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 咱厝人带队打破所有纪录

2013.7.03


105659_201307031318511.jpg

董振超(右二)与学生进行课题讨论

  6月初,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最权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之一《自然》杂志正式发布一项由我国科学家首先实现的重大成果——亚纳米分辨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使得单分子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变为现实,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纳米,受到国内外科学界和媒体界的广泛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取得这一重大突破的核心人物正是咱厝人董振超——安溪籍科学家、中科大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小组负责人。

  茶乡走出科学巨子

  1964年,董振超出生在安溪湖头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中学特级教师。或许是因为家庭的熏陶,从小董振超就十分勤奋,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79年,年仅15周岁的他从安溪一中考入四川大学。

  “我当时最心仪的就是物理,但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回忆起当年高考,董振超仍记忆犹新。因为上午考语文发挥得不好,直接影响了下午的物理考试。无奈之下,董振超与他最喜爱的专业失之交臂了。他填报了成都科技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选择了一个名字奇怪的专业——理论化学专门化。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专业其实就接近于现在的量子化学专业,与物理的量子概念有交集。

  1983年毕业后,学业优秀的董振超相继在厦门大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等学校和单位求学工作。2004年,应侯建国院士邀请,董振超加入中科大单分子科学研究团队,并于同年4月被聘为中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领域迄今质量最高的顶级工作”

  经过董振超带领的研究小组攻关,单光子光学拉曼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从3到15纳米提高到了0.5纳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

  这项工作“打破了所有的纪录,是该领域创建以来的最大进展”,“是该领域迄今质量最高的顶级工作”——在线发表这项成果的《自然》杂志,三位审稿人异口同声盛赞,直接以“最”措辞的方式在科学界十分少见。

  而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分子的大小一般在1纳米左右,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不仅肉眼看不到,连光学显微镜都无能为力。如何在纳米甚至亚纳米尺度上,实现分子成像并能识别分子的化学信息,从而帮助人类认识分子结构,更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是国际科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这项研究对了解微观世界,特别是微观催化反应机制、分子纳米器件的微观构造和包括DNA测序在内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研究单分子非线性光学和光化学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董振超介绍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