,不要被卷入其他乱局与漩涡”。缅甸政治环境改变,使缅甸政府的姿态一下子过于柔软,管理能力变弱,而在野政治力量则利用一些民生诉求,想“捞政治分”。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公司成为最容易找到的攻击对象。

  “缅甸不可能把中国一脚踢开”

  缅甸有人曾称,莱比塘铜矿是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最好检验”。前几年,中国有巨额投资进入缅甸,但在去年密松水电站被停后,再无新的中国投资进入。对此变化,缅甸高层也非常清楚意味着什么。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11月25日表示:“莱比塘铜矿项目早已签署。如果我们单方面取消,我们必须支付赔偿。如果缅甸想要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那么它必须信守承诺。”此前,缅甸国防部长已表态,如果缅甸撕毁协议将会导致外资对缅甸望而却步。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金洪根是一位在缅工作多年的“老缅甸”,他分析说:“开放后的缅甸与西方的互动一下子频繁起来,但它也需要跟西方磨合,中缅关系一直很友好,缅甸不可能把中国一脚踢开。”

  在投资莱比塘铜矿前,万宝矿产认为,鉴于中缅友好关系及缅甸急切想摆脱西方制裁、发展经济的愿望,这一项目可操作性较强。但即便如此考量入微,仍无法避免当地复杂生态催生的“拦路虎”。面临诸多挑战的莱比塘铜矿仍在努力推进,这也是万宝矿产及各方艰难周旋的成果。

  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在缅甸的三大项目,现在一个叫停,一个频遭抗议。金洪根认为,现在是中缅经贸合作最困难的时候,“保持与缅甸政府的沟通、对媒体的开放和对项目的严格管理,这些困难一定都能克服”,“就市场竞争力而言,中国企业不会输”。万宝矿产的管理层也对铜矿前景表示有自信,毕竟这是一个可给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巨大实惠的项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