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用关键技术标准提升我国标准化整体水平

2008.9.11

近日,“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的首批11个课题分别进行了中期自查和抽查。从检查情况看,各课题进展顺利。

2006年8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通过可行性论证;2007年9月,该项目提升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这项重大的标准化研究专项将要研制的关键技术标准涉及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80项,国际标准制修订30~40项。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罗虹介绍,“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专项分为国际标准研制重点任务、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标准研制重点任务、基础性公益类技术标准研制重点任务和技术标准示范应用重点任务四个板块的内容。国际标准重点任务和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标准研制任务侧重于对外突破,国际竞争。基础性公益类技术标准研制重点任务和技术标准示范应用重点任务侧重于对内服务,整体提升。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国际标准实现重大突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基础性公益类技术标准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技术标准体系,使我国标准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从而形成合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和提供制度保障。两年来,包括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卫生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成员单位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以及由课题承担单位和第三方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专家总体组在专项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项管理办公室所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曾经组织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这些都是完成专项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盘点专项实施的情况,回顾两年前提出的“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时的紧迫,罗虹说,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相关行业、企业和政府方面人士在认识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而核心技术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为技术标准之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的,花钱买不到的,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核心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并不等于制定国际标准。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之间以正当目标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相互组合形成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正在成为当今各国普遍采取的贸易保护形式。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得以最终实施的技术基础是技术标准。这种组合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充分发挥了技术法规的法律约束性、标准的技术依据性、合格评定程序的质量保证性,成为国际间通用的贸易保护的技术壁垒和屏障。技术壁垒是贸易保护的盾,关键技术是刺破技术壁垒的矛。标准障碍需要标准突破,技术壁垒需要技术标准来打破。在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日益普遍的今天,没有技术标准的有力支撑,扩大产品出口、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9个主要目标都与技术标准紧密相关,需要技术标准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技术标准成为支撑经济和科技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急需整体上提升技术标准水平,解决由于技术标准的不足和缺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继2007年4月首批11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后,包括国际标准研制、主要用能产品和设备节能标准与能效标识研究、消费品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及标准研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等课题也相继启动。今年8月按照专项组织部门的要求对应对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方法研究及标准研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标准研制、资源节约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环境污染物排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重要基础性技术标准研制、重要公益类技术标准研制、标准化共性技术方法研究及标准研制、国家应急标准体系与关键应急技术标准研究、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人体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和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等首批11个课题分别进行了中期自查和抽查,从中期检查的情况看,各课题进展顺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