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认为一些机制上的问题是专门针对你的,但其实别人也是一样熬过来的。

  谈及国内科研环境,我感到这很难讲:无论说国内的科研环境很好或很糟都两头不讨好,很多话题(如资源分配不均、学术不端)是“老生常谈”,况且针对宏观层面“指点江山”不符合我的身份。作为一个在国内读完本科、硕士,在国外读了博士、做了博士后,然后回国工作的青年教师,我在实践中逐渐悟出,心态很重要。以下,我来分享些个人的所见所感。

  不要一味抱怨环境。抱怨也没有用,一个学校、一种机制,存在了那么长时间,是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轻易改变的,也不会为了你而制定“特别条款”。有时候,你认为一些机制上的问题是专门针对你的,但其实别人也是一样熬过来的。Richard Templar在The Rules of Life中提到,生活的规则之一是“改变你所能改变的,其余的就让它去”。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与其埋怨种种现象是多么不合理、社会是多么不具有逻辑性,还不如认真做事,提高自己的“能量级”。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画了一个圆圈,写上“关注圈”,把每个人格外关注的问题归入“关注圈”。在“关注圈”内画一个同心圆,写上“影响圈”,把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归入“影响圈”。作者写道:“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怨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的日益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