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陕西六大河流日渐清澈 11条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2012.10.10
banquan14.jpeg

      今年上半年,陕西六大河流总体水质好转。

  水环境状况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在2012年上半年陕西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公布陕西上半年水环境质量状况。今年上半年,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嘉陵江,陕西六大河流总体水质好转。全省范围11条支流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区域河流更加清澈,水质更加优良,已成为环境竞争力中的重要方面。《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陕西要实现“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三个上台阶。这6条主要河流关系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未来,陕西还将继续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管理能力,在加大河流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竞争力全面提升。

  六大河流:总体水质好转

  今年上半年,全省6条主要河流和11条主要支流水质继续呈现稳中见好的面貌。

  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在大河流水质中,汉江水质优,以Ⅱ类水质为主,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丹江水质优,以Ⅰ~Ⅲ类水质为主,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嘉陵江水质优,以Ⅱ类水质为主,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延河水质以Ⅳ类水质为主,为轻度污染,同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无定河干流水质良好,同比水质有所好转,其中,米脂断面因石油类浓度下降,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无定河支流水质良好,同比水质有所好转,其中三岔湾和刘官寨断面因氨氮浓度下降,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

  据专家介绍,按照我国地表水功能区划分标准,Ⅰ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等;Ⅳ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在全省渭河等6条主要河流的40个监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5个,占断面总数的62.5%;Ⅳ类水质断面7个,占断面总数的17.5%;Ⅴ类水质断面2个,占断面总数的5.0%;劣Ⅴ类水质断面6个,占断面总数的15.0%。同比,Ⅰ类水质断面持平,Ⅱ类水质断面增加3个,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各减少1个,Ⅴ类水质断面增加2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3个。

  在金陵河等11条支流16个监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3个,占断面总数的18.75%,Ⅳ类水质断面7个,占断面总数的43.75%,Ⅴ类断面2个,占断面总数的12.5%,劣Ⅴ类水质断面4个,占断面总数的25.0%。同比,符合Ⅰ类水质的断面减少1个、符合Ⅱ类水质的断面增加1个、符合Ⅲ类水质的断面持平,Ⅳ类水质的断面增加3个,Ⅴ类水质的断面减少2个、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减少1个。

  今年上半年,在陕西省渭河流域内,共监测11条河流26个监控断面,其中干流和支流各13个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渭河干流水质属重度污染,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各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水质持续好转;渭河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在这六大河流中,综合污染指数降幅最大的是渭河,其次是汉江、无定河和嘉陵江,丹江持平,延河略有上升。“连续多年来,陕西注重河流环境建设,汉江等重在保护工作,最能代表治理经验的,就是渭河干支流治理,从实现消除黑臭,到让水质变清,再至生态治理,今后我们的任务还很多,”陕西省环保厅污防处负责人介绍。

  与去年同期相比,渭河干流兴平和南营断面因氨氮浓度分别下降61.6%和66.2%,水质由重度污染(劣Ⅴ类)改善为中度污染(Ⅴ类);咸阳铁桥断面因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下降55.9%、73.0%、78.3%和74.0%,水质由重度污染(劣Ⅴ类)改善为轻度污染(Ⅳ类)。从西安市的天江人渡至渭南市潼关吊桥共6个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占渭河干流断面总数的46.2%,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渭河实践:为河流治理创“优化样板”

  “作为滋养关中地域的主要河流,近年来渭河治理成效显著,一系列切实得力的措施体系深化,为陕西河流治理提供了一个优化样板,”一位关注渭河治理的专家总结。早在2005年,陕西渭河流域仅有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不足50万吨。又黑又臭的渭河,被贴上“关中下水道”的标签。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落后产能污染严重、河流生态水匮乏,正是这三个不足,导致了渭河长期不健康的状态。“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用于渭河沿线各项治污工程的各类资金达170亿元,“关”、“建”、“治”、“管”四大措施,凝练着“十一五”时期渭河治理实践中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2011年12月,陕西省政府出台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提出了“铁腕促治、源头治理、防治结合、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排污权交易相结合,治污设施的提升改造与污染减排奖励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采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的三大措施。

  回想当年治理的艰难,以造纸行业污染负荷为例,在治理之前曾占全省渭河流域整个工业污染的60%以上,“十一五”期间渭河流域共关闭造纸企业135家,总规模近200万吨。自2009年5月起,流域内新的造纸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允许排污量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流域内造纸企业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