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济南生态城市建设发力 年底具备PM2.5监测能力

2012.7.25

  “看到小清河里欢快的鱼儿,我就想起50多年前来济南时看到的小清河,那时候河里的水草在水面上被船一冲好似绿波一样,让人心旷神怡。”日前,坐在小清河的画舫上,年逾古稀的市民孙军老人向记者哼着“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盛产玉米和小麦,还有棉花和高粱……”的歌谣,仿佛又回到了幼年来济南求学的时光。

  今年4月29日,小清河正式恢复通航,和孙军一样,很多市民对此感到惊喜不已。不过,小清河的恢复通航只是“十一五”以来济南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大型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生态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城乡生态面貌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天蓝地绿水清”的秀美景色正重现泉城。

  服务科学发展5年减排4.7万吨二氧化硫

  现在的社会各界,在期盼经济快速发展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最忧虑的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加重。能否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一直是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济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特别是城市化和耗煤量持续增长带来的污染物新增量压力十分巨大。严峻的现实考验着济南,如何既确保全市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按期完成,又尽最大努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腾出总量指标?今年召开的生态市建设暨环境保护大会给出了答案: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生态济南建设的主攻方向,立足省会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记者了解到,我市用严格环境准入来引导发展,以环保审批提质增效来服务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并将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节,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类审查制度。我市特别提出,“对符合环保要求和科学发展的项目要办快办好,对不合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

  “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对黄台电厂、琅沟热电厂的9台小火电机组实施关停;对污染严重的4家废纸造纸企业、6家小化工企业、101家小淀粉企业、129家小炼铁业户和9家水泥企业的17条立窑生产线实施关停;拆除了5座炼铁小高炉、2座炼钢小转炉、1台33平方米烧结机、286座小锻造窑、砖瓦窑和石灰窑;淘汰市区41台6吨及6吨以下燃煤锅炉。“十一五”期间,济南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累计削减COD3.3万吨、二氧化硫4.7万吨,完成省政府下达“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11%和147%。2011年,济南全年四项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 2.81%、4.74%、1.95%和1.19%,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的23.6%、30.6%、12.6%和7.4%,平均进度继续位列全省前3名。

  改善环境质量年底具备PM2.5监测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盼,“十一五”以来,济南市不断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着力解决PM2.5等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PM2.5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之前的2009年,我市就在泉城广场、山东建筑大学、蓝翔技校、跑马岭等4个子站开展了PM2.5的科研性监测。“近年来济南市加大了对PM2.5科研监测的投入,仅今年以来,济南市就投入资金315万元,到年底将实现全市16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全部具备PM2.5自动监测能力,市中心城区其中3个监测子站具备能见度自动监测能力,并建立健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侯鲁健告诉记者。“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PM2.5来源广泛,外来源、硫酸盐、硝酸盐、城市扬尘、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均是贡献源类。”侯鲁健表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近年来济南市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扬尘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的治理力度。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各区继续对各类施工工地和企业堆场实行授绿牌、挂黄牌和亮红牌分类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对497家扬尘污染源进行了分类挂牌管理,挂牌率 99.4%,绿牌率97.6%。

  针对PM2.5的另一重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尘,我市集中力量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试运行工作,出台《济南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试运行工作方案》。目前,我市形成了简易瞬态工况法(双怠速法)检测线28条、自由加速法检测线11条、加载减速法检测线1条的检验能力,各检验机构检验设备调试和市监控平台升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建设秀美泉城小清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水环境质量一直是市民关注的另一焦点,同时也是生态济南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历经多年的努力,济南在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 2009年以来,小清河等多条省控重点河流连续多年实现了稳定达标。在这一基础上,今年小清河实现了正式通航。为进一步推进流域治污,从今年开始,我市在河道截污综合治理工作中建立以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河长”的目标责任体系,重点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及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进度。

  按照省政府《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要求,济南市启动了《济南市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积极开展全市污水直排环境问题专项调查,对我市主要河流干流及其一、二级支流的所有污水直排口逐一进行了精确定位,并绘制了图件,明确了直排口污水来源、排放去向、污水流量和水质情况。目前,我市已开工建设5条河道截污综合治理工程;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水质净化三厂二期工程(10万吨/日)、金牛公园污水处理厂 (1万吨/日)、临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刁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和章丘10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正在按计划推进;济南西区生态湿地一期工程、章丘白云湖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底前完成。

  目前,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天桥区克服辖区河道多,整治任务重的压力,按照“河长制”的要求,全面启动了河道整治管理工作,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历城区狠抓工业污染源整治,排查流域周边近500多家企业,并对其中92家重点防控单位进行“大范围、高强度、全天候”监管,有力地保证了小清河水质的稳定达标。

  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生态市建设作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几乎包含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市自2003年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以《生态市建设规划》为统领,以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为抓手,全面推动生态建设和农村环保工作,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年的全市生态市建设暨环境保护大会上,我市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济南市将继续加大生态县创建,章丘市已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并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商河县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济阳县、平阴县正在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新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国家级生态村16个。”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推动2012年度生态市建设责任书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市将对重点、难点指标进展情况坚持月调度、月通报,确保2015年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乡镇驻地基本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主要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以落实中央、省农村“以奖促治”政策为契机,深入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立秸秆禁烧长效机制,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监管,督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推进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