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哈气候大会高级别谈判前景不妙

2012.12.03

  多哈气候大会第一阶段已经结束,除形成几个类似谈判纪要的文本外,并无实质性进展。由于一些发达国家搅局,《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德班平台”规划等重要议题的谈判进展不大,这些问题将全部留到第二阶段的高级别谈判桌上,前景不容乐观。

  大会第一阶段的小组谈判中,美国代表团纠缠各种程序问题,对议题挑挑拣拣,把本应讨论技术转让等实质问题的宝贵时间搅成了“垃圾时间”。加拿大代表在被问及是否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时,抛出一句“这是谈判大会,不是承诺大会”。日本代表则声称,《议定书》约束的国家年碳排放总量只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6%,以此证明其拒签《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有理”。除日本外,加拿大、新西兰也拒绝加入第二承诺期,美国则游离于《议定书》之外,欧盟宣称将加入第二承诺期,但拒绝上调目前承诺的20%减排力度。不仅如此,不少发达国家还试图把不合理的减排指标压给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在减排承诺上逃避责任,在技术援助上设置障碍,就连发达国家引以为豪的快速启动资金,在统计上“移花接木”的手段也被诸多非政府组织戳穿。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声称,已经如约兑现甚至超额完成了总额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但相关信息极不透明。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所公布的300亿美元存在重复累加、虚报金额等现象,可谓严重“注水”。而发达国家承诺的到2020年前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迄今没有着落。

  一些非政府组织专家认为,多哈的成败系于资金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低碳发展、应对气候灾害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发达国家阻挠资金谈判进程,却又要求发展中国家加强行动,这不公平。

  发达国家“傲慢”,是因为他们拥有资金、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并借助这些优势提出超越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的要求。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发达国家都应该“自省其身,以身作则”。

  其一,讲历史,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测算,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约有80%是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换言之,发达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施害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受害者。

  其二,看现实,目前发达国家人均GDP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有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增长。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同时因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而承接了大量转移排放,碳排放量适当增长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要求,而发达国家却无视这一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能力的责任。

  其三,论贡献,如果要实现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20年要比1990年减少25%至40%,但目前发达国家的承诺平均只有15%左右,能否兑现还是个问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具有雄心”的减排行动。例如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充分显示了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艰苦努力的诚意和决心。

  3日至7日,多哈气候大会将进入第二阶段,即高级别谈判阶段。这被认为是大会有可能获得突破的关键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发达国家不会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援助方面轻易让步,未来几天的谈判必将还是激烈交锋,不排除因进展不大而延期的可能,甚至会因发达国家的自私与顽固无果而终。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