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重数量轻质量:ZL申请岂能成为“面子工程”

2015.3.12

  “这几年高校ZL申请中,有一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一个怪现象产生:申请ZL不仅不要钱,还给申请人员发补贴。学校的ZL数量是上来了,但其中有用的ZL又有多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委员的一番感叹,不经意间引导了当天他所在小组讨论的话题。

  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长汪鹏飞委员接过话头:“不仅高校这样,科研院所也这样:片面追求ZL申请数量。科研人员申请的ZL既可以当成果还可以用来跑项目和评职称。ZL多了,申请人高兴,单位也高兴,皆大欢喜。可就是没人关心ZL质量和转化问题。”

  “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也不奇怪”,清华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景虹委员分析认为,近几年政府过于追求ZL数量和规模的做法是一个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增加ZL数量,直接给当地科研院所和企业摊派ZL申请任务,甚至对ZL申请数量多的机构进行补贴和奖励。”

  他认为,片面追求ZL数量而忽视其质量,直接导致ZL申请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研究机构和企业粗制滥造的“垃圾ZL”多了,含金量高的ZL却少了,ZL的转化率自然走低。

  据《2012年中国有效ZL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ZL比重只有15.7%;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平均计算,高校的ZL转化率只有5%。

  在李景虹看来,遏制“垃圾ZL”申请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主管部门要调整现有思路,出台针对性措施,注重ZL申请从数量向质量转型。“比如适当提高ZL受理的门槛,减少‘垃圾ZL’的数量;还可以适当提高ZL审查标准,以倒逼申请ZL的质量提高。”

  “提高ZL转化率,更应该注重相关制度设计”。汪鹏飞分析:“高校、研究院所为什么不关注ZL转化问题?还是这些机构的科研评价制度导向出了问题,应该加大ZL转化环节在科研人员考核体系中的权重。”

  参会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委员一直关注ZL转化问题。在他看来,提高ZL转化率,还需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等市场化手段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特别是在ZL产业化上下工夫。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