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制一批创新药物,开展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老百姓“用药难、用药贵”可望得到缓解。3月2日,记者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获悉,通过“新药专项”的持续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4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36个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进展顺利。

  “十一五”时期,一批新药品种研发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全世界有近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仅中国感染者就超过6亿,每年我国因胃癌死亡约20万人。临床试验表明,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保护率高达72.1%,在国内外口服疫苗中位居前列。该疫苗的应用可望为胃溃疡、胃癌的防控提供重要手段。中科院上海药物创制的氟喹诺酮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50年的空白,其化学结构全新,有自主知识产权,药效明确优于国际临床一线用药,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用于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的治疗,即将上市,有望打破国外替尼类药物对国内市场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