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威胁

2014.12.04

  无论是“APEC蓝”的火速蹿红,还是G20峰会对气候议题的再次聚焦,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事实上,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议题,它已真真切切地关乎到人类当下以及未来的生存状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应对气候变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既是中国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护全球环境的现实选择,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所言: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的!

  中国近年来是怎么做的?有数据为证:世界银行的一项估算显示,中国从1990年到2010年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8%;中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2013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增量占全球37%;水电装机从2005年到2013年增加了2倍,风电增加了60倍,光伏发电增加了280倍。

  中国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制定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在5年前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远远超出“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

  截至2013年底,中国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已下降28.56%,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9.8%,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增加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20亿立方米。

  中国未来要怎么做?今年9月,中国政府印发了首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了2020年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APEC期间,中美两国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公布了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2025年,美国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6%至28%;中国计划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2030年左右,并尽早实现。

  刚刚过去的两周里,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从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及上调成品油消费税等,这些措施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不断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如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正不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能耗强度和碳强度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碳强度下降了5%,森林蓄积量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去年底已经达到9.8%,接近10%。

  中国的努力有目共睹,对世界的贡献也显而易见。遗憾的是,尽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部分发达国家并未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切实采取行动,数年前启动的“绿色气候基金”、“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至今仍是“空头支票”。

  “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将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这番话,不是警告胜似警告。无论是落实2020年前的行动计划,还是达成2020年后的减排目标,留给人类绿色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务之急,需要各国政府凝聚共识、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要采取行动。利马会议,该加把劲儿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